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客工場正式上市:沒有造富盛宴,只剩細水長流
共享辦公走到今天,短短5、6年,篳路藍縷,中間有過高光有過低谷,如今這個嶄新的行業終于誕生了第一股。搶跑WeWork,優客工場繞道登陸納斯達克。
作為優客工場的創始人,毛大慶今早在朋友圈發文紀念:“一旦出發,必須到達 2015/4/18-2020/11/18”。優客工場上市這一天,正好是毛大慶創業5年零7個月。
優客工場的上市為行業上半場畫下了一個逗號,僅從上市這件事本身來看,沒有眾人期待的造富盛宴。優客工場的上市,也成為了行業下半場的開端,行業在經歷過2018年的瘋狂期之后,逐漸回歸理性,正式走入精細化運營階段,下半場啟程后少了泡沫,只剩細水長流。
作為共享辦公行業第一股,優客工場表現如何呢?
優客工場正式上市:融資超4億,市值近40億
美東時間11月18日,國內聯合辦公運營商優客工場完成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Orisun Acquisition Corp.(以下簡稱“Orisun”)的業務合并,通過SPAC途徑正式登錄納斯達克。優客工場將從19位投資者手中獲得一筆至少6650萬美元(折合約4.36億人民幣)的投資。
同時,殼公司Orisun已完成公司名稱、證券簡稱和交易代碼變更。
公司名稱由Orisun Acquisition Corp.變更為Ucommune International Ltd.,證券簡稱由ORISUN ACQUISITION變更為UCOMMUNE INTERNATIONAL,交易代碼由ORSN變更為UK。
截至11月18日收盤,優客工場股價漲幅4.9%,市值達6.07億美元(折合約39.79億人民幣),這一市值略低于此前7.69億美元的預估市值。
近40億的市值在資本市場是什么水平?
港股物管公司濱江服務目前的市值約42.6億港元(折合約36億人民幣)、彩生活的市值約55.4億港元(折合約46.9億人民幣)。
也就是說,在褪去科技股高估值的光環下,優客工場目前的市值跟港股中小物管公司市值接近。
至此,優客工場不僅成為聯合辦公第一股,也成為了第一家通過SPAC模式登陸美國資本市場的聯合辦公企業。
根據殼公司Orisun發布公告,2020年6月29日, Orisun, Ucommune Group Holding Limited(以下簡稱“ Ucommune ”), Ucommune International Ltd(以下簡稱“ PubCo ”)和其他投資方達成合并協議。
彼時,合并后的公司的預估市值約為7.69億美元,相當于2022年預計凈收入的2.58倍。
2020年8月18日,Orisun、PubCo 、Ucommune與17位投資人簽署了投資協議,根據該協議,投資者同意投資不少于6600萬美元,方法是:(i)在業務合并結束之前,在公開市場或私人交易中收購Orisun的普通股,或(ii)在業務合并結束時以每股10.10美元的價格購買新發行的PubCo A類普通股。
彼時,據PropTech研習社了解到,優客工場還將繼續與其他投資人簽署相應投資協議。
2020年11月15日,Orisun、PubCo和Ucommune與另外兩名投資者簽訂了投資協議。
截至2020年11月16日,公司已與19位投資者簽署了投資協議書,投資人同意通過在公開市場上收購PubCo A類普通股或Orisun普通股的方式投資不少于6650萬美元。
據IPO早知道報道,這19位投資者包括小米的子公司Green Better Limited以及陽光100中國。
2020年11月16日,殼公司Orisun舉辦了股東特別會議。于特別會議記錄日2020年10月7日,公司共有5,783,235股普通股有權在特別會議上進行表決。在特別會議上,有4376,688股由代理人或親自投票的股份,占流通股總數的75.68%。
至此,優客工場籌劃半年之久的借殼上市終于畫上了個圓滿的句號。
去年底,優客工場曾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公開遞交招股書,擬尋求在美國紐交所上市,計劃融資1億美元。今年上半年,被疫情阻塞上市進程的優客工場,最終選擇了通過SPAC模式登陸納斯達克。
據IPO早知道報道,合并完成后,先前已接替毛大慶CEO職位的聯合創始人何壯坤將擔任優客工場首席執行官,優客工場首席發展官兼CFO張國文將擔任首席財務官,現優客工場首席戰略官王國航、首席運營官關心、首席技術官徐彬超、首席市場官吾震飛以及首席產品設計申江海將繼續擔任現有職位。而毛大慶目前已將工作重心放入下一創業項目共享際。
圖:優客工場官網展示的管理團隊
