網約車這趟渾水何時休?馬云、李書福搶地盤,黃子韜湊熱鬧
滴滴APP下線后新一輪網約車大戰形成了一波小高潮,然而滴滴轉港的消息不僅沒有中止這場戰役,反而成為2.0版大戰開啟的號角。
這兩天,最熱鬧的非“網約車”莫屬。阿里剛剛完成對大眾出行投資后不久,易到用車大股東韜蘊資本將易到也送上了熱搜;隨后,有消息稱吉利集團將推出網約車聚合平臺“幸福千萬家”,將以四大天王的豪華陣型搶灘網約車市場。12月6日又有消息稱演員黃子韜成為網約車公司北京車之夢的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持股比例98%。
01滴滴轉板愁壞了誰?
此次滴滴從7月全部APP被下架已經過去5個月,這期間曹操出行、嘀嗒、T3出行以及美團等眾多競品毫不手軟的對滴滴展開了蠶食,而未來情況的明朗對于滴滴而言可謂是石頭落地,有盼頭了。
2018年,趁滴滴順風車業務遭受打擊,嘀嗒猛砸10億元補貼搶占順風車和出租車市場,2019年在順風車領域市場份額曾一度達到66.5%。除了在業績上可圈可點之外,嘀嗒的投資陣容也頗為豪華。出行教父李斌旗下的蔚來資本和易車,分別是嘀嗒出行最大和第四大的外部股東;與此同時,如果能夠順利上市的話,IDG資本、高瓴、京東、攜程等眾多明星投資機構也可以在嘀嗒的百億估值中分得一杯羹。
此外,集齊中信集團、一汽、東風、長安、蘇寧、阿里、騰訊等央企背景、車企大佬、互聯網巨頭的T3出行在10月26日的融資發布會上曾表示:“公司內部已啟動IPO計劃,上市時間不會與現在相隔太久,且確定T3出行不會在境外交易所上市”。去年嘀嗒第一次向港交所公開遞交招股書后不久,曹操出行董事長劉金良也曾表示:“曹操出行B輪融資計劃在疫情以后重啟,瑞銀將協助完成接下來的大筆融資,并將幫助我們走向資本市場,具體IPO計劃要視情況而定”。而這兩家企業面對滴滴轉港的消息,恐怕同樣高興不起來。
借助滴滴APP下架窗口期,各大網約車平臺展開了新一輪補貼和搶人大戰。高德推出注冊送5000元的福利;美團打車為了招募司機,推出首周1000元大獎;T3與曹操除有拉新獎勵外還提高了專職司機底薪.....。雖然花費不菲,但各個平臺在此期間收獲了他們最想要的司機和用戶。高德日均單量上漲100萬單,曹操出行、T3出行上漲十幾萬單,美團打車、享道出行的整體單量比今年6月有30%左右的增幅。
與此同時,曹操和T3在此期間分別獲得了巨額融資。8月份曹操出行拿到了吉利控股集團接近7000萬元的增資,9月初宣布完成38億元B輪融資;10月T3出行完成A輪融資,金額高達77億元人民幣,同時獲得超20億元授信額度。然而風光背后是刺眼的虧損數據,以曹操出行為例:2020年凈虧18.86億元;2021年1-9月營收48.67億元,凈虧19.65億元。美股、港股審核更嚴退出通道變窄情況下,資本是否依舊對網約車平臺這樣的“吞金獸”不離不棄?
02補貼“干架”卻瞄錯了對手
正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正當其他網約車平臺依靠各種補貼趁機搶食滴滴的時候,兩股強大的勢力就像急流中的漩渦,看似平靜卻在暗中悄悄集聚能量,伺機吞沒市場。一股力量是以阿里為代表的生活服務類互聯網巨頭,另一方力量則是以吉利為代表的車企。前者手握支付終端,后者手握運力!
