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即將IPO:資本市場將重估價值,或成百億美元營收巨頭
近日,有消息稱,水滴公司將在未來一個季度內赴美IPO,最新估值已達百億美元。對此,水滴公司表示“不予置評”。不過,按照水滴公司的發展勢頭,其登陸資本市場不過是時間問題。
過去,水滴公司在公眾視角中不斷陷入“慈善”、“公益”的模糊概念中,其真正的價值似乎被低估。在中金公司的一份報告中認為,水滴公司是全球范圍內高度稀缺的領先保險科技平臺,是潛在的保險科技龍頭企業。
保險科技公司其實是在萬億的保險市場規模中群雄逐鹿,而“科技”則是對傳統保險業帶來的賦能、創新與突破,也是其價值所在。
自2010年開始,中國互聯網保險的規模經歷了從爆發式擴張、到收縮、又重回增長的發展歷程。在資本市場,對于保險科技的態度也經歷了從過度樂觀、到謹慎、再逐步轉回樂觀的過程。
在一級市場中,水滴公司備受資本青睞,4 年完成 7 輪融資。一旦真正上市,資本市場的表現也將解釋水滴公司到底價值幾何。接下來我們從中金公司的報告中討論如何重估水滴公司。
水滴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
要了解水滴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先從其業務線來看。
水滴公司目前擁有兩大業務板塊:保險保障和醫療保障。
其中保險保障板塊包括水滴互助(2016年5月上線)、水滴籌(2016年7月上線)、水滴保險商城(2017年5月上線)、水滴公益(2018年7月上線)等業務線;醫療健康板塊包括水滴健康(2020年8月上線)和水滴好藥付(2020年7月上線)等業務線。
具體業務上,保險保障指的是,從病后救助到病前保障。水滴的業務版圖起源于水滴互助和水滴籌,二者屬于較難盈利的業務,隨著水滴保險商城上線,保險保障板塊的商業模式逐漸清晰。
水滴籌、水滴互助主要起到用戶教育的作用。水滴籌依托社交裂變觸達用戶,喚醒用戶對于疾病和醫療資金缺口的感知,是水滴保險保障生態的起點;水滴互助屬于低額病前保障,對用戶進行持續、高頻的保障教育,是保險保障生態的中間層保障。而水滴保險商城則是將保障意識轉化為保險購買,是保險保障生態的第三層保障。
另外,除了保險之外,水滴開始橫向延展產品和服務邊界,部署醫療健康。其指的是從提供醫療資金來源到健康管理。
2020年,水滴先后上線水滴好藥付和水滴健康,標志著水滴正式進入健康管理行業,從為用戶提供醫療資金來源拓展至健康管理。
中金公司認為,未來十年,健康管理領域或是保險及相關行業的必爭之地。未來水滴若能將醫療健康和保險保障板塊內各平臺的接口打通,有望打造“保險+醫+藥+創新支付”的一站式健康管理平臺,為用戶提供高頻的健康管理服務,通過長期、持續地與用戶交互,提升用戶粘性、用戶價值和自身品牌效應。
從該業務線發展路徑來看,未來的水滴公司想象力不僅局限于保險傭金收入,互聯網就醫、互聯網藥店、創新支付等業務將讓水滴公司變成一個一站式健康管理平臺。因此其天花板將大大增高,這也解釋了水滴公司的估值為何值得百億美元這么高。
水滴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
水滴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
首先其瞄準了一個藍海市場:保險下沉市場。
中金公司認為,其借助微信生態在下沉市場的覆蓋廣度,同時由于眾籌和互助業務的特性,水滴在過往的經營中已經在三線及以下城市建立了強大的品牌優勢,這一點區別于在一、二線城市具有相對優勢的傳統保險公司和支付寶體系下的互聯網保險平臺。
根據 QuestMobile,2020 年12月下沉市場 25-40 歲的人瀏覽保險服務 app 的平均時長是全網所有年齡段用戶的 3.33 倍。
根據水滴公司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水滴保險商城用戶覆蓋全國超過97.6%的市縣,超過71%的用戶來自三線及三線以下城市,下沉市場出現保險消費升級趨勢。通過水滴保險商城投保的小城鎮及農村用戶數量較2019年增長2倍,保費金額增長1倍。