公開資料顯示,何壯坤曾擔任優客工場的首席律師、首席法務官,在此之前,曾擔任北京六合金證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北京律師協會合同法專業委員會委員。
根據招股書披露信息,優客工場2019年全年收入為11.67億元,同比增長160%。在收入增長的同時,優客工場的凈虧損持續收窄。2019年全年凈虧損與收入比,較2018年收窄30%,2020年上半年較2019年全年進一步收窄31%。
此外,在2020年全球經濟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優客工場在2020年上半年實現經營性凈現金流回正,凈流入達242萬元,而2018和2019年全年凈流出分別為0.52億元和2.23億元。
截至2020年6月30日,優客工場的會員數量已達到85.13萬,在全球運營場地的所在城市數已達到47,成熟場地(運營時間超過24個月的場地)出租率為77%,全部場地出租率為70%。
2020年4月18日,優客工場五周年戰略發布會宣布繼續向輕資產模式轉型。截止2020年6月30日,輕資產場地數占比從2018年年底的16%增長為35%。據其他渠道報道,今年有望沖擊400個連鎖店,輕資產占比超過50%。
一路走來,優客工場一直扮演著國內聯辦老大哥的角色,在一級市場游戲規則改變的情況下,優客工場緊急叫停IPO,轉而借道SPAC造殼上市。果不其然,優客工場還是成為了行業第一股,從第一天上市的市場反應來看,優客工場在二級市場的股票交易還不夠熱鬧。
那么,優客工場選擇的這條路徑,值得其他共享辦公選手借鑒嗎%3F不妨跟隨我們來回顧一下優客工場的曲折上市路。
回顧:優客工場曲折上市路
早在今年7月6日,優客借道SPAC方式上市的消息就被爆出。
彼時,市面上誤傳優客工場被并購,優客工場相關人士出面辟謠,不是被并購而是通過SPAC方式上市。
消息傳出后,市場上對此的解讀各異。對于上市本身,處于緘默期的優客工場“不予置評”。
優客工場“曲線”上市
7月6日晚間,中國最大的聯合辦公優客工場宣布已與在納斯達克上市的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Orisun Acquisition Corp.簽訂了最終合并協議,合并后的公司總價值將達到約7.69億美元。交易完成后,雙方將以新的股票代碼在納斯達克流通交易,同時優客工場目前的管理團隊將繼續運營新公司。
目前,優客工場上市進程還只走了一段,到真正上市敲鐘那一刻還需要經歷一系列財務審計。
消息基本面爆出幾個核心信息:1.不是直接上市,而是借道SPAC模式;2.優客工場去年估值是30億美元,如今降到了7.69美元;3.是否簽了對賭。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SPAC上市模式。
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對應的中文是:特別并購上市,它作為美國多層資本市場的一種補充,已經推行了多年。
SPAC上市是一種介于IPO和借殼上市之間的上市模式,適用于高成長性且急需融資的中小企業。
SPAC最早出現于上世紀90年代美國,很快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但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后陷入低谷期,直到2012年后又逐漸復蘇。僅在2019年,SPAC的 IPO募資達到創紀錄的136億美元。如今,有越來越多專注中國市場的SPAC在美國上市。
國內通過這種方式成功融資的有北京奧瑞金種股份有限公司(SEED.US)和美聯英語。
今年3月,“美聯英語”以SPAC的模式登陸納斯達克交易所,目前的市值6.28億美元。
據PropTech研習社了解,美聯英語曾于2019年5月向美國SEC遞交IPO,原計劃在紐交所上市。截至7月7日收盤,美聯英語的股價為11.82美元,與美聯英語在最早提交IPO時10美元的發行價相差不大。
那么,優客工場SPAC模式是如何操作的?
公開資料顯示,Orisun Acquisition Corp.是一家專門收購其它需要上市公司的殼公司,在美國特拉華州注冊成立,目的是與一個或多個企業或實體進行合并、股份交換、資產收購、股份購買、資本重組、重組或類似的業務合并。
根據合并協議的條款,Orisun的全資子公司Ucommune International將收購Ucommune,從而使Ucommune International成為納斯達克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在交易生效時,優客工場的股東和管理層將獲得Ucommune International的7,000萬股普通股。
為什么必須要并購呢?
