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下一個社交巨頭,BAT上了同一輛車
11月5日晚間,港交所官網上載了短視頻直播社交平臺快手遞交的A1申請表格。這意味快手赴港上市已經邁出了關鍵一步,即將成為“短視頻第一股”。
如果對快手的規模沒有什么概念,可以感受下這幾個第三方數據: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全球范圍內,快手是以虛擬禮物打賞流水及直播平均月付費用戶計最大的直播平臺;以平均日活躍用戶數計第二大的短視頻平臺;以及以商品交易總額計第二大的直播電商平臺。
據快手招股書,2020年上半年其平均日活躍用戶和平均月活躍用戶分別為3.02億和7.76億。快手2019全年營收391億元人民幣。2020年前6個月,快手總收入為25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8%,
在中國,日活過3億的平臺沒幾個,而年營收超過500億的互聯網平臺也是鳳毛麟角。舉個例子,風頭正勁的拼多多2019年的營收也就301億元。
遞交A1表格,意味著快手正式啟動上市,這個時機卡得很準。眾所周知,快手與抖音是國內短視頻與直播領域的雙雄,兩家公司從短視頻打到直播,從直播打到電商,一路打向資本市場。
更加激進的抖音并沒有把快手打趴下,反而打出了創始人宿華和程一笑的斗志。2019年6月至今,快手啟動一系列變化,實現了日活翻倍和運營擴張。這在移動互聯網的戰爭史上并不多見。
每當人們判斷短視頻與直播已近天花板,這兩家巨頭都用更高的日活和月活,在證明這個行業的用戶增長和進化似乎遠未停止。
快手赴港上市對這家公司來說是一個里程碑,自然可以在資本市場占得先機;但放在更長時間觀察,它作為一條分界線,或許代表著以短視頻和直播為基礎的視頻社交巨頭,開始登上全球舞臺。
牽手BAT
快手上市除用戶規模、營收規模和賽道受關注之外,還有另外一個特點,它是少有的集齊了騰訊、百度、阿里巴巴三巨頭投資的獨角獸。
最先搜索到快手,并投資的是百度。2016年,當時的百度集團副總裁陸復斌主導了這筆投資,并代表百度入駐董事會,后百度CEO沈抖進入快手董事會。那時候的快手還沒有進入主流視野,但用戶增長飛快。
2017年開始,騰訊連續四次對快手投資,這個過程中經歷了推出微視后關閉,然后再次重生,對于短視頻賽道的戰略判斷經歷了搖擺。據招股書披露,騰訊IPO前在快手占股21.57%,僅次于從一開始就押注快手的晨興資本的16.6%。
最晚一個進入的是阿里。2019年12月,快手完成上市前最后一輪融資,阿里系靠云鋒基金進入股東陣營,快手作為新物種帶來的流量和轉化最為阿里看重。
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三大互聯網巨頭先后投資快手?尤其是在發展還不明朗的時候,快手的產品與模式還不像今天這么清晰。
在中國,最早接受快手的不是明星,而是許多平凡的普通人。他們往往因地域、學歷、家庭人脈等所限,沒有足夠的機會被看到,缺乏改變命運的陣地。
宿華與程一笑2013年將快手從工具轉型短視頻平臺,抓住了這一機會。更加普惠的流量分發、雙列Feed流點選、重視UGC與原創以及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讓快手崛起為一個億級日活的平臺。
這個平臺的地基是人,以及彼此連接而成的關系網絡。如果說最初是一個雛形和理想,那今天這個網絡已經越來越清晰。
據快手招股書,截至2020年6月30日,快手用戶日均使用快手的時長超過85分鐘、日均訪問快手應用超過10次,平臺已經建立了80億對互關關系(即相互關注)。在快手上,相互關注是一種更深的社交連接,兩位用戶之間可以發私信、看見彼此的作品、直播PK等。
人與內容、人與人的交互讓快手形成了一個高度活躍的生態。快手招股書顯示,月均活躍用戶的26%會生產作品,而截至2020年6月30日半年內,快手上進行了超過10億場直播,短視頻和直播共有1.5億次點贊和60億次轉發量,留下了1200億條評論,通過平臺發送了400億條私信。這些數據在全球范圍內也是極高的。
