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蒸發”95億元、深陷債務漩渦的合力泰能否通過引入國資背景“自救”?
4月29日,深圳主板上市公司合力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力泰,002217.SZ)發布2020年年度報告。財報顯示,全年合力泰實現營業收入171.53億元,同比小幅下滑7.93%,同時重要盈利指標均由盈轉虧,且虧損幅度超30億元,其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由盈利11.24億元轉為虧損36.72億元;凈利潤同比由盈利10.15億元轉為虧損30.82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由盈利10.33億元轉為虧損31.19億元。
合力泰2020年利潤總額虧損額占同期經審計凈資產的比例近4成,并且自2019年以來合力泰利潤總額持續下滑,主業盈利能力持續承壓。
在合力泰2020年以來營收、利潤雙降,主業盈利能力持續承壓的背景下,核心管理層“動蕩不安”,同時原控股股東不斷質押、轉讓所持股份,致使質押比例近100%,控制權發生變更;此外,深陷債務漩渦,短期償債壓力極大,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對短期債務已無覆蓋能力,不得已“賤賣”子公司股權回血。受上述因素影響,合力泰股價自2020年7月以來持續暴跌。
合力泰股價由2020年7月14日最高價6.39元/股波動式暴跌下滑至2021年2月4日最低價3.01元/股,此后稍有好轉,截至5月19日,收盤價3.44元/股,合力泰股價暴跌近50%,市值“蒸發”95.55億元。
數據來源:老虎證券
01
第三大股東質押比例近100%
曾幾何時,合力泰的企業性質為民營企業,因2018年12月以來原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文開福多次將合力泰股份轉讓給現控股股東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電子信息集團”),文開福持股比例不斷下降,最終由19.79%下降至8.32%,現為合力泰第三大股東。
2018年12月27日,合力泰發布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公告稱,原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文開福將所持合力泰4.69億股份協議轉讓給電子信息集團,并已于2018年12月17日完成過戶登記手續。

數據來源:合力泰官網
此外,根據2020年11月30日的股權轉讓協議,文開福在轉讓其持有的5.44%股份之余,將其剩余所持股權的表決權獨家、無償且不可撤銷地委托給電子信息集團行使,委托期限為5年。

