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培訓退潮:職業教育這塊金怎么撈
2021年才過了一半,教育圈的氣候卻已經輪換了四季。
“雙減”政策落地后這兩天,學科培訓領域的公司幾乎是崩盤式下跌,超過7000億市值在股市灰飛煙滅。
這在半年前幾乎無法想象。數據顯示,2020年教育賽道流入資金超千億元,其中12月份為全年融資額最高值,作業幫、猿輔導、美術寶均在當月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
學科培訓被冷空氣席卷之下,被政策明顯利好的職業教育日子會好過嗎?
似乎并非如此。以職教龍頭中公教育(002607.SZ)的表現來說,教育行業雙減政策對公司主營業務不存在重大影響,但其近日也是連續下跌,拉長來看半年左右跌幅已經接近70%。
大起大落背后,職業教育能在學科培訓退潮后成為教育領域的新高地嗎?
1、職業教育會被資本重倉嗎
職業教育今年熱不熱?答案毋庸置疑。
《民促法》落地,職業教育相關文件陸續下發。年初至今,職業教育賽道融資消息不斷,熱氣騰騰。據不完全統計,上半年職教領域融資額超過60億元,其中不乏粉筆教育、云課堂、開課吧等大額融資案例。優路教育、見知教育、華航唯實機器人等機構也紛紛闖關資本市場。
就連作為資本市場風向標的分眾傳媒,小區、辦公樓宇間的電梯廣告屏也換成了開課吧。
但從二級市場職教上市公司的表現來看,又是另一番“冷空氣過境”現狀。中公教育之外,A股另一家頗受關注的職教公司傳智教育(003032.SZ)近兩個月內下跌幅度同樣超過40%,近期在港上市的華南職業教育(06913.HK)上市首日即破發,至今未能漲回至發行價1.59港元/股。
疊加上近期“雙減”政策的影響,職業教育賽道資本繼續投入的意愿會愈發趨冷嗎?
嚴格來說,職業教育和學科培訓的受眾人群、產品形態、業務模式等各個方面都有差異,“雙減”政策目前來看基本不涉及這一領域。那么,為什么學科培訓的公司跌,職業教育的公司也跟著跌呢?
多鯨資本合伙人孟慶軍對投中教育表示,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培育,目前職業教育賽道很多細分品類規模已經相當大,所以新一批職教公司上市是產業發展周期成熟的必然結果。
而像中公這樣的公司估值下跌可以從兩個維度去看,首先,從行業發展周期去看,中公作為職教標的,早期在資本市場具有稀缺性,隨著更多相同主業的公司發展起來,估值逐漸回歸理性,其次,近期“雙減”政策的落地讓大家意識到,教育不是一個純市場化的領域,這種沖擊和恐慌當然也會輻射到教育賽道的其他領域,尋求風險規避。
孟慶軍強調,短期來看,政策的“余震”仍會持續,甚至會影響到教育賽道學科培訓以外新的融資,出于風險回避的考慮,接下來資本對教育會有一個相對長的“冷靜期”。
無論資本如何考慮,職業教育已經明確成為不少機構們的新“陣地”。從學科培訓向職業教育遷移,兩條賽道可以說是千差萬別,能行得通嗎?
在中信證券教育行業分析師馮重光看來,除了困難之外,學科培訓機構轉型同樣有優勢所在。不少機構此前就已經在布局職業教育,有一定的基礎,例如新東方的成人業務,好未來成立的“輕舟”品牌,高途的高途學院,作業幫推出的不凡課堂等等。
馮重光對投中教育表示,職業教育各個細分賽道大的格局近幾年已經相對確定,但新入場品牌仍然有彎道超車的機會。原本的職業教育品牌多以線下為主,成長周期相對較長,這給了在線品牌快速崛起的機會。此外,新的職業品類,新的職業技能的出現,都會帶動職業教育新需求。
2、“上熱下冷”之外,職業教育還需警惕哪些問題
顯然,在政策大潮下,相對具有利好性和確定性的職業教育成為部分教育機構轉向的避風港。
不過,在線教育“獲客貴”此前被熱議,職業教育同樣有痛點。
相比學科培訓領域的語文、數學、英語等幾大學科,職業教育山頭林立,相對細分的多。粗略估計,職業教育行業有200多個細分品類,其中比較被大眾所熟知的包括民辦學校、考公、考研、各類資格證、職業技能培訓等等。
今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施行20多年來首次大修,相關修訂草案中強調,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不過,這種觀點目前看來還是有些“上熱下冷”,大部分家長對于職業教育,尤其是民辦大學、職業培訓學校這條教育路徑仍有很多疑慮,接受程度不高。這也跟當前職業技術學校等機構辦學質量,社會認知程度息息相關。
另外,考研、考事業編、考公務員等職業教育細分賽道則在最近幾年一躍成為最火熱的方向,頭部機構幾乎都聚集在這幾個領域,行業發展業態也是精細化運營程度最高的。不過,職業教育“退費”問題同樣是行業通病,也是最被用戶詬病的一點。
在職業教育多年從業者田璐看來,相比學科培訓的“成績交付”屬性,職業教育是跟收入掛鉤。從十多年前最火的烹飪、挖掘機等技能培訓到如今的考研考公,職業教育的熱門方向一直是跟社會人才需求在變。要改變職業教育“上熱下冷”的現象,只有學生和家長通過職業教育實際受益,才會扭轉觀點。
校企融合和產教融合同樣是近兩年職業教育變革中常被提起的重心所在。不過,“學校熱、企業冷”、或者“企業熱、學校冷”,剃頭挑子一頭熱的情況屢見不鮮。
面向市場培養人才是職業教育的使命,但學校的專業體系往往滯后于產業的需求。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校長賈讓成曾對投中教育表示,對于現在市場需要的一些人才,院校不開設相關專業的首要原因就是師資不足,社會新興熱門行業往往專業人才緊缺,能夠承擔教學任務的人就更少;其次是職業崗位能力標準尚未建立,專業教學標準的構建缺乏充分依據。另外,在行業發展初期提出的行業人才缺口數據以及就業崗位往往是理論角度的預計,還不能直接作為開辦專業的依據。
在孟慶軍看來,企業和學校的供需關系之間存在響應時差的問題,企業有很強的內部培訓體系,但讓他們去配合學校教育需要的又是另一種能力。
職業教育早期發展階段,因為行業分散,用戶基數又足夠大,大家的競爭其實不會特別激烈,反而都是悶聲發財的狀態。
隨著學科培訓的往事隨風而去,更多玩家主動或被動地涌入職業教育這個舞臺,接下來顯然是拼內功的時代,誰會在這條賽道上“撈”到金子,恐怕只有市場才能給出答案。
猜你喜歡
“雙面”豆神教育:6年虧掉52億,60交易日暴漲300%,前實控人持續減持,5.86億股解禁將至!
蹭上AI概念的豆神教育暴漲容易,暴跌也非常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