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億元!新規出臺,“騰訊系”小貸公司火速增資
11月2日,網絡小貸暫行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
兩天之后,騰訊旗下財付通關聯小貸公司就發生了工商變更,注冊資本增加了150%,反應迅速。
1
注冊資本增加15億,馬化騰是實控人
天眼查顯示,11月4日,深圳市財付通網絡金融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簡稱:財付通小貸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注冊資本由10億元增加至25億元,增幅為150%。
來源:天眼查
財付通小貸公司成立于2013年10月,主營業務是專營小額貸款業務(不得吸收公眾存款),由深圳市騰訊網域計算機網絡有限公司100%持股,實際控制人是馬化騰。
來源:天眼查
大幅度增資,或與網絡小貸暫行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有關:
首先,新規要求“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注冊資本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且為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跨省級行政區域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注冊資本不低于人民幣50億元,且為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
而且在股權管理方面,新規要求“同一投資人及其關聯方、一致行動人作為主要股東參股跨省級行政區域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2家,或控股跨省級行政區域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1家。”
這意味著馬化騰能夠實際控股的跨省網絡小貸公司只有1家。
騰訊已經選擇了對原有注冊資本10億元的財付通小貸公司增資15億,就有把這家公司當做未來做跨省小貸業務唯一載體的意圖。
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財付通小貸公司現在25億注冊資本離50億還有差距。
其次,網絡小額貸款公司開展助貸或聯合貸款業務,直接出資比例也出現了明確要求,在單筆聯合貸款中,“出資比例不得低于30%”;
同時新規還要求,通過銀行借款、股東借款等非標準化融資形式融資額不能超過凈資產的1倍,通過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產品等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形式融資額不得超過凈資產的4倍”。
這些規定對網絡小貸公司的業務成本、擴張速度形成了明確限制,如果小貸公司要不斷做大貸款規模,就必須要持續拿出實打實的真金白銀作支撐。
2
騰訊的金融路徑
眾所周知,螞蟻集團、京東數科都是依托強大的電商平臺業務場景和龐大的消費者基數做起來的,騰訊做金融科技則是倚靠QQ、微信這一類社交平臺龐大的用戶基數在支付、游戲等領域的轉化,較于螞蟻集團、京東數科有明顯的定位差異。
這一差異也使得騰訊做金融科技,選擇了不一樣的道路。
有業內人士分析,螞蟻集團和京東數科在早期階段通過電商和其他方式跟大量的C端客戶接觸,積累了大量的C端用戶數據購買偏好,支付能力等,對于用戶的風險承受能力和財富水平是了解非常深刻的,這是它們比傳統銀行更有優勢的地方。
利用這種優勢,螞蟻集團、京東數科分別推出了花唄借唄、白條金條業務作為載體,把銀行資金端對接進來,C端用戶的資金需求得以跟銀行的放貸需求進行對接,螞蟻集團、京東數科能夠從中獲利。
現在,網絡小貸新規即將出臺,對網絡小貸公司這種“用銀行的錢賺錢”的模式進行抑制,螞蟻集團、京東數科也都將面臨整改。
騰訊的不同之處,可以從近期熱傳的一個視頻中看到:
2017年兩會期間,《中國企業家》記者問馬化騰:“螞蟻金服跟京東金融都可能會有這個動作,想爭奪互聯網金融第一股,騰訊金融在這方面有沒有一些動作,可能將來會獨立分拆,進一步對接資本市場?”
馬化騰回復稱:“金融方面,我覺得騰訊通常用‘穩健’的一個思路去看。因為金融其實最核心的問題是穩定和穩健,就是拼誰的命長,而不是誰在短期內跑得多快。”
來源:每經視頻
馬化騰介紹說,騰訊的金融業務一部分在體外,比如說像微眾銀行;而核心業務,包括支付、理財平臺,都是在騰訊體內的。騰訊的這些業務跟騰訊自有平臺耦合非常緊,沒有必要為了分拆而分拆,也不會玩資本運作的“財技”。
不過,正如前文所述,無論是“體外”還是“體內”,都會受到新規的影響,財付通此類增加注冊資本的動作,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或許會多次出現。
猜你喜歡
騰訊:2024年總收入6603億元,同比增長8%
騰訊2024年研發投入高達706.9億元;年度資本開支突破767億元,同比增長221%,創下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