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瘋子”李書福的十年豹變,牽手百度,吃定沃爾沃!
李書福曾被柳傳志贊譽為“瘋子”。
十年前,他帶領吉利拿下沃爾沃轎車公司,被稱為“蛇吞象”。十年后的今天,他再次下了決心,要徹底“吞下”沃爾沃。
與此同時,李書福與百度再次牽手,開始在智能電動汽車領域發力。一連串的大動作之后,他在下一盤什么樣的棋?
1月11日,吉利汽車(00175.HK)控股股東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宣布與百度組建智能電動汽車公司,成為百度電動汽車公司的戰略合作伙伴。
據吉利汽車向我們介紹,此次合作將基于吉利最新研發的全球領先純電動架構——SEA浩瀚智能進化體驗架構展開。
吉利汽車也在對外公告中稱,本身并非戰略合作的訂約方,且沒有針對上述交易與吉利控股合作或提供融資。但如果戰略合作落實,后續并不排除尋求與百度潛在合作機會的可能性。
消息發布后,吉利汽車股價一度上漲超6%,截至11日收盤股價為32.40港元/股,市值為3180億港元。而在此前一個交易日,公司股價曾飆升19.6%,市值超過3200億港元,創下歷史新高。
在此前不久,李書福還曾提出,2021年將在吉利汽車成功登陸科創板后,重啟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的合并重組。
沖擊世界一線車企“發令槍”
公告消息顯示,對重組沃爾沃,李書福表示,此舉是為打造一個更強大、更具競爭力的全球企業集團,以應對未來更多的變革與挑戰。
在此前后,1月6日,吉利汽車公布了2020年全年銷售數據,2020年銷量132萬輛,同比下滑3%。疫情之下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外界對吉利汽車的未來普遍看好,進而出現股價飆升。
對吉利的業績和重組,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市場學會汽車營銷專家委員會秘書長薛旭向野馬財經表示,“如果整合在一起,加上沃爾沃現在的銷量,估計一年能夠達到230萬至240萬輛。這將為李書福在全球汽車產業地位的提升,也為沃爾沃在全球產業地位的提升,創造了基礎性的條件,更有利于沃爾沃的生存和發展。”
其實,2020年2月,吉利汽車就曾提出過與沃爾沃汽車合并重組的計劃。當時吉利汽車公告表示,如果完成重組合并,有望成為一家全球集團,將可實現成本結構和新技術開發的協同作用。
圖片來源:吉利汽車公告
但是,雙方的重組因吉利汽車返回“A股”的計劃而中斷。
2020年6月,吉利汽車確認將登陸科創板。當年9月,吉利汽車科創板申請獲受理,其上市融資金額為200億元。目前,吉利汽車科創板申請已順利過會。
與此對應,去年7月,沃爾沃汽車方面發布公告稱,因為吉利汽車擬在A股科創板掛牌上市,雙方的重組合并計劃已經暫時擱置。到了12月初,沃爾沃汽車CEO漢肯塞繆爾森表示,沃爾沃與吉利汽車的重組合并談判或將于2021年第一季度恢復。
對于重組能否順利進行,薛旭認為,“關鍵要看雙方對重組合作的認識,對未來前景價值的判斷,總體上目前來說,難度不會很大。”
他進一步指出,“中國汽車市場本身在全球的地位,以及吉利汽車目前在中國市場取得的發展能力和狀態,提供了這樣一種整合的基礎,應當是水到渠成的。時間應該不會太長,我相信不會長過吉利當年收購沃爾沃的時間,大概率一年到一年半就結束。”
據吉利汽車此前公告顯示,雙方整合重組將保留吉利汽車、沃爾沃汽車、領克和極星每個品牌的獨特性。吉利汽車品牌主要為跑量產品,領克是布局中高端市場,沃爾沃汽車是豪華品牌,極星汽車定位豪華高端電動車。四大品牌可以形成較為完善的品牌產品矩陣。
在重組之前,吉利汽車與沃爾沃 合資打造了高端品牌領克,各持股50%。領克品牌上市至今,累計銷量已突破40萬輛。2020年前11個月,領克合計銷量為15.06萬輛,同比增長約28.44%。
薛旭認為,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是“一個非常完美的雙贏發展狀態。在這個基礎之上,此次整合是非常明確的打響了邁向世界一流汽車品牌集團的發令槍,或者沖鋒號,意義還是挺重大的。”
但是,吉利汽車與沃爾沃的重組還存在哪些問題或者隱憂嗎?這要從當年那場開啟吉利逆襲之路的“蛇吞象”并購說起。
為并購,李書福曾賭上身家性命
李書福對沃爾沃的興趣由來已久。
圖片:吉利汽車官網
2002年的一次會議上,李書福就提出“我們要去買沃爾沃,現在起就應該做準備了!”