數據來源:合力泰官網
自此,合力泰控股股東由文開福變更為電子信息集團,企業性質由民營企業變更為地方國有企業。
雖然文開福控股股東的身份已完成變更,但因流動性壓力頗大,絲毫不影響其繼續質押所持合力泰股份。
2月5日,合力泰發布公告稱,文開福將所持的合力泰163萬股股份辦理質押登記手續,占其所持股份的0.63%、合力泰總股本的0.05%。截至公告披露日,文開福持有合力泰2.59億股,持股比例8.32%,其中累計已質押和凍結的股份數量占合計所持股份數量的99.9973%、合力泰總股本的8.32%。
數據來源:合力泰官網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5月文開福卸任合力泰董事長職務。
除此之外,2020年11月以來合力泰管理層“動蕩不安”,先后有3位高管辭職。
2020年11月28日,獨立董事徐波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第六屆董事會獨立董事職務及董事會提名委員會、薪酬與考核委員會相關職務,辭職后將不再擔任任何職務;1月19日,董事蘇其穎因工作原因申請辭去董事及董事會提名委員會職務,辭職后將不再擔任任何職務;4月29日,職工代表監事李德軍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職工代表監事職務。
考慮到原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因流動性壓力頗大,不斷質押、轉讓所持合力泰股份,致使控制權發生變更,同時累計質押比例近100%,雖引入國資背景,但從目前來看并未起到實質性的效果,仍深陷債務漩渦。
02
深陷債務漩渦
上述種種不利因素導致的最終結果是合力泰深陷債務漩渦。
財報顯示,合力泰合并口徑及本部短期償債壓力極大,其中2018年以來債務結構持續不合理,短期債務占比超7成。
2018~2020年末及2021年3月末,合力泰合并口徑全部債務分別為117.71億元、141.09億元、146.37億元和140.03億元,其中短期債務分別為100.37億元、126.83億元、114.55億元和107.26億元,占比分別為85.27%、89.89%、78.26%和76.60%;而同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僅分別為12.52億元、24.31億元、15.71億元和9.10億元。
2018~2020年末及2021年3月末,合力泰本部全部債務分別為8.01億元、9.47億元、42.66億元和39.43億元,其中短期債務分別為8.01億元、8.97億元、23.36億元和13.64億元;而同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僅分別為0.05億元、0.86億元、4.57億元和1.57億元。
目前合力泰僅存續1只將于2023年2月28日到期的公司債“20合力01”,余額1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4月21日,合力泰發布關于2020年公司債券交易可能被實施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的第二次提示性公告稱,因合力泰1月30日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0年歸母凈利潤虧損19.2億元~28.5億元,若2020年公司經審計的歸母凈利潤確為負值,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公司債券上市規則(2018年修訂)》、《深圳證券交易所債券市場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及要求,公司債“20合力01”將調整投資者范圍,僅合格投資者中的機構投資者可以買入該債券。
數據來源:合力泰官網
面對如此龐大的短期償債壓力,合力泰當然試圖首先通過業務收入去彌補,但可悲的是,主業中CTP-電容式觸摸屏業務收入同比大幅下滑。2020年合力泰CTP-電容式觸摸屏業務實現收入為98.93億元,占同期營業總收入的57.68%,但同比下滑10.81%。
此外,通過查閱合力泰近三年現金流量表,可以明顯看出經營性活動凈現金流無法對短期債務提供保障。2018~2020年,合力泰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3.61億元、9.40億元和-4.55億元,經營活動凈現金流波動較大,且2020年由凈流入轉為凈流出,對短期債務覆蓋能力極差;同期,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2.80億元、-6.90億元和-10.01億元,投資活動現金流持續為負,為了平衡經營活動和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差額,合力泰必須依賴籌資活動現金流。2018~2020年,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7.79億元、9.40億元和5.83億元,雖籌資活動現金流持續為正,但考慮到逾百億的短期債務,無疑是“杯水車薪”。
為化解流動性壓力,合力泰終究還是選擇了“賣子求生”。
03
“賤賣”三家子公司全部100%股權
雖“賣子求生”猶如飲鴆止渴,但合力泰轉讓子公司股權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不得已只能采取“賤賣”方式。
此前2020年10月27日,合力泰曾發布關于籌劃資產出售的提示性公告稱,擬通過產權交易中心公開掛牌轉讓全資子公司珠海晨新科技有限公司(“珠海晨新”)、深圳業際光電有限公司(“業際光電”)和東莞市平波電子有限公司(“平波電子”)100%股權。

數據來源:合力泰官網
此后2020年11月30日,合力泰發布關于出售資產的公告稱,本次交易為三家標的公司捆綁聯合轉讓,意向受讓方需同時受讓三家公司股權,本次交易確定在產權交易中心的掛牌底價為141,859萬元;其中標的公司經福建省國資委備案的評估值分別為:業際光電22,539.85萬元、平波電子12,830.07萬元、珠海晨新106,489.00萬元。

數據來源:合力泰官網
3月23日,合力泰發布關于出售資產方案調整的公告稱,由將三家公司股權捆綁聯合轉讓調整為分別單獨掛牌轉讓,同時原定的掛牌底價、主要資產處理方式、債權債務處理原則、對外擔保的處理等核心交易要件保持不變。

數據來源:合力泰官網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出售的3家子公司業際光電、平波電子以及珠海晨新均為2015~2016年合力泰收購而來,合計收購價13.33億元。乍眼一看,合力泰出售3家子公司全部股權獲得投資收益0.86億元,但假若考慮到2019年末3家標的公司凈資產合計14.62億元后,上述股權交易恐怕是“賠本”買賣。
綜合來看,合力泰2020年以來營收、利潤雙降,主業盈利能力持續承壓,核心管理層“動蕩不安”,同時原控股股東不斷質押、轉讓所持股份,致使質押比例近100%,控制權發生變更,疊加深陷債務漩渦,短期償債壓力極大,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對短期債務已無覆蓋能力,不得已“賤賣”子公司股權回血。毋庸置疑的是,上述因素短期內不可消除,合力泰未來經營面臨較大不確定性。
能否順利“賣子”或為合力泰化解流動性壓力的關鍵一步。
猜你喜歡
阿里2025:財年收入超9963億、凈利潤同增77%!張勇等9人退出合伙人
蔡崇信、吳泳銘表示,未來十年,最大的增量和變量都是以AI為核心的驅動力帶來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