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蜂再度否認:一個月內兩傳赴美上市
7月8日,據彭博社報道,中國創業企業便利蜂已經在美國提交了IPO文件。這是近一個月內關于便利蜂上市的第二次傳言。
半個月前就有媒體報道稱,互聯網便利店品牌便利蜂近期啟動IPO,最快于今年底或明年初赴美上市,擬募資5億至10億美金。當時,便利蜂回應稱,該消息是"假的"。此次便利蜂依然稱上市消息不實。
不過這次上市消息傳出的時機比較微妙。6月30日,滴滴低調在美國上市后,被國家相關部門實施網絡安全審查,停止新用戶注冊,隨后有關部門發文要求應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此后有關部門再對滿幫旗下的運滿滿、貨車幫、BOSS直聘啟動網絡安全審查,審查期間停止新用戶注冊。
便利蜂為何選擇赴美上市?一位從事并購重組和IPO上市的業內人士認為,A股目前對科技行業的審核會比較快,其他行業如零售,即使有造假問題通常都比較隱蔽,審核難度大,所以這類公司在A股上市的周期一般比較長。在上述人士看來,當下企業選擇去美國上市也可以理解,“除非國家明確禁止,企業上市選擇中不太會規避美國,畢竟相對容易一些。”
距離便利蜂最近一輪融資已經過去一年多。在這一年里,便利蜂開設了幾百家直營店,同時,還增加了飲品站業務,包括現制茶飲和精品咖啡。便利蜂還準備把飲品站推廣到所有門店,這少不了大量資金支持。
聯商網高級顧問王國平認為,“便利蜂上市新聞的密度應該與其資金饑渴程度有關,按便利蜂原來預期的發展速度,需要有資金流入加速助推才能達到。”
便利蜂此前一共有三輪融資,第一次是2017年2月,獲得一筆來自斑馬投資(便利蜂創始人莊辰超與去哪兒網前CFO趙軼璐共同創辦)金額為3億美元的A輪融資;第二輪是2018年10月,來自騰訊投資、高瓴資本共2.56億美元的B輪戰略融資;2020年5月,有一筆億元級的C輪融資。同時亦有消息表示,便利蜂累計募集資金達15億美元,便利蜂當時對此回應是,“關于募資的消息屬實,資金將全部用于投資中國便利店市場。”
莊辰超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便利蜂的創新就在于將所有需要店長和店員決策的部分,盡可能地用系統處理,形成自動化決策。此外,物流、工廠、生產全部都是自動化決策,讓整個的供應鏈體系能夠應對多變的環境,做出一些高難度的動作來。
便利蜂敢于讓系統來做決策的一個前提是,擁有大量的數據。莊辰超此前介紹過,便利蜂大概70%-80%的數據都是通過視覺來采集的,(極)少量是通過IOT采集。因為視覺通用性更強,成本更低,而且隨著業務的發展,它可能會需要更多的功能,所以從通用性發展彈性的角度來考慮。便利蜂至少還囊括如下數據類型:來自電商平臺數據,對各大電商平臺商品數據的搜集和分析,是新品決策的重要依據;來自天氣預報數據,包括天氣、氣溫等指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當天的消費內容;來自消費者的消費數據,是便利蜂的重要來源;此外,數據還來自調研。
2020年底便利蜂透露,根據規劃,2021年門店數將突破4000家,其中,一半將位于中國的二、三線城市;到2023年,便利蜂門店數將達到1萬家。目前,便利蜂門店大約在2000多家,全部為直營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