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員工輪崗賣樓,中梁控股:不服從安排的"該淘汰淘汰"
10月14日,一份疑似中梁地產集團下發的《關于開展山東區域集團投資條線營銷輪崗通知》在網絡流傳。文件顯示,2021年10月至12月,為助力營銷,提升投前投后閉合能力和投資人員對一線的認知,開展山東區域集團投資條線人員營銷輪崗,輪崗方案由各區域公司自行安排。
隨后,記者向中梁內部人士證實了該文件的真實性。在內部的動員大會上,中梁告訴員工要“過緊日子苦日子”,未來3-6個月,投發條線人員要無條件服從工作分配,助力營銷和融資,對不服從調配安排的,“該淘汰淘汰”。總而言之,加強營銷、生產團隊建設,加強一線作戰人員的儲備是當務之急。
此番操作在中梁內部人士看來,有變相裁員的嫌疑,“現在每個月地產公司的小動作不斷,而山東大區只是個開始。我們都是人人自危的狀態。”
不過,中梁方面回應媒體稱,這只是輪崗,不是裁員。據焦點財經援引知情人士說法:“投資拿地各家房企都在縮減,但不代表要裁撤投發部門。恰好這時候營銷也缺人,投發去支持營銷,反倒能多學一些營銷,多助力融資和交付。等市場好的時候,再回投資崗位。投發拿地得懂營銷和融資,會更加全面。”
無論輪崗的真實目的為何,此舉也暴露出中梁地產此刻經營的隱憂。一位曾在中梁做過戰略投資的人員告訴AI財經社,從去年到現在董事長楊劍搞了無數個新項目,光組織架構就調整了七八次。“我是覺得看不到前景才離職的。”
上半年,楊劍“動刀”頻繁,不僅把中梁中部、北方、山東三個大區的一把手全部更換,就連地產集團的執行總裁李和栗也提出離職。
在業內一直有“小碧桂園”之稱的中梁地產,發跡于溫州,只用了短短三年時間,就將銷售額從百億突破到千億,成為地產行業的一匹黑馬,成功躋身中國地產TOP20。
中梁的特色就是追求“快進快出、小步快跑、低開高走”,奉行“456”模式,即拿地后4個月開盤,5個月現金流回正,6個月再投資。最極致的一次,是溫州瑞安中梁首府項目,用了3.6個月開盤,3.8個月現金流回正,4.7個月即實現銷售回款再投資。發展速度比善用高周轉的碧桂園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中梁創始人楊劍曾把高增長的業績歸因于“抓住三四線棚改的歷史機遇和獨創的地產阿米巴模式”。
但事實上,中梁能快速擴張主要依賴其豐富的融資渠道。據了解,信托、私募債、供應鏈金融、ABS、資管計劃等非銀金融都是中梁的資金來源。從2017年開始中梁就在籌備上市,直到2019年才成功赴港完成IPO募資,據悉這筆錢的主要用途是償還信托貸款。不過,在當前房地產融資渠道縮緊之際,中梁的日子也是一天比一天難過。
近日,貝殼研究院統計了前三季度房企發債情況,在境外方面,第三季度境外債券融資平均票面利率為8.06%,與2020年同期基本持平,較2021年第二季度上升144個基點。境外債市悲觀情緒高于境內,發債規模收縮的同時,票面利率不斷抬升。以9月為例,17筆境外債券中,7筆票面利率處于10%以上的高利率,其中涉及的房企就有中梁控股。
在剛剛離職的員工看來,幾番人事和組織架構的調整,沒有發揮很好的效果,在高位的融資成本下,中梁目前只能通過加速銷售,促進回款來緩解債務壓力。今年中期業績會上,中梁高層表示“下半年還有明年,公司會做大量的減債務和穩債務的工作”。
猜你喜歡
近十年首虧、行業一哥寶座不保的碧桂園,“利潤換穩健”惹的禍?
地產行業是否真正迎來筑底,碧桂園又能否成為行業復蘇中最快速受益的一批,尚需市場給出答案,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