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馬自達“并網”98天,銷量難企穩,在華首款電動車銷量慘淡
12月6日,馬自達發布了在華銷售業績,數據顯示,2021年11月馬自達品牌銷量為1.47萬輛,相比去年11月的1.9萬輛下跌了21.2%,與今年10月份的1.52萬輛相比下滑了3.5%。今年1-11月的累計銷量為17萬輛,相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1.7%。
這是自今年8月24日,長安馬自達和一汽馬自達官宣合并98天后,長安馬自達交出的業績單。實際上,從銷量數據來看,合并后的馬自達表現并沒有達到外界預期的理想數據。根據馬自達官方公布的銷量數據,9月馬自達在華銷量為1.6萬輛,10月銷量為1.52萬輛,而11月為1.47萬輛。
從具體車型來看,馬自達3昂克賽拉11月售出9031輛,1-11月累計售出8.2萬輛。這款月銷量不足萬輛的車,已是并網后馬自達在華銷量的主力車型,占據馬自達在華銷量的近60%。昂克賽拉之外,CX-5、CX-30和CX-4等車型銷量表現平平,月銷只有1500-3000輛左右。
如此看來,合并三個多月的馬自達似乎還未走上“正軌”。
“長馬和一馬的整合現在基本都完成了,接下來是所有銷售渠道進一步穩定平穩過渡,會由長安馬自達提供完全統一標準的產品和售后服務。”長安馬自達汽車有限公司總裁中島徹在今年廣州車展上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中島徹提到,整合的初衷是提升馬自達在華業務品牌和價值,把資源、產品和渠道充分聚焦起來。換言之,所謂整合只是為了挽救馬自達在華銷量的下跌趨勢。
此前,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AI財經社采訪時表示,合并在短期內可以實現兩家公司資源集中再分配,有利于整合營銷渠道,對經營銷售有一定的激勵效果。但未來馬自達在中國市場的表現還是取決于其在中國的本土化策略和品牌認知。
事實上,合并后的馬自達想要在中國市場獲得發展,電動化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一個趨勢。在11月的廣州車展上,馬自達首次攜全系在華在售車型亮相長安馬自達展臺,目前馬自達一共7款在售車型,其中也包括針對中國市場推出的首款電動車MAZDA CX-30 EV。
MAZDA CX-30 EV基于長安馬自達燃油版車型CX 30開發,官方售價在15.98萬-20.18萬,續航里程為450km。這個售價區間和續航里程,在一眾國內新能源車企中,性價比并不高,甚至和其他合資新能源車型相比,也不占據優勢。目前,馬自達官方并未公布該車型的銷量數據,但根據第三方數據統計平臺,自該車型9月26日上市銷售以來,銷量不足100輛。
中島徹表示,未來會加大對MAZDA CX-30EV的銷售力度,并且明年的銷量肯定要超過今年,生產的車要全力以赴賣出去。
在產品策略上,中島徹稱,在2021-2022年,長安馬自達將基于現有產品進行改良或是改款,也就是說,長安馬自達明年也并沒有全新電動車型推出。馬自達的目標是在2030年實現百分之百電動化,但就馬自達在華的電動化策略而言,很難讓外界信服馬自達可以完成目標。
猜你喜歡
領跑高端豪華市場,為什么是極氪科技?
戰略力、技術力、產品力與渠道力堪稱任何一個行業最直接的四個關鍵成功要素。當極氪科技具備了這四個關鍵要素,其在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成功便水到渠成。拆解吉利新能源“陽謀”:私有化極氪如何重構“技術-品牌-市場”鐵三角?
作為吉利汽車《臺州宣言》戰略落地的關鍵舉措,此次收購不僅是資本層面的重組,更是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探索系統性解決方案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