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出行領域的蘋果?滴滴從打車到造車背后的邏輯
三年前,滴滴和31家汽車產業鏈企業共同成立了洪流聯盟,宣布未來十年滴滴要推廣超過1000萬輛新能源共享汽車。彼時,滴滴出行CEO程維表示“滴滴決不造車,只做汽車運營商?!?
而現在滴滴在造車這件事上態度或許已經發生了轉變。4月6日開始,滴滴造車的消息見諸報端。
滴滴要造車了,這是意料之內,更是情理之中。
01
業績的重要增長極
時間回到三年前,在洪流聯盟成立大會上,程維對未來的出行市場做了展望。他認為,未來出行市場會逐步線上化、智能化、共享化,越來越多的人不會買車,而是選擇購買出行服務。以后大量的汽車是由提供出行服務的汽車運營商購買的。未來的出行服務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這段程維對未來出行市場的構想不是空穴來風。普華永道 思略特此前發布的《2017年數字化汽車報告:動蕩的汽車行業》預測,到2030年,歐美中三地區的共享出行市場價值將達到1.5萬億美元。其中,三者單獨的共享出行市場價值分別為4580億美元、4670億美元和564億美元。2017年至2030年,三個地區的出行市場的年增長率將平均達到24%,其中美國、歐洲和中國的分別為19%、25%和32%。
圖片來源:普華永道 思略特分析
抱著對出行市場的美好期待,滴滴開始描繪自己的業務版圖。事實證明,程維是一個實干家。在他的帶領下,滴滴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出行平臺,并積累了大量的出行數據。根據披露,目前滴滴月活用戶已超4億,包括網約車、出租車、代駕、單車在內的出行業務全球日均訂單量超6000萬。
在一次給潛在投資者的報告中,滴滴預計,到2022年包括汽車租賃和二手車買賣在內的汽車服務產業將為滴滴帶來2290億元的年收入,相當于330億美元。而汽車維保服務等將分別為滴滴帶來1640億和390億元的年收入。
這也意味著,汽車業務將成為滴滴業績的重要增長極。
事實上,近年來滴滴已經與一些傳統的頭部汽車廠商展開了大量合作。2018年滴滴和理想汽車成立了合資公司桔電出行,合作研發用于網約車出行的車型。2019年滴滴和比亞迪成立了合資公司美好汽車出行,2020年發布了定制網約車D1……
傳統車企的合作會為滴滴造車奠定基礎。不過,隨著傳統車企對用戶和市場數據的積累,面對發展潛力極大的出行市場,一些實力較強的汽車廠商也開始布局出行賽道,近年來大眾、寶馬、吉利等廠商都已成立自營的出行服務公司,開始蠶食滴滴的市場份額。
面對這樣的行業局勢,滴滴開啟造車業務,打造自己的出行服務商業閉環,也是情理之中。
02
打造出行生態閉環
之前滴滴和汽車廠商合作造車時,滴滴主要參與軟件層面和用戶體驗相關的工作。據媒體報道,此次滴滴主導的造車項目,在硬件層面,比如供應鏈、車輛設計、制造等方面滴滴均會深度參與。
滴滴的造車業務是其自動駕駛技術落地的很好體現。此前,滴滴于2016年組建自動駕駛研發團隊,研發L4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2019年該團隊升級成為獨立公司,目前研發人員超過500人。去年6月滴滴自動駕駛團隊已在上海開展載人測試,目前已獲得北京、上海、美國等地的測試牌照。
有了技術基礎還不夠,作為全球最大的出行平臺,當前滴滴在交通領域的數據量全球第一,每天服務上千萬司機和乘客,每日處理海量數據,覆蓋了交通路況、用戶叫車信息、司機駕駛行為、車輛數據等多個維度,它龐大的真實數據除了幫助預測路況外,還能對供需進行預測,供需預測越準確,越能更好的解決供需不平衡問題。
基于此,滴滴可以推動技術迭代創新,對車輛的軟硬件設施做深度完善,打造最適合網約車出行場景的車輛。出行領域的數字化生產力也將為滴滴造車帶來更多想象空間。
此外,滴滴的造車業務落地后,也會促進其汽車后市場業務的協同發展,比如汽車能源領域的小桔能源,車服領域的小桔車服等等。滴滴造車之后,其生態圈內的公司也將迎來業務規模的快速擴張。
技術-生產-服務用戶,循環往復,打造出行服務領域的商業閉環。上一個做到軟硬結合打造商業閉環的是蘋果,得益于此,彼時在最高峰時期,蘋果手機的利潤占全球手機市場利潤的90%。
而有消息稱滴滴已于北京時間4月9日在美秘密提交IPO文件,造車一事一旦落地,滴滴將獲得資本市場的更多青睞,公司估值有望大幅度提升。
了解市場和需求,然后補充彈藥進入市場,滴滴打的是有準備的仗。出行巨頭滴滴,或許成為第一個造車的網約車公司。這是新的起點,也會有新的故事,究竟傳聞是否成真,造車何時落地,交給時間。
猜你喜歡
領跑高端豪華市場,為什么是極氪科技?
戰略力、技術力、產品力與渠道力堪稱任何一個行業最直接的四個關鍵成功要素。當極氪科技具備了這四個關鍵要素,其在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成功便水到渠成。拆解吉利新能源“陽謀”:私有化極氪如何重構“技術-品牌-市場”鐵三角?
作為吉利汽車《臺州宣言》戰略落地的關鍵舉措,此次收購不僅是資本層面的重組,更是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探索系統性解決方案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