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火熱開市,首次上市3只科技股成色幾何?
11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正式開市,81家企業首批登陸,其中,有71家是從新三板精選層直接平移到北交所的公司,另有10家,則是通過了上市證券審批,首次在北交所上市。開盤后,10只新股全線上漲,N同心、N大地、N晶賽、N漢鑫、N廣道、N恒合等全部觸發臨停。
視覺中國
從公開資料來看,首批通過審批的10家公司主要覆蓋科技、工業、環保等領域,其中科技企業依然備受矚目,基于信息技術的上市公司達到三家,分別是晶賽科技、漢鑫科技和科達自控。
晶賽科技的主營業務之一是石英晶振,這是各類物聯網產品不可或缺的基礎元器件,特別適用于對頻率準確度要求較高的電子產品,如通信網絡、移動終端、物聯網、汽車電子、智能家居、家用電器等領域。
根據CS&A的統計數據,2019年全球石英晶振銷量約為180.68億只,行業市場規模約為30.41億美元,廠家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國、中國臺灣及中國大陸。其中,日本廠商約占50%的市場份額、美國廠商約占10%的市場份額、中國臺灣及中國大陸廠商約占40%的市場份額。
一位芯片行業人士對AI財經社透露,在不確定外部因素影響下,國內通信技術企業開始轉向國內廠商采購石英晶振,國產替代進程明顯加速。
他還稱,在5G通信和Wi-Fi 6等高基頻化的應用需求下,石英晶振需求急速提升,已出現相關產品漲價和交期延后等情況。中國臺灣晶技的代理商曾向媒體表示,部分晶振產品已經漲價10%,未來最高可達甚至15%。
視覺中國
除了晶賽科技外,打在漢鑫科技身上的標簽包括時下火熱的智慧城市,還有華為合作伙伴。
根據漢鑫科技公布的數據,在信息安全、智慧城市和企業數字化轉型三大業務版圖中,作為區域性的信息系統集成者,漢鑫科技在煙臺地區原有政校醫商的政企業務穩定發展,基本盤穩固。
最近兩年間,漢鑫科技開始轉向企業數字化領域,曾于2019年12月與華為、煙臺開發區政府成立創新中心,并開始采購華為云服務,2020年起確認并收到華為相關返利。東吳證券的研報稱“三方相輔相成,構成利益共同體”。
2021年,得益于三方合作,其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產生的營業收入不斷提升。但研報中仍指出,該三方服務的業態和模式仍不成熟,除煙臺外,市場化程度不高,后續達成協議的意向并不明確。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的可持續風險,也為漢鑫科技的業務前景蒙上一層陰影。
視覺中國
當前,工業互聯網已經廣泛應用于煤炭等工業行業,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等新模式蓬勃興起,華為鴻礦系統的入局更反映出這一行業歷經拐點,智慧礦山相關企業正在顯露出機遇。
科達自控主營業務便應用在工業互聯網技術體系,提供礦山數據監測與自動控制系統、市政數據遠程監測系統、自動控制相關產品的自動化技術服務。
近些年國家對煤礦智能化的指導性文件頻出,為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煤礦智能化建設是煤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科達自控稱,其最終目標是打造無線全覆蓋與智能控制、無人值守、無人員傷亡的“三無”煤礦。
據悉,科達自控的主要客戶以山西國有煤炭企業為主,且主營業務收入中煤炭行業占比較高。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從長遠來看,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及相關產業政策影響,未來我國煤炭消費量及煤炭消費比重均將下降。科達自控能否將產業拓展至山西以外,將決定其能否持續保持盈利能力。
猜你喜歡
證監會公眾公司部主任周貴華接棒
6月7日消息,信息顯示,北京證券交易所有限責任公司6月6日發生工商變更,法定代表人由徐明變更為周貴華。同時徐明、陳永民退出董事職位,高管人員新增周貴華、孫立。剛剛,這只龍頭股發股價異動公告,連續兩天“30CM”漲停!
5月16日,北交所股票生物谷再度上演“30cm”漲停,近兩個交易日累計漲幅達68.81%。截至當天收盤,生物谷成交額為0.88億元,總市值為16.5億元,漲停板上仍有封單近1.2萬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