我們可以從其他專注下沉市場的企業中,窺見這部分人群需求的發展潛力。
這些年,從下沉市場快速崛起的幾家互聯網公司先后上市,拼多多于2018年7月登陸美國資本市場,發行價19美元,目前股價已經暴漲至188美元,幾乎翻了10倍。一個多月后,趣頭條在納斯達克上市,其近期股價也走出了一波小高潮。緊接著是最近在港股上市的快手,其市值高達1.5萬億港元。
而下沉市場已經成為今年各家互聯網平臺的必爭之地。不論是阿里、美團還是京東,都紛紛發力下沉市場,是名副其實的“互聯網下半場”之爭。
瞄準下沉市場,與其他互聯網保險平臺相比,其商業模式在獲客、場景、生態等方面具有相對優勢。
水滴公司充分利用微信生態、眾籌和互助場景業務之間高度協同。使其相對于其他互聯網保險平臺的內部轉化率較高。
水滴主要的業務大多主要依靠微信體系運營,微信體系下龐大的用戶基數為其業務提供廣闊的潛在用戶客群,同時水滴將社交裂變融入眾籌業務運營過程,借助用戶社交網絡,快速、低成本、指數級地觸達用戶。
籌款場景有利于增強疾病事件對于個體的存在感,基于熟人網絡的籌款場景進一步降低疾病事件對于個體的距離感,而互助場景能夠持續地提升用戶對于保險的感知,得天獨厚的眾籌和互助場景使得水滴打造了更穩定的生態系統。
另外,科技和數據的優勢,為水滴的創新業務展開提供了強力支撐。
水滴通過保險保障體系內多個業務板塊積累了大量、 多維度的用戶數據,其中不僅包括用戶基本信息、社交網絡、頁面瀏覽、捐款數額和頻次等保險保障業務相關信息,通過充分利用過往積累的業務數據和醫療數據,在保險保障板塊下可以獲得更為立體的用戶畫像,進而進行精準營銷和降低獲客成本;在醫療健康板塊下可以整合上下游資源,為藥企、保險公司提供疾病和用戶需求等數據,與多方合作實現產品和服務的延展和創新。
最后,高管團隊也是水滴極具競爭力的原因之一。
眾所周知,一家公司的核心基因其實就是創始人的基因。水滴的創業團隊和高管團隊中,沈鵬、胡堯、楊光、陳敏鳴、邱慧等,大多具有美團或其他互聯網公司背景,這使得公司在自上而下 制定戰略時采取以用戶為中心的思維,這一點將滲透入公司各個業務板塊的布局和運營,使得水滴的更偏向一家科技公司而非傳統金融企業。
這同行業來看,也是頗具銳力和闖勁的核心因素。
水滴在行業中發展前景如何?
中金公司報告認為,中國保險科技產業鏈可以分為 3 個方向,分別是銷售端創新、產品創新、中后臺創新。而銷售端創新是最有價值的方向,市場規模有望十年十倍。
2019 年中國互聯網保費已經達到 2,696 億人民幣,預計2030年中國互聯網保險市場規模將接近 3.3 萬億人民幣,假設代銷保險的平均傭金率達到 20%,2030 年互聯網代銷保險收入的潛在市場規模將超過6千億人民幣,是2020 年市場規模的十倍。
這一巨大市場必然吸引各類資本入場,也使得近年來保險科技公司大量涌現。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具有一定規模的保險科技產業鏈公司已超過 23 家,其中涉足銷售端創新公司有15家。
水滴保險商城 2019 年促成新單保費約 60 億元,2020 年截至 10 月已促成新單保費超過 120 億元,水滴保險商城總經理楊光公開表示,預計2020 年全年促成新單保費超過 140 億元,接近部分上市保險公司代理人渠道的銷售能力。
根據中金測算,2030 年保險科技產業銷售端創新的市場規模將達到 6,501 億元,假設該賽道下的龍頭企業市占率達到 10%,或將孕育出近百億美元營收的巨頭公司。隨著水滴商業模式的優勢進一步顯現以及品牌效應的擴散,這也給水滴提供了更高的想象空間。
不過,目前行業依舊面臨一些風險,水滴公司的未來也將因此受到不確定性影響。
首先是監管方面。未來監管若進一步限制渠道收取的手續費范圍以控制渠道端的議價能力,行業代銷保險收入或將下降。
其次是互聯網保險業務競爭加劇。若未來互聯網保險銷售渠道端的競爭加劇,該賽道下公司 可能需要加大費用投入,對盈利能力造成負面影響。
再者是互聯網籌款平臺輿論風險。若互聯網平臺對于籌款項目審核不嚴,可能出現籌款欺詐 事件,引發社會輿論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