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控股十年砥礪,子公司聯泓新科A股上市
聯想控股A股再落一子。
2020年12月8日,聯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聯泓新科”)正式登陸A股。上市當天,聯泓新科股價上漲44%。截止2020年12月11日收盤,聯泓新科市值達198.08億元。
聯泓新科是一家新材料產品和解決方案供應商。作為聯想控股旗下新材料板塊的主體企業,聯泓新科專注于先進高分子材料和特種精細材料的生產、研發與銷售,產品主要包括EVA、PP、EO及EOD等,廣泛應用于光伏、線纜、鞋材、塑料、日化、紡織、建筑等多個領域,多個產品在細分市場份額領先。
聯泓新科也是聯想控股在戰略投資業務板塊的重要資產之一。憑借“戰略投資+財務投資”獨特的雙輪驅動業務模式,聯想控股覆蓋產業領域廣泛,同時也囊括了多家可獨立分拆的子公司。
“從聯想控股決定戰略布局新材料伊始,就給聯泓新科設定了很明確的定位與戰略發展路徑。比如聯泓新科要向下游高端新材料、高附加值的產業鏈、創新鏈去延伸。”聯想控股董事長寧旻向投中網表示,聯泓新科的上市,既是對其團隊十年耕耘的一種肯定,同時也為公司帶來了持續更好更深更廣精細化布局的契機。
聚焦“產銷研一體化”,聯泓新科年營收超50億
基于“產銷研一體化”的創新體系,聯泓新科目前已取得了穩定領先的市占率。
根據金聯創資訊統計,公司是國內最大的薄壁注塑聚丙烯專用料供應商之一,2019年市場占有率近25%,年供應量約24萬噸,穩居行業第一。比起第二名8.03%的市場份額,聯泓新科建立了絕對優勢。
此番強大競爭能力的背后,離不開公司工藝技術的先進性。
根據招股書,先進高分子材料和特種精細材料均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經過多年的技術創新和生產實踐,聯泓新科在先進高分子材料和特種精細材料領域,特別是圍繞甲醇制烯烴深加工產業鏈,開發、掌握了多項核心技術與核心生產工藝。在核心產品高效制備、清潔生產等方面形成了系列專有生產技術,包括乙氧基化技術、丙氧基化技術等。
截止IPO前,公司累計申請并獲得發明專利23項,實用新型專利19項,正在申請的發明專利達42項。
沿著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策略,與國內同行相比,聯泓新科產業布局獨特,產業鏈條長,產品結構豐富。
目前,聯泓新科已建成了獨特的甲醇制烯烴深加工產業鏈,包括“甲醇-丙烯-聚丙烯專用料”、“甲醇-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高端料”、“甲醇-乙烯-環氧乙烷-環氧乙烷衍生物”等三條子產業鏈,形成了先進高分子材料和特種精細材料兩大業務板塊,生產聚丙烯專用料、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高端料、環氧乙烷及其衍生物系列產品。
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公司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1.98%、13.84%和20.91%。2017、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6月,聯泓新科營業收入分別為46.59億元、57.95億元、56.74億元及26.09億元;同時期內,公司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5519.7萬元、2.29億元、5.32億元及2.30億元。
在收入結構上,公司在華東地區的收入占比較高。報告期內,公司在華東市場的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約70%。
而為了減少了甲醇價格波動對公司效益的影響,公司也在積極推進產業鏈延伸,通過參股上游甲醇制造企業新能鳳凰,增強了主要原材料甲醇供應的穩定性。
此次IPO,聯泓新科將共計16.1億元的募集資金主要投向四大項目:其中,3.44億元用于10萬噸/年副產碳四碳五綜合利用及烯烴分離系統配套技術改造項目,2.55億元用于EVA裝置管式尾技術升級改造項目,3.29億元用于6.5萬噸/年特種精細化學品項目,6.82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募投項目建成投產后,公司產能將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有助于進一步提升運營水平,擴大市場份額,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聯泓新科董事長鄭月明表示,為了保持公司的盈利水平,聯泓新科不僅通過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提升整體效益,通過優化產品結構、開發并產業化高附加值的新產品,還將通過工藝改進、技術創新等措施降低運營成本,通過投資布局新業務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IRR近30%,“漂亮成績單”背后:十年砥礪,擁抱長期價值