沃爾沃成立于1927年,是瑞典人最引以為傲的汽車公司,歷史上曾與奧迪、寶馬、奔馳等著名汽車品牌分庭抗禮。而當時的吉利,才剛剛拿到汽車生產許可證。
但是,這樣的差距并未阻擋李書福的決心。
2007年5月,李書福發出《寧波宣言》,吉利開始實施戰略轉型,而此次轉型“就是為收購沃爾沃做準備。”當年6月,吉利成立“V項目”即沃爾沃項目團隊。9月,李書福給沃爾沃當時的東家福特汽車發出一封英文信,但得到對方回復則是:對不起,沃爾沃不賣。
圖片來源:吉利汽車官網
沃爾沃是福特家族第四代比爾福特的最愛。彼時,福特旗下阿斯頓馬丁、捷豹、路虎都被考慮出售,但沃爾沃仍未被提上日程。
2008年1月,李書福在底特律見到福特汽車CFO雷克萊爾時,對方給李書福回復仍是“不賣”。但隨著金融危機的不斷演變,當年12月1日,福特汽車明確表示,“認真考慮出售沃爾沃”。
“李書福抓的時機非常好。”薛旭對野馬財經說,“經濟危機時代,往往意味著原有資產價格下降70%,恰是全世界兼并收購的最佳時間段。”
據《新制造時代-李書福與吉利、沃爾沃的超級制造》一書介紹,2009年1月,李書福在達福特總部見到了比爾福特及福特CEO阿蘭穆拉利等。李書福多年來對沃爾沃的追求以及他的長遠規劃,得到了對方的認可。隨后不久,吉利向福特提交第一輪標書。同年4月,國家發改委信息備案確認。拿到“路條”之后的吉利,迅速展開了收購沃爾沃的艱苦談判。
2009年9月底,福特汽車公開宣布,吉利成為沃爾沃的首選競購方。當年12月23日,吉利與福特同時宣布,雙方就收購沃爾沃的主要商業條款達成一致。
在此期間,吉利收購沃爾沃遇到了一個很大的阻力,便是沃爾沃的工會。2009年8月,沃爾沃工會表示希望中國工會能夠出面,制止吉利對沃爾沃汽車的收購。
在李書福與工會成員對話的過程中,他突然被問到:“很多人都對沃爾沃感興趣,你能否用三個詞形容吉利的優勢在哪里?”
“用三個詞形容”吉利的優勢,一度讓李書福措手不及,隨后靈機一動,用一句“I Love You”,獲得了工會成員的好感,也成就了一段佳話。此后,吉利與沃爾沃工會代表團又經過幾番交流,雙方在2010年3月達成最后協議。
針對如今的重組,薛旭指出,首先要考慮的仍是工會的阻力。“歐洲的工會所起的影響,比我們想象的大得多。如果對方不同意,擔憂沃爾沃的形象被吉利拉下來,這種組合是完全不現實的。”
2010年3月,歷時三年,在闖過重重“關卡”后,吉利與福特在英國倫敦正式簽署收購協議。
在半米高的合同簽署完畢后,李書福淚流滿面。
福特最初對沃爾沃的報價是60億美元,最終價格為18億美元。而即便已大打折扣,也讓當時的李書福十分為難,融資方案反復調整,最終他不得不通過個人終身反擔保來解決問題。
“我把身家性命都賭上了。”他說。
事后證明,由李書福主導的吉利收購沃爾沃汽車公司事件,是中國汽車企業最大規模的海外并購。而此后十年的發展中,吉利、沃爾沃的并購又有哪些值得借鑒的地方?
