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設立18行業16個區域,完成重大組織調整,爭奪政企市場
阿里云為何進行組織架構調整?
5月28日,在京舉辦的阿里云峰會上,阿里云透露已完成了重大組織架構升級。此前,有渠道商向AI財經社稱,“這次組織架構調整已經進行了幾個月。”
針對這次組織架構調整,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稱,第一個變動是設立了18個行業部門,由行業總經理負責,做行業數字化創新。第二個變動是成立了16個區域,任命了16個分公司總經理,負責區域的本地化運營,包括與本地客戶建立連接,建立本地化生態。針對第二個變動,張建鋒稱,“這在阿里云的歷史上是沒有過的。”
據獲悉,18個行業包含了數字政府、金融、零售,也包括了電信、電力、醫療保障、制造、互聯網等。這與2019年有很大變化,當時阿里巴巴智能事業群成立了四個事業部,分別是數字政府、金融云、新零售和通用行業。在這次行業劃分中,阿里云去掉了新金融、新零售的“新”字,并且列出了更多傳統行業。有人士認為,阿里云組織架構調整越來越像華為,但張建鋒否認調整與競爭有關。他稱是為了“解決主要矛盾”,目前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都面臨挑戰,而阿里云的服務離客戶需求之間有很大的差異,這促使阿里云進行轉變。一位阿里云人士直截了當地表示,“阿里云通過18個行業、16個區域來服務政企客戶。”
對這次調整,一些人士給予肯定。一位人士稱,這次調整能推動阿里云“雙手入泥”,在落地上更接地氣。
此外還有一個變化,峰會上第二位演講出場人許詩軍,以“阿里云智能政企事業部總經理”亮相,而非2019年的“數字政府事業部負責人”。雖然阿里云沒有專門說明此事,但這也預示著政企業務在進一步融合。
對于這一趨勢,有阿里云高管分析:“政府和企業關系越來越緊密。比如一個地方的工業互聯網、行業云,都離不開政府和企業的深度合作。2B和2G有天然聯系。”
50億打賞生態伙伴怎么分
此次重大組織架構調整背后,也預示著云計算已進入深水區。當云平臺成為政府和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后,需要更好的服務,這曾是阿里云的短板,它迫切需要改變。而在此次會議前,不少合作伙伴已聽說阿里云生態政策將有調整。
“云不是一個傳統IT體系,很難再用分銷邏輯、項目邏輯、你簽合同還是我簽合同的集成邏輯來分工。”阿里云智能銷售管理與生態發展部總經理郭繼軍對AI財經社稱。
郭繼軍稱,他們認為生態要有四類價值,這也間接回答了阿里云需要什么樣的合作伙伴。一個是咨詢和規劃;二是建設價值,強調聯合解決方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是服務,包括無代碼、低代碼、小程序快速開發和運維;最后才是觸達市場的銷售能力。
阿里云要投入50億元,郭繼軍稱,這50億元就圍繞這四個層面去花。
郭繼軍稱,新的生態讓蛋糕更大。過去有合作伙伴向郭繼軍抱怨:“傳統IT時代,原廠掙1元,合作伙伴掙幾元,怎么到了云時代變成了阿里云掙3元,我們只掙1元。”郭繼軍認為,如今市場有了變化,客戶將核心業務搬到云上,讓生態規模從幾千億元增加到幾萬億元,并且產生了大量云上咨詢、商業開發、運維服務的需求。
不過,也有合作伙伴針對這些新的生態策略提出了疑問,比如怎么保障在這些合作中伙伴的利益?這些細則還需要阿里云對外進一步明晰。此外,在這次生態會議上,阿里云明確提出需要SaaS層(應用層)的合作伙伴,重點扶持100家,也提出“計算巢”平臺,多年來支持阿里自身PaaS平臺(連接應用和底層)的飛天技術底座將向第三方PaaS伙伴全面開放。有業內人士對AI財經社分析稱:阿里云自己的人力成本很貴,其次開源公司來做PaaS更有品牌和服務優勢。
但阿里云去年發布的“云釘一體”戰略讓部分SaaS合作伙伴十分擔憂,認為釘釘賽道很寬,與第三方SaaS企業容易產生競爭。對此,釘釘事業部負責人葉軍告訴記者:釘釘已經停掉了自己的很多項目,如人力資源、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的研發。“外界傳言我們有1萬人,其實遠比這少,1萬人都是合作伙伴。”而釘釘未來的政策,也有待進一步明晰。
猜你喜歡
企業級AI智能體開發平臺BetterYeah AI完成超億元B輪融資,阿里云領投
釘釘創始團隊成員和副總裁張毅(花名陶鈞)創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