由于融合了社交、電商、直播、游戲等眾多生態,快手幾乎找不到可以直接對標的平臺。如果非要對標,目前的快手其實更像是一個以社交為核心的超級App,它的業務發展邏輯已經十分趨近于微信和Facebook這樣的綜合社交平臺。
2016年至今,希望在搜索之外有突破的百度,努力在社交領域確保優勢的騰訊,以及四處通過投資鎖定流量入口的阿里,共同看上了這家不斷進化的短視頻平臺,關鍵詞是年輕人、視頻與社交。
多邊網絡效應
過去幾年,幾乎每年都會傳出快手IPO的消息,可見關注度之高。
早在2020年9月,就有媒體報道,快手的目標是于2021年一季度上市,估值接近500億美元。而這一數字較2019年快手最后一輪融資時的286億美元估值漲了近一倍,這也說明,近一年來,快手的發展得到了資本市場的高度認可。
今年二季度,蘋果、亞馬遜、Facebook、谷歌等大型科技公司市值皆水漲船高。就連不久前剛剛登陸美股的貝殼找房,市值也一度飆升至617億美元,要知道,在美股,房屋信息服務公司的初上市表現往往都不會太好,而貝殼的市值大漲,也是乘了市場對科技股價值重估的東風,快手同樣如此。更不要提,快手的參照坐標系字節跳動,估值更是一輪輪火箭式上漲。
但話說回來,在已上市的公司中,快手其實是找不到明確的估值坐標系可供參考的。
從招股書來看,快手對自己的定義是內容社區和社交平臺,具有多邊網絡效應。雖然目前的收入結構是直播+電商+廣告構成。但快手認為這些都是由平臺網絡效應漸強衍生出來的自然業務選擇。
如果非要對標,目前的快手其實更像是一個以社交為核心的線上超級App,它的業務發展邏輯已經十分趨近于微信和Facebook這樣的綜合社交平臺。
衡量一個互聯網公司到底值不值錢,一般需要看以下幾個指標,活躍用戶數、獲客和留客能力、用戶時長、用戶使用頻次、貨幣化能力、用戶生命周期和用戶生命價值。
綜合社交平臺的估值通常不會太低,因為這類平臺在用戶時長、用戶使用頻次和用戶生命周期方面皆具有較大優勢。
而快手也具有這樣的特點,招股書顯示,快手用戶日均使用快手的時長超過85分鐘、日均訪問快手應用超過10次,在快手社區中已經建立了80億對互關關系(即相互關注)。這些數據在全球范圍內也是極高的,這說明,快手已經具備了社交平臺的用戶粘性和網絡效應。
招股書中還有一個數據是特別需要注意的,那就是,截至2020年6月30日,快手平臺上近40%的短視頻擁有超過100次的累計觀看次數。這說明,平臺在有意將流量分配給較大范圍的內容創作者,這是快手社區用戶粘性的由來。
短視頻平臺的用戶一般會分為生產者和消費者兩類,抖音是媒體邏輯,更加注重用戶的消費體驗,而快手一直以來堅持的普惠其實就是說快手會更加看重普通人的生產反饋,而生產反饋良好也就使得普通人在平臺上的互動愿望變得更高。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快手應用的短視頻和直播共有1.5億次點贊和60億次轉發量。
而這樣的高參與度也導致用戶更易產生社交信任,這一信任鼓勵用戶更加積極及深入地互動,也促使平臺可以根據不同階段的用戶需求發展出不同的貨幣化能力。快手不斷增長的直播打賞收入與直播電商交易流水也可以說明這一點。
“無論是現在的直播打賞、直播電商、廣告營銷,還是未來可能發展出的教育、游戲,快手都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一位投資人表示。
打通公私域
資本市場常會流傳這樣一句話,上市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對快手來說同樣如此。
雖然我們曾經采訪的多位投資人都認為快手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它的商業化潛力也并未完全釋放。然而,在面對高估值的同時,快手也在面臨激烈的行業競爭和自我考驗。
目前,快手的收入主要來自于兩大部分,一部分是直播,包括秀場和電商;另一部分是商業化,包括廣告,粉條,以及快接單和商家號等業務。前者是基于私域流量,后者則更多基于公域流量。
在私域流量的場域里,用戶與用戶之間更容易產生信任,由此又衍生出互動和交易,而通過這樣不斷的連接,也有利于進一步提升用戶的粘性。
但私域過強帶來的不好的結果就是基于公域的廣告業務會很難突破。
也因此,今年9月以來,為了平衡公域與私域兩種使用場景,快手進行了誕生以來最大的一次產品升級,主站產品形態上由雙列點選變成兼容雙列點選和單列上下滑動兩種瀏覽模式。