上月,阿里巴巴向大眾出行投資4,000萬元,持股比達10%。對于阿里而言,此次投資無疑可以為旗下高德打車業務獲取更多上海的當地合規運力。早在2018年支付寶的客戶端就多出了一個高德打車,作為聚合型平臺高德打車剛開始時并沒有自己的運力,而是為滴滴、美團、易道、首汽等網約車和出租車運營公司提供客戶和支付端口。
滴滴下架后,其日訂單依然在2,100萬單左右,影響并不大。除了下載滴滴APP存量客戶數量巨大外,微信和支付寶為滴滴提供的超流量入口保障了其訂單量。但阿里近期動作似乎表明,阿里更希望在出行領域有個自己的“親兒子”。與單純的網約車企業不同,阿里投資的大眾出行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傳統出租車企業,面對監管部門對網約車合規運力越來越高的要求,阿里似乎有意從出租車入手,為高德打車打造自己的運力。
此外,有消息稱高德正在內測一項新的網約車平臺“火箭出行”,將采取自營和聚合的雙模式。其實,阿里在出行領域的布局已然十分龐大。據網經社大數據庫顯示,自2013年4月1日至2021年11月9日,阿里巴巴累計參與了17起移動出行平臺的投資,涉及公司包括滴滴出行、哈啰出行、T3出行、享道出行、昕動出行、驛公里、ofo小黃車、一號專車、接我科技、車來了、快的打車等,以上公司獲投總金額超430億元。
手握車源的車企軍團,更是網約車爭奪戰中實力最為雄厚的一派。2019年東風汽車,一汽集團,長安汽車牽頭聯合阿里、騰訊、蘇寧等投資方,出手就是50億,成立了T3出行,今年9月又投資了77億。吉利則一口氣連生四胎:曹操出行主打出行全場景,禮帽出行專注于定制出行,耀出行強調高品質出行,“幸福千萬家”主推合規運力。此外,滴滴跟比亞迪開展合作,柳青親自出來站臺;財大氣粗的寶馬2018年成立了寶馬出行服務公司,并且拿到成都天府新區頒發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
網約車市場已是紅海一片,何為車企這兩年卻還要砸巨資來投?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曾表示:“未來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是制造型企業向服務型企業轉型,從簡單的提供產品向提供產品+服務轉變。共享化和新零售助推產業變革,預計到2035年,將有20-30%的車輛是共享汽車。并且未來的汽車將不再只是一個冷冰冰的運載工具,它可以是你的秘書、助手,也可以是你的移動辦公空間、購物天地、娛樂世界”。
長安汽車董事長這段話可以理解為:車企正從產品銷售企業轉為汽車服務型企業。車企可以下面成立一個租賃子公司,然后用子公司去融資,用借來的錢買自己的車,然后再往外租。T3出行核心競爭力之一就是標準化,因此采用的是司機向平臺租車模式。以T3目前較多的車型奔騰B30為例,一臺奔騰B30廠商指導價約為9萬。奔騰車每月租金按2800元計算,那么該車型一年租金收入為3.36萬元。8年下來,該車租金收入大約26.88萬元。換而言之,租車收入是賣車的3倍!
一位新能源車企人士告訴融中財經:“個人消費對新能源汽車銷量的貢獻大約有三成,企業用戶大約占七成。僅幾家頭部共享汽車平臺,就吸收了超過2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能”。
03網約車的“掮客”生意難了
從商業模式上,網約車有以滴滴為代表的平臺型、以高德為代表的聚合型兩種形態;業務上主要有專車、拼車、順風車等模式,收入來源主要是平臺抽成。
從某種程度而言,網約車與外賣業務有一定相似度,兩者都切中了“高頻”、“剛需”這兩個重要市場關鍵點。但兩個業務最大不同之處在于:外賣業務是to小B,并且餐飲行業屬于充分競爭市場;與此相比,網約車to B時面對的是市場壟斷性較強的出租車運營公司和租車公司;而網約車平臺在順風車、拼車等C2C形式中承擔的角色更多的是進行需求信息匹對的“掮客”。
此外,外賣業務需要騎手,而對騎手的高效運營和管理以及規模效應為外賣企業鑄起護城河。美團能夠從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核心在于其強大的配送、地推以及運營效率,而這樣的壁壘恰恰是網約車平臺所不具備的。因此,雖然滴滴已是網約車中當之無愧的霸主,市場份額占到了90%,但依然有很多“不服者”愿意砸錢一試。
與依靠補貼催生的用戶和市場份額不同,吉利以及其他車企可以采用先聚合合規運力再吸引C端用戶的打法。對于交通出行人來講,價格往往是第二考慮要素,第一考慮要素是先要有車可打,有車可坐。
面對政府出臺的各項網約車監管措施,合規運力將成為網約車下半場大戰中新的角力點。抽成高、分配機制不透明;涉嫌壟斷、不正當競爭;從業人員權益無法保障等。隨著政府監管的加強,通過燒錢補貼形式拉客戶和司機的方式將“受限”。
猜你喜歡
領跑高端豪華市場,為什么是極氪科技?
戰略力、技術力、產品力與渠道力堪稱任何一個行業最直接的四個關鍵成功要素。當極氪科技具備了這四個關鍵要素,其在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成功便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