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首只10倍股?高瓴、中金、公募紛紛押注
“‘碳中和’到底是什么?”從兩會熱詞到股市漲停“發動機”,“碳中和”、“碳達峰”最近也成為投資者中的熱門話題。
概念火爆之下,碳中和概念指數也在各大股市資訊/交易平臺上應運而生。以某平臺上的代碼為885919的碳中和指數為例,自3月2日設立以來,已經從1000點漲至1327.02點,15個交易日累計漲了32.7%,同期大盤指數跌了3%,相較之下,抱團股則繼續崩塌,其中的“典范”中證白酒指數跌了約7%。
另外,包括高瓴資本、公募基金在內的一二級機構,紛紛看好“碳中和”、“碳達峰”的投資機會,“碳中和”相關上市公司迎來機構的密集調研。值得一提的是,如果23日繼續大漲,年內第一只10倍股有望從“碳中和”概念中誕生。
年內首只10倍股有望誕生
春節以來,二級市場上白酒、新能源汽車等所謂的“抱團股”開始從高位跌跌不休,一邊是基金經理被罵上熱搜,另一邊自然是資金尋找新的投資風口,“碳中和”來得恰是時候。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統計,目前涉及碳交易概念的股票超過80只,剔除德固特、冠中生態和南網能源3只次新股,3月5日以來,個股的最高漲幅已經翻倍(華銀電力116.78%),長源電力、南華儀器、菲達環保漲幅也在50%以上。其中,主營火力發電以及水電、風電和售電業務的華銀電力股價實現了“10天8板”。
在連續大漲半個多月之后,22日,碳中和概念股繼續集體爆發,電力、環保板塊也跟著大漲,個股掀起漲停潮,南網能源再次漲停,上演“5天4板”。
截至22日收盤,南網能源股價為13.11元/股,為其發行價1.4元/股的9.36倍。若23日該股股價漲幅超過7%,南網能源將實現年內10倍收益,成為2021年第一只10倍股。
業績快報顯示,2020年,南網能源實現營業收入20.1億元,同比增長33.28%;實現歸母凈利潤3.93億元,同比增長42.46%。
除了南網能源漲停外,還有17只個股也錄得漲停,冠中生態和德固特更是錄得20%的漲停。
“碳中和”概念火爆,不少上市公司也紛紛向該概念靠攏。統計滬深互動平臺的投資者留言和詢問可以看到,“碳中和”、“碳達峰”一度成為“熱搜”第一,其中不少上市公司表示將緊跟國家“十四五”時期新能源的發展方向,積極探索碳減排新路徑。
“尊敬的投資者,您好!公司正在積極研究‘碳達峰,碳中和’相關政策以及適合公司的實施路徑,力爭發揮公司優勢,為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目標貢獻力量。”上市公司長江電力在回復投資者提問時稱。
在資金瘋狂炒作時,也有市場人士提醒注意概念股的炒作風險。“目前的碳中和概念股就是一個筐,蘿卜白菜都可以往里裝。”一位雪球網友一邊總結碳中和的投資機會,一邊不忘吐槽概念炒作中的魚龍混雜亂象。
AI財經社也注意到,包括惠博普、寶馨科技等在內的多家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主動透露碳中和利好消息之后,股價均迎來明顯上漲,但也收到了交易所關于是否“蹭熱點”的問詢。
從業績來看,包括概念龍頭華銀電力在內的多家火爆概念股并不樂觀。而就在日前,該公司在披露風險提示的同時,也宣布了一份股東減持計劃,稱公司股東湖南湘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擬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及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合計不超過3%股份。
高瓴、基金冠軍均看好
一邊是上市公司主動或者被動“蹭熱點”,一邊是機構密集布局。
“在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方向上,市場化的PE/VC機構大有可為。”在參與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1年會經濟峰會時,高瓴資本創始人兼CEO張磊明確表態,中國實現碳中和可能需要數百萬億級的投資和持續數十年的努力。
作為亞洲地區資管規模最大的投資基金之一,加上張磊鮮明的“價值投資”標簽,這一表態對資本市場的刺激很難讓投資者忽視。
以南網能源為例,南網能源是全國領先的工業節能、建筑節能、城市照明節能投資運營服務商,能夠為能源使用提供診斷、設計、改造、綜合能源項目投資及運營維護等一站式綜合節能服務。
有券商也在研報中表示,南網電源的綜合能源服務作為節能服務的再升級,在能源體制變革、“碳中和”目標明確、技術發展等背景下,有望在“十四五”期間進入快速成長期。
不僅高瓴,二級市場的機構資金也是蠢蠢欲動。
據AI財經社不完全統計,上周至少有15家上市公司的機構調研記錄中涉及到“碳中和”主題,占比超過獲調研公司數量的1/5。近期的調研機構中,不乏淡水泉、高毅資產、千合資本、星石投資等知名私募,除高瓴外,富達國際、紅杉資本也在調研之列,電子、化工、機械設備成為重點調研板塊。
值得注意的是,最受基民關注的公募基金也在密集調研這一行業,比如近期博時基金調研了富瀚微、中科創達、景嘉微等,華夏基金調研了中航機電、賽微電子、景嘉微等,嘉實基金、南方基金、易方達、招商基金也動作頻頻。
“能源結構轉型帶來的新能源行業機遇,包括了光伏、風電、儲能等產業,本身景氣度就很高,有了碳達峰和碳中和的政策保障,未來成長的確定性更高,都將迎來廣闊的增長空間。”平安基金研究總監張曉泉向AI財經社表示,能源結構轉型對電網信息化、智能化、市場化的要求將變得更高更加迫切,因此隨著新能源行業發電占比提升,對于電網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電網的升級改造也將帶來相關產業鏈公司的投資機會。
去年的股基冠軍、匯豐晉信基金經理陸彬也認為,結構性牛市的主線可能是碳中和。
3月21日,上市公司協鑫能科發布公告,稱將與中金資本合作發起設立一支以“碳中和”為主題的產業基金——中金協鑫碳中和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合伙),基金總規模不超過100億元,首期規模約40億元。如果沒有意外,這將成為首支碳中和主題基金。
有資料顯示,這只基金將圍繞移動能源生態進行股權投資,主要投向充換電網絡、網約車出行平臺、智能車輛管理平臺、電池資產管理等方向,簡而言之就是綠色股權投資。
在此之前,高瓴也透露,公司已經成立了專門的氣候變化投資團隊,還將推出專項綠色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