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白酒為何上演冰火兩重天?張裕利潤腰斬,茅臺股價創新高
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釀酒行業正在上演冰火兩重天。
白酒行業當之無愧的龍頭——貴州茅臺股價已經“失控”。截至1月25日收盤,貴州茅臺股價為2175元/股,再創歷史新高,市值為2.73萬億元。同日,9家白酒上市公司股價漲幅逾5%。這樣的行情,從去年以來已經屢見不鮮。
而在1月22日,中國葡萄酒龍頭企業——張裕發布的2020年業績快報,揭開了中國葡萄酒行業的慘淡現狀。該業績報告顯示,2020年張裕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2019年同比下跌50%—59%。
如此大幅下跌的業績,在葡萄酒企業中并不罕見。據中國酒業協會披露,2020年1—11月,155家葡萄酒企業的利潤總額為2.56億元,同比下降51.85%,疫情的強烈沖擊下,掛牌上市的十幾家葡萄酒廠商均表現為業績欠佳。
一邊是白酒行業受資本追捧,業績與股價競相上漲;一邊是備受冷落,業績與股價惡性循環。葡萄酒行業到底怎么了?
張裕2020年凈利潤腰斬
1月22日,中國最大的葡萄酒制造商張裕集團發布了2020年業績快報。數據顯示,2020年,張裕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68億元—5.71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11.41億元同比下跌50%—59%。基本每股收益也由2019年的1.66元/股降至0.68元/股—0.83元/股。
AI財經社注意到,近十年來,張裕集團凈利潤一直徘徊在10億元左右,到了2020年,多年止步不前的收入更是遭到腰斬。作為葡萄酒行業當之無愧的老大哥,為何會交出一份如此慘淡的成績單?
對于業績加速下滑的原因,張裕集團在業績快報中解釋稱,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國內葡萄酒市場整體持續萎縮,導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出現較大幅度下滑,削弱了盈利能力。
此外,張裕集團將商標使用費差額扣除增值稅后2.19億元計入2019年度損益,而2020年該數值的損益金額為零。再者,公司2020年收購了張裕集團旅游業務,并對2019年度的財務數據進行了調整。
疫情對葡萄酒行業的沖擊顯而易見。此前,張裕集團董事長周洪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形容2020年是“國內葡萄酒市場近十年最艱難的一年”。他稱,2020年的疫情正好發生在春節前夕——這是葡萄酒消費高峰,在全年銷量中占比最大,甚至個別城市可占4成。
不僅錯失了一年中的銷售旺季,疫情還使得張裕集團的線下銷售渠道受到嚴重沖擊,傳統銷售渠道難以有效開展,酒店、商場和酒行銷量大幅下降,產品需求大幅萎縮。
另一方面,由于聚餐活動大幅減少,酒類動銷放緩,張裕面臨著不小的經銷商庫存壓力和資金壓力。受上述因素影響,2020年上半年,為張裕貢獻95%以上營收的酒及酒精飲料制造業同比暴跌45.21%,毛利率下跌4.4%至59%。
近年來,張裕集團還將目光瞄準海外市場,先后收購了西班牙愛歐集團公司、智利魔獅葡萄酒簡式股份公司、法尚簡易股份公司等外資葡萄酒公司,然而還未收回投資成本,海外業務便遭遇疫情“黑天鵝”,法國、西班牙等國家均為歐洲疫情重災區。2020年上半年,張裕集團海外業務營業收入同比降幅達到4.18%,再度拖累了業績的增長。
疫情的幾次反復,令葡萄酒市場陰云不斷,特別是今年春節提倡就地過年政策,家庭聚餐的頻率隨之減少,葡萄酒制造商或將再次處于不利之地。
AI財經社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張裕集團董秘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業績大幅下滑,主要系疫情對線下銷售渠道的沖擊所致,即使到了2021年,葡萄酒行業的經營狀況仍然十分艱難,加之最近出臺的就地過年政策,張裕在春節期間的銷量將會受到一定影響。”
葡萄酒市場連年萎縮
受到疫情影響的遠不止張裕集團,掛牌上市的十幾家頭部葡萄酒廠商業績均呈現一片慘淡。
2020年三季報顯示,ST威龍凈虧損1.64億元,利潤同比下降830%;莫高股份凈虧損684萬元,利潤同比下降147%;ST中葡凈虧損3705萬元,同比下降2747.8%;ST通葡凈虧損1851萬元,利潤同比下降693%……
據中國酒業協會披露,2020年1-2月全國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國產酒銷售收入為12.88億元,下降40.82%;利潤為0.51億元,下降57.95%。在疫情的重創之下,葡萄酒企業一直處于嚴重下滑的低谷中。2020年1—11月,155家葡萄酒企業的利潤總額為2.56億元,同比下降51.85%,可謂慘不忍睹。