于聯想控股而言,聯泓新科不僅是其在先進制造領域戰略投資中打出的重要一槍,也是象征其發展新階段開啟的代表作。
2010年,聯想控股制定了“成為上市的投資控股公司”的戰略目標,構建一個多元化的產業投資集團成為了聯想控股的新方向。
于是,在財務投資之外,聯想控股開始將觸角伸向戰略投資。而新材料領域,便是聯想控股選定的行業賽道之一。
“我們當初選擇這個行業也是下了很大的決心,因為對于聯想控股而言,這是一個完全陌生的行業。而新材料領域需要重資產投入,回報周期也相對較長。”聯想控股董事長寧旻回憶,之所以看好新材料行業,一方面是由于國家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相信聯想控股可以依靠科學院的科研成果轉化更廣闊地開拓這個市場。
行業與公司確定了,接下來就是戰略和人。2010年,聯想控股引入鄭月明作為聯想控股新材料板塊的領軍人物,鄭月明從零開始組建團隊。
緊接著,依托中科院大化所的DMTO技術,在聯想控股的全力支持下,鄭月明團隊在山東滕州建立了生產基地。
從2012年5月開工到2015年12月建成投產,僅僅兩年半時間內,鄭月明就帶領團隊創造了行業內同類大型項目建設周期最短、一體化開車一次成功和連續運行時間最長的記錄,這在業內被稱為“聯泓速度”。
“數萬個設備,無以計數的螺栓,一個焊縫沒焊著或者一個螺栓沒把緊都可能造成重大的延誤。但我們把它做成了,有人問你是僥幸嗎?那不是,沒有那么多僥幸。這是一個硬仗。”鄭月明向投中網感慨稱。
顯然,這是一項艱難且罕見的工程。而實現“聯泓速度”的背后更是離不開聯想控股的支持。
在鄭月明眼中,這種支持不僅在于資金資源上的扶持,還體現在聯想控股的品牌影響力與團隊文化機制的感召力。聯想控股定戰略、建班子、帶隊伍領導力三要素的輸出,對幫助聯泓團隊保持進取心、提高執行力、增強凝聚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包括聯想控股的主要領導層與我們的投管團隊,經常一起研究與復盤,中間都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鄭月明記得,有一次聯泓新科的戰略會從下午兩點一直開到晚上八點,飯也沒吃。
在聯想控股副總裁嚴樂平看來,這場硬仗能夠打贏的支撐力還來源于鄭月明團隊與聯想控股價值觀與執行力文化的高度融合與一脈相承。
“十年前,那是一片荒土地。從一張藍圖到高地崛起,靠的就是聯想控股內部特別強調的執行力文化,即要說到做到。確定好目標后,將目標階段性分解,同時還不斷復盤,如此長周期的堅持才催生出聯泓不斷創新的良好業務。”嚴樂平告訴投中網。
十年砥礪前行,十載春華秋實。伴隨聯泓新科的成功上市,聯想控股也迎來了超高回報的收益。
聯想控股CEO李蓬向我們透露,按照聯泓新科當前的市值,聯想控股的賬面回報近110億元,IRR水平將近30%。
“作為聯想控股非常重要的核心資產之一,我們相信聯泓未來的回報將不止這些。包括上市之后,公司的未來發展戰略已規劃地非常清晰。”李蓬強調。
聚焦中長期可持續,聯想控股2021年啟動戰略3.0
分拆子公司獨立上市,聯想控股從來沒有掩飾過自己的野心。可以說,包括聯想控股自身的上市,都為這個計劃做好了十足的準備。
以聯泓新科舉例。寧旻表示,聯想控股在開始布局新材料行業時就已經為企業定下了未來單獨上市的目標與計劃。
很大程度上,聯想控股能在資本市場如此“伸枝散葉”的原因或許應歸功于其一直以來主張的“戰略投資+財務投資”的雙輪驅動發展模式,通過這樣的業務發展模式,聯想控股覆蓋了投資行業幾乎全部領域。
2001年前后,柳傳志組建隊伍正式進入財務投資領域,從君聯資本開始,聯想控股又接連創建了以并購投資為主要模式的大型PE機構弘毅投資及以早期投資與深度孵化為主要業務的天使投資機構聯想之星,逐漸打造出了包含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在內的完整投資產業鏈。
2010年前后,聯想控股進行了大量產業布局,進入戰略投資領域。當時,聯想控股確定的投資邏輯第一是長期持有的;第二要在選定的企業當中作控制性的股東。
在經過十年的摸索和發展后,聯想控股戰略投資標的的選擇標準,也愈發得清晰和明確了。李蓬介紹,在戰略投資標的的選擇上,首先要在中長期上能夠成為聯想控股的支柱型資產, “從行業選擇上,我們希望標的的發展中長期能夠與國家大勢相吻合,而不是一個短期的熱潮。”;第二是希望在被投的企業里邊,聯想控股能獲得較大的股權比例,控制性股比或者是非常重要的股東;第三是被投企業基本面良好,有較好的核心管理團隊,也就是聯想控股一直強調的“事為先,人為重”。
用寧旻的話說,即是在聯想控股的投資組合中,不同類型的企業扮演的角色不同,不同的板塊也會在聯想控股的整體戰略中承擔不同的職能與作用。但終歸到底,有一個共同的標準是,投資組合要與聯想控股的整體戰略相匹配。
目前,聯想控股通過戰略投資已涉足IT、金融服務、創新消費與服務、農業與食品、先進制造與專業服務五大領域。據寧旻透露,2020年是聯想控股2.0戰略的收官之年,2021年聯想控股也將啟動3.0戰略。據悉,未來,聯想控股在助力存量業務轉型升級或謀劃退出的同時,也在考慮科技方向的新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