從產品本質上看,雙列產品的特點是社區性強,做直播容易,而單列相對來說,媒體屬性比較強,對廣告主更友好。而單列精選加入之后,必然會帶來更多的品牌廣告投放,以及商業化空間的擴大。
其效果也是明顯的,現在,過去那些你很少在快手看到的汽車、快消、社交及教育產品的廣告,都能在大屏模式里刷到了。
此外,快手也一直在試圖將運營更加精細化,不僅將垂類精細到了50余個,在精品內容的引入和明星運營上也加大了力度。
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的六個月時間,快手引入的明星就多達30余名,不僅有周杰倫這樣的音樂圈頂流,還有沈騰、張雨綺、鄭爽、陳坤、楊冪這樣的影視圈頂流。10月30日,快手和江蘇衛視共同舉辦的一千零一夜晚會,就是快手近半年來明星戰略的一次集中成果展示。
引入明星毫無疑問是想要借助明星這個桿杠幫助快手更快的破圈,而破圈的具體收益,其實仍然落到了公域流量的擴展和商業化空間的擴大。更具體來說,就是將一部分明星的粉絲引流至快手并提升品牌對快手商業價值的認可。
事實上,今年以來,通過春晚、周杰倫引入等幾場戰疫,快手在一二線城市的存在感和滲透性確實變得更高了。而上市后,作為短視頻直播領域的首家上市公司,快手的綜合影響力也將大幅度提升,這對于快手吸引品牌客戶也有很大的好處。
更大邊界
投資人在衡量一家新上市公司的估值時,通常都習慣為其找一家已上市公司作為參照系。
理論上說,快手平臺的高用戶參與度和強網絡效應,讓其更加像是一家社交平臺。但另一方面,獨特的產品和內容模式,又讓其區別于市場上任何一家社交平臺。
互聯網平臺的收入結構一般都是以廣告為主,但快手卻通過直播的內容形式發展出了獨特的交易場景。
隨著品牌升級、主站單雙列兼容、極速版用戶增長,快手已經為廣告收入的大幅增長掃清了障礙。據快手招股書,直播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從2017年全年的95.3%降低到了2020年上半年的68.5%。
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快手線上營銷服務收入達人民幣72億元,接近2019年全年該業務線的總收入,快手的線上營銷服務收入占比從2017年的4.7%增長至2020年上半年的28.3%,已接近2020年上半年總收入的三分之一。
直播+廣告正在成為快手收入增長的兩大驅動力,而電商、游戲、知識分享等在收入中的占比也越來越高。
尤其是快手電商也發展迅速,成為下一步的潛力領域。招股書披露,快手電商業務2018年推出后高速增長,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商品交易總額(GMV)達1,096億人民幣,用戶平均月復購率超過60%。
除此以外,快手還具備跨界進入生活服務平臺的想象力,也就是本地生活服務方面。具體有幾點原因:
第一,同樣是交易型業務,本地生活交易的核心不在于貨品,而在于體驗。貨品好不好,圖文就能講清楚;而服務體驗好不好,短視頻將會比圖文直觀的多。
第二,快手擁有非常強勢的同城流量,且用戶分布非常平均,為本地商家的接入提供了理由。
第三,快手和抖音近年來都加強了區域運營和垂類精細化運營的力度,這樣其實是培養出了更多區域垂直領域的創作者,這樣也有利于平臺將商家與達人做匹配。
據了解,即使現階段,也已經有大量的本地商家,將投放推廣的預算從公眾號遷移到了短視頻平臺上。未來,一旦快手將本地商家號的內容和交易打通,其想象空間也是巨大的。
事實上,現階段,快手已經在進行這方面的嘗試。今年5月,快手就曾和美團外賣合作,在吃貨節期間通過美食大V的直播間賣出了20萬張外賣優惠券。十一期間,快手則是和貓眼合作,首次嘗試通過直播售賣電影優惠券。據了解,快手已經開始在平臺搭建文旅產品的供應鏈體系,未來,用戶如果在平臺上看到了心儀的文旅產品,或將可以直接一鍵下單。
猜你喜歡
騰訊:2024年總收入6603億元,同比增長8%
騰訊2024年研發投入高達706.9億元;年度資本開支突破767億元,同比增長221%,創下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