由于SPAC在合并前已經是納斯達克或者紐交所的上市公司,所以合并后的新公司自動成為上市公司。至此,目標公司的上市夙愿就已達成。
我們再來簡單描述下SPAC的運作歷程:成立6個月內完成IPO上市;在上市后并購前,SPAC所募集的存在托管賬戶的資金全部用于固定收益投資,比如國債;上市后24個月內,完成目標公司并購,否則將會清盤。
上市后,SPAC如果找到合適的非上市目標公司,盡職調查也沒毛病,全體股東會投票決定是否合并。如果大多數股東同意,那么目標公司將獲得SPAC托管賬戶中的資金,而SPAC的投資者會獲得合并后公司的部分股權作為回報。
如果有超過50%的股東反對,則并購失敗,投資人拿錢走人;如果反對的股東未達50%,則反對股東按比例拿錢走人,剩余股東繼續并購。
也就是說,不僅僅是優客工場去美國資本市場挑了一個現金殼—Orisun,美國資本市場的殼公司們也在市場上搜羅標的。
看對眼的就一拍即合,通過并購將資產裝進去,以此來完成上市閉環。
優客工場被低估了嗎?
第二個關注點是估值,優客工場7.69億的估值怎么出來的?
官方新聞稿披露的消息是:合并后的公司的預估市值約為7.69億美元,相當于優客工場2022年預計凈收入的2.58倍,在沒有股東贖回的情況下,優客工場將從Orisun的信托賬戶中收到4480萬美元現金。
在SPAC的交易模式下,最終成交價是并購雙方談出來的,所以被并購公司的股份價格會賣得比IPO價格低很多。
如果說,與IPO相比,SPAC優點多多:周期短、門檻低、費用少、風險小、成功率高、融資金額確定,那么SPAC剩下的缺點就是估值低。
估值低有什么問題呢?會遭受股東層面的壓力嗎?
再繼續引申就會是,優客工場繞道SPAC模式上市,是不是被股東們逼的?
畢竟優客工場一直以來就以股東眾多著稱。天眼查數據顯示,優客工場的工商股東共有45位,其中包括星牌集團、龍熙房地產、紅杉資本、鴻坤億潤、真格基金、普思投資等知名機構。
PropTech研習社從多位投資經理處了解到,投資機構一般都會和被投企業簽訂對賭協議。
“也算是有個保障,不然我們太虛了。今年市場上各家機構簽對賭的挺多的。”一位投資人稱。
行業對于優客工場被股東施壓的猜測也很多,那么優客工場究竟有沒有簽對賭?是不是被資本方趕鴨子上架去上市的?
PropTech研習社從了解優客工場上市內情的業內人士處得知,優客工場至今沒有簽過任何對賭協議,也不存在股東施壓的情況。
至于估值,這位內情人士分析,定高了“上去就破發,沒面子”。7.69億美元的價格是雙方商量出來的,資本市場本質就像個菜市場,公司作為推到市場上的“菜”,關鍵是要以合適的價格賣的出去。如果一開始定的低,未來提升的空間大,對于優客工場和殼公司雙方來說都有利。
至于公司管理層,這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相對穩定,核心高管基本都財富自由,不會存在上市后套現跑路的可能,所以是想做一門長久的生意。
至于7.69億美元的估值,上述內情人士分析,跟其他已上市的企業對比也算是不錯的,對照優客工場去年12-13億人民幣的收入,7.69億換算后有60億左右的估值。估值對照收入抬了5倍還多,而其他同行業頭部上市公司甚至拿不到5倍以上的估值,按照當下資本市場情況來看也不能說被低估了。
再者,目前優客工場還在Pre-IPO環節,到正式IPO階段還會有新的資金進來,到時候估值繼續上漲是大概率事件。
還有一個可能會被誤讀的是,三年營收約定被解讀為“對賭”。
官方在外媒渠道披露的信息是:Ucommune股東將有權獲得最多不超過400萬股Ucommune International普通股的收益對價,但前提是優客工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的凈收入符合某些特定條件,或在達到某些特定目標之前達到一定的股價門檻。除某些例外情況外,現有Ucommune股東持有的所有股份將在交易完成后至少六個月內遵守鎖定協議。
上述這位了解內情的業內人士指出,這是對于優客工場股東的額外激勵,3年分三次釋放。
如今,優客工場終于正式上市,首日市值略低于7.69億美元的預期,外面的人等著圍觀的造富故事并沒有在這里上演。但對于已經變化了的資本市場和共享辦公行業來說,細水長流、穩扎穩打或許將是接下來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