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融云創上市之路變數多
12月7日,百融云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百融云創)正式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聯席保薦人包括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與民銀資本。
資料顯示,百融云創成立于2014年3月,從成立至今,總計完成了5輪融資,融資規模超過12億,其背后的明星機構更是大牌云集,包括高瓴資本、紅杉資本中國、IDG資本、中金公司等在內。
在眾多明星機構的加持下,上市或許成為百融云創的必然選擇。但是,一直以來,在百融云創業務中占有較大比重的信貸業務受到市場詬病,其貸款業務也遭到大量用戶投訴。隨著監管進一步的加碼,隨時面臨的強監管,成為阻礙其順利赴港上市的攔路虎。
同時,百融云創旗下子公司曾卷入一起涉黑性質的套路貸案件中。此外,百融云創的租金貸業務,和蛋殼公寓、寓見公寓等公司在租金貸業務上均有著密切合作。而與重要股東青島國新晟華股權投資管理合伙企業(下稱“青島國新”)簽訂的對賭協議,也給百融云創實際控制權和上市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
眾多明星機構加持
百融云創號稱是國內領先的金融科技平臺,以科技為驅動,不斷探索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場景應用,賦能金融機構數字化創新和轉型,助力普惠金融。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百融云創在中國累計為逾4200名金融服務供應商客戶提供服務,包括絕大部分國有銀行、逾650家區域銀行、絕大部分消費金融公司、逾90家主要保險公司及其他多家金融服務供應商。
基于此,近三年,百融云創營收持續增加,2017至2019年分別實現3.54億元、8.58億元及12.62億元的營業收入,收入的增長主要由于核心客戶數目及其單客年均收入增加。今年受疫情影響,百融云創收入急速下滑,前三季度實現收入7.64億元,同比減少17.14%。
作為一家金融科技應用平臺,百融云創從成立之初便受到眾多資本的垂青。
2014年12月,成立尚不足一年的百融云創即完成數千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投資方有高瓴資本、IDG資本等;2015年10月,百融云創完成高達2億人民幣的B輪融資,紅杉資本中國亦在其中;2016年,百融云創完成B+輪融資;2018年4月,完成C輪10億人民幣的融資,該輪融資由國新科創基金領投,老股東紅杉資本追加了投資。
根據招股書顯示,在百融云創上市前的股東架構中,百融云創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韶峰持股26.73%,公司非執行董事柏林森持股1.59%,高瓴資本持股12.39%,國新基金持有12%。其他包括紅杉、中金公司、華興資本、IDG等在內的投資者合計持股47.29%。
簽署對賭協議
事實上,早在今年10月份,市場上就曾有傳言聲稱“百融云創擬赴港上市、簽署對賭協議等問題。”隨后,百融云創針對上述傳言進行辟謠,并稱傳聞脫離實際,將保留相關法律責任。
時隔不到兩個月,百融云創即向港交所正式遞交上市申請,可見之前傳聞并非空穴來風。
時間回到2018年4月,還未更名的百融金服宣布完成10億元人民幣的C輪融資,該輪投資由國資委國家主權基金中國國新領投,老股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增持。
據相關媒體報道,百融云創與青島國新晟華股權投資管理合伙企業(下稱“青島國新”)簽署了對賭協議,百融云創需在一兩年內成功IPO。若IPO未果,則百融云創股權架構將發生變更,實際控制人或易主,由張韶峰改為青島國新,張韶峰為百融云創創始人及CEO。
對于百融云創赴港上市計劃,無論是迫于對賭協議的無耐,還是自身的資本戰略規劃,但是此時上市,也并非是最佳時機。
近年來,國內監管機構收緊對開展網絡融資業務的監管。今年更是集中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來加強對互聯網金融乃至金融科技行業的監管。如《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和民間貸款利率的上限相繼頒布實施。
其中,《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強調風險數據及風險模型管理的重要性及要求商業銀行就網絡借貸業務建立全面的風險管理系統。新網絡借貸規則亦嚴禁商業銀行與存在違法收集或使用個人信息記錄的第三方組織合作。未能通過商業銀行年度評估的第三方組織亦不得向商業銀行提供服務。
同時,今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規定受到司法保護的民間貸款利率的上限不得超過每月20日公布的中國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即LPR)的四倍的總年利率(包括任何違約罰金、罰款及任何其他費用)。
受此影響,百融云創業務因合規性而受到影響,進而可能會對公司服務的需求造成不利影響,甚至會對其上市帶來不確定性。
深陷現金貸、租金貸漩渦
事實上,除了簽訂對賭協議外,能夠影響百融云創上市的因素還有很多,而這些更多的是與自身開展的現金貸等業務密切相關。
除了為融機構提供大數據風控業務,百融云創的另一大業務就是信貸。其旗下不僅有貸超導流平臺“榕樹貸款”還有自營的貸款平臺“蝦球借錢”,兩者的運營主體分別是廣州數融互聯網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和深圳數趣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兩者均為百融云創的全資子公司。
此外,榕樹貸款及蝦球借錢都曾遭到大量用戶投訴,被不少用戶投訴稱導流的貸款產品利率過高、違規收取砍頭息等。不僅如此,還有媒體曾報道榕樹貸款曾涉嫌導流714高炮,當時百融云創在去年5月對外宣稱,取消了與產品的合作,但外界對此仍有質疑。
如今在投訴網站上,仍有用戶投訴產品利率過高,榕數貸款方面回應稱,利率不高于36%疏于監管允許的范圍內。
而租金貸業務,在給百融云創帶來收入的同時,也帶來不少詬病。資料顯示,百融云創和蛋殼公寓、寓見公寓、上海歆禺房屋租賃有限公司及上海對鄰公寓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密切。
正是這項租金貸業務,把它卷入”租金貸”的風波中。近年來,長租公寓在野蠻生長下,問題逐步暴露,甚至先后出現多家平臺出現暴雷的情況,不少房東和租戶成為受害者,其中租戶不但要承受租金的損失,還要面臨被房東趕出家門的困境。
此外,百融云創子公司曾入股的一家催收公司因牽涉“套路貸”,被警方查處。
2019年11月,山東濰坊諸城警方打掉了以杜某某為首的涉黑社會性質犯罪團伙。據警方通報稱,自2013年以來上海敬庸公司違法放貸,違背借款人意愿,強行收取“砍頭息”,肆意制造違約,同時將部分催收業務外包給信雅樂達等催收公司。
查詢信雅樂達股東信息可知,百融云創也曾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入股其中。據企查查顯示,信雅樂達成立于2015年11月19日,股東5家,包括自然人李丹,持股43.39%;北京掌眾科技有限公司,持股22.99%;鑫科智惠(北京)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8.41%;上海青望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股8.62%;北京大成鑫越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持股6.59%。
其中,鑫科智惠(北京)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原為百融至誠(北京)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后者是百融云創全資子公司。在今年1月15日,即山東諸城警方打擊信雅樂達犯罪行為兩個多月之后,公司股東變更為北京語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自然人王小英,并同時更改公司名稱。
工商信息顯示,北京大成鑫越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曾用名為北京百融金控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此前法人股東為百融(北京)金融信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股權最終穿透也就是百融云創的全資子公司。而在2018年11月28日,股東進行變更后,自然人曹蘭生持股公司100%股份。
由此可見,無論是百融云創自身業務的合規性,還是其與股東簽訂的對賭協議,乃至目前整個行業的監管政策,都有可能成為此次香港上市的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