事實上,早在疫情發生之前,葡萄酒市場就已經出現萎縮。
中國酒業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共155家)產量為45.15萬千升,下降10.09%;銷售收入145.09億元,下降17.51%;利潤10.58億元,下降16.74%。中國葡萄酒產量自2015年起連續五年下降,葡萄酒營收占酒類的比重也持續下降,到2019年時比重已跌至1.7%。
對此,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受到經濟增速放緩影響,國內葡萄酒行業總體需求疲軟,無論是國產葡萄酒還是進口葡萄酒的銷量和銷售收入均出現不同幅度下降,國內葡萄酒市場特別是中低價位葡萄酒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加上葡萄等原料價格上漲,固定資產折舊、運費和人力成本增加等持續影響,很多公司的盈利都面臨壓力。
更令中國葡萄酒企業頭疼的是,2015年關稅優惠政策實施后,進口酒加速搶占國內市場份額,吞噬了國內制造商的利潤,加上葡萄酒的國際化特征鮮明,全球傳播范圍廣,這也讓葡萄酒面臨比其他酒種更為激烈的國際化競爭。
目前進口酒無論在銷量還是銷售額上都已占據過半中國市場,且領先國內廠商。麥肯錫2017 年中國消費者調查報告結果也顯示,有 52%的消費者認為進口葡萄酒品牌更好。
一面是處于停滯期的國內市場,一面是洋品牌的猛烈進攻 ,再加上疫情對線下渠道的封堵,中國葡萄酒企業紛紛加速數字化轉型挽救銷量,不過,從市場調研機構的數據看,線上轉型尚未取得明顯成效。
據統計,2020年全國線上葡萄酒業務量同比下滑14%,其中天貓平臺葡萄酒略微下降,京東葡萄酒下降14%,葡萄酒降幅位于各大品類酒水前列。
葡萄酒利潤總額僅為白酒的1/132
與葡萄酒企業跌聲一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全線飄紅的白酒股。
臨近春節,多家白酒上市公司再度迎來強勁上漲走勢。截至1月25日收盤,18家白酒上市公司中,瀘州老窖、古井貢酒、洋河股份漲停,今世緣、貴州茅臺、五糧液股價漲幅分別達到8.49%、4.57%、6.81%,9家公司股價漲幅逾5%。
不僅如此,1月25日白酒上市公司漲幅前六名中,瀘州老窖、今世緣、酒鬼酒、五糧液四家,均發布了2020年業績預告,其中,兩家家公司預計2020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速均超20%,凈利潤增速最低的的今世緣,也較去年增長了6.3%。
同樣是酒,怎么差距就那么大呢?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葡萄酒的消費群體遠不及白酒廣泛,相對白酒每天消費4200萬瓶、人年均5.61升的飲用量,葡萄酒每天僅消費350萬瓶、人年均只有0.92升的飲用量,中國消費者對葡萄酒仍未形成穩定的飲用習慣。
從效益情況看,2019年葡萄酒的銷售收入為145.09億元,僅為白酒銷售收入的1/38,利潤方面,2019年葡萄酒10.58億元的利潤總額也僅為白酒的1/132。
中銀證券表示,葡萄酒全球范圍有龐大的消費者群體,過去幾年表現遜色于白酒,并非酒種有缺陷,而是龍頭企業沒有充分發力, 沒有做好消費者教育。參考過去兩年醬酒熱的興起,各類白酒香型口感并無優劣之分,而是因為醬酒龍頭茅臺的帶動。
此外,加強線上渠道,擴大銷售規模,對葡萄酒企業扭轉不利局面至關重要。中銀證券指出,紅酒市場碎片化嚴重,營銷針對性不強,張裕等公司近兩年不斷加強與騰訊、京東、天貓、蘇寧等線上大商的合作,利用數字化手段逐步實現“用戶定位更精準、營銷推廣更精細、客戶轉化更高效”的戰略目標。
但挑戰背后也孕育著機遇。從人均消費量水平來看,葡萄酒未來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張裕董事長周洪江曾表示,“疫情肆虐時,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發現,免疫力才是一個人最大的競爭力,身心健康、包括擁有健康的飲食飲酒習慣,將成為中國4億新中產人群追逐的目標。而葡萄酒因富含多酚物質以及其他有益成分,是全球公認最理想的健康飲品之一。”
但周洪江的美好愿望,會變成葡萄酒行業的現實嗎?
猜你喜歡
618調研:大促期間會選擇閃購下單的用戶不足一成
今年618,閃購平臺入局試圖從大促市場分一杯羹。當閃購“30分鐘送達”撞上“囤貨季”,這場速度與深度的對壘,究竟能對日趨成熟的年中大促帶來幾分震撼,備受矚目。京東京喜自營啟動618廠貨百補節 產業帶工廠白牌好貨優惠享不停
5月15日,京東京喜自營宣布開啟618廠貨百補節,持續對產業帶商家進行百億補貼,為消費者加碼帶來重磅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