十年“豹變”,五點總結
“汽車不過就是四個輪子、兩張沙發、一個鐵殼。”這是李書福的名言。
在決定造汽車之前,李書福就已創辦了全國第一個生產摩托車的民營企業。而更早之前,他曾走街串巷幫人照相,攢下自己的第一桶金;創辦過北極花冰箱廠,年營業額達四五千萬;90年代初,創辦浙江臺州吉利裝潢材料廠,年利潤近億元。此后創辦摩托車生產廠,1999年實現產值15億元,
在李書福35歲這一年,他確定要造汽車。
圖片來源:吉利汽車官網
如今吉利汽車員工總數已超過12萬人,連續七年進入世界500強,但創業之初只有李書福加兩名工程師,一共三個人。
由于拿不到資質,剛開始造車的李書福以1400萬收購了一家瀕臨破產的國有汽車廠。1998年8月8日,吉利汽車自主研發的第一臺轎車“豪情”正式下線,第二年,吉利轎車開始批量生產并上市銷售。
2001年,吉利汽車獲得轎車產品“準生證”,顛覆了民營自主車企不能進入轎車領域的歷史。緊接著第二年,李書福便開啟了并購沃爾沃的準備工作。
隨著收購沃爾沃,吉利汽車的發展也進入到一個新時期,最終在十年后完成躍升。近日,花旗銀行報告稱,預計吉利汽車的Zero 01純電動車將對特斯拉的市場地位構成挑戰。
圖片來源:吉利汽車官網
薛旭對野馬財經表示,李書福在管理收購后的沃爾沃的辦法上,“采取了尊重沃爾沃總部歐洲的管理團隊的策略和模式,完全是在歐洲的法律和法規之下,給歐洲管理團隊充分信任的基礎之上,來進行逐漸的發展,非常合理恰當。”
“其次,李書福先生借助沃爾沃這樣一個傳統歐洲二線豪華品牌,大幅度提升了吉利在中國本土的影響力和聲望。收購沃爾沃極大的提升了吉利的影響力,使大家看到吉利汽車客觀上具備整合全球技術,來支持中國本土品牌發展的這種前景。”
“第三,李書福借助收購沃爾沃,形成了針對歐洲汽車技術的溝通、資源動員整合的通道。沃爾沃本身在歐洲的汽車界經營多年,歐洲一體化之后,事實上把法國英國的一些人才,客觀上形成了一個整體。在這種背景之下,沃爾沃的收購,使得吉利汽車能夠更好的整合歐洲的相對先進的人才,參與到吉利的發展當中。”
“此外,吉利非常明智的派出了大量中國本土人才,到歐洲與沃爾沃以共同建立研發中心的方式,事實上發揮了雙方人力資源的優勢,大幅度提高了沃爾沃創新的速度和創新的能力,也提高了吉利的研發能力和研發思想。”
最后,薛旭認為,“中國目前在全球處于發展性的市場,在整合全球二線品牌的過程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借助中國的市場和成本,來推動被收購品牌在原有品牌基礎之上的發展。”
2018年初,吉利汽車豪擲80億美元,成為奔馳汽車最大股東,再次轟動中國企業界。
在當年的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柳傳志曾稱贊李書福:“今天,‘瘋子’買了沃爾沃,又成了奔馳大股東,這不是給中國企業家長臉嗎?”
如今,吉利汽車與沃爾沃將再進一步,進行更為徹底的重組整合。而隨著控股股東與百度“牽手”,吉利汽車在智能電動出行領域發展前景也更加廣泛。
猜你喜歡
天津與百度深化合作背后:人工智能,給城市帶來了什么?
復盤過往全球各座城市的興衰規律,其背后最關鍵的一個要素便是“新技術”帶來的“新產業”。如果哪座城市率先在“新技術”領域占據先發優勢,誰就會贏來一次巨大的城市躍遷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