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A+H暫緩上市!補充信披、剝離非合規業務、下調估值
螞蟻集團A+H上市雙雙按下暫停鍵。
11月3日晚間,上交所披露《關于暫緩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上市的決定》,稱:“近日,發生你公司實際控制人及董事長、總經理被有關部門聯合進行監管約談,你公司也報告所處的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變化等重大事項。該重大事項可能導致你公司不符合發行上市條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螞蟻集團港交所上市也隨即宣布暫緩。
(來源:上交所網站)
阿里巴巴美股盤前直線跳水下挫,跌破300美元大關,截至發稿,跌幅超6%。
阿里巴巴集團發言人表示,我們會和螞蟻集團一起,積極的配合和擁抱監管,我們相信螞蟻的同學,有這個信心,也有這個能力把工作落實好。社會希望我們更好,我們也必須用一如既往的努力實現和超越社會的期望,這是我們這群人的責任。
螞蟻集團A股認購金額超過19.05萬億元,港股凍結資金約1.3萬億元,分別創下兩市新高。
螞蟻集團已經在為H股投資者辦理退回申請股款。
亮燈的窗口,今晚也許會多些。
旗下四家微貸公司或需重新信披
此前對螞蟻集團多次發聲《經濟日報》迅速發文——《螞蟻集團暫緩上市彰顯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堅定決心》
“維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是資本市場監管層的根本職責。暫緩螞蟻集團上市,是依據注冊制相關規定,要求擬上市企業在增加信披透明度方面做出實際行動,以切實維護金融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相關企業應該在依法經營、防范風險、社會責任等各方面都作出表率。”
的確,在注冊制之下,螞蟻集團確實需要說清楚監管新規對其產生了多大影響,這是信披透明的表現,也是上交所對其的要求。
(來源:上交所網站)
另據騰訊新聞《一線》獲悉,螞蟻集團暫停后需要重新調整上市板塊的業務內容以及重新估值。
根據招股書披露,螞蟻集團目前一共有三大業務,在2020年上半年的總營收達725億元,第一大業務是數字金融科技平臺,對應營收460億元,占總營收比重為63%;第二大業務是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對應營收為260億元,占總營收比重為36%;第三業務是創新業務及其他,對應營收5億元,占總營收比重為1%,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第一大業務即數字金融科技平臺業務,可以進一步劃分為:(1)微貸科技平臺業務;(2)理財科技平臺業務;以及(3)保險科技平臺業務。
而《辦法》直指的螞蟻集團微貸科技平臺業務極有可能是“重新調整上市板塊的業務內容以及重新估值”的重點。
根據招股書,微貸科技平臺擁有超2萬億元的信貸規模,業務收入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別同比增長39%和87%,并在2020年上半年實現同比增長59%;占螞蟻集團營業收入的比重從2017年的24.75%上漲到今年上半年的39.41%。
無論從現在或未來來看,它都是螞蟻集團最重要的營收支柱。
(來源:招股書)
招股書顯示,微貸科技平臺旗下有四家子公司,分別是螞蟻商城、螞蟻小微、重慶萬塘和螞蟻智信,均為螞蟻集團全資子公司。
螞蟻商城和螞蟻小微主要經營的產品是大眾所熟知的“借唄”、“花唄”。
其中螞蟻商城的注冊資本40億元,今年上半年凈利潤6.22億元;螞蟻小微注冊資本12億元,今年上半年凈利潤4.34億元。
重慶萬塘和螞蟻智信都是技術服務類公司,主要提供微貸相關的技術服務。
重慶萬塘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今年上半年凈利潤達28.61億元;螞蟻智信注冊資本1000萬元,今年上半年凈利潤73.08億元。
今年上半年,四家公司合計產生凈利潤112.25億元,貢獻了整個螞蟻集團219.2億元凈利潤的51%。
招股書內,螞蟻集團表示可能出現的風險中有關微貸科技平臺的部分如下:
-
無法維持高速增長的風險。報告期內,公司微貸科技平臺的收入迅速增長,成為公司整體收入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但是,公司微貸科技平臺的收入增長率在 2020 年上半年出現下降。公司無法保證未來微貸科技平臺收入可以繼續高速增長。
-
公司的微貸科技平臺業務依賴與金融機構合作的風險。公司依賴包括銀行和信托公司等在內的合作金融機構向消費信貸和小微經營者信貸提供資金。如果這些合作金融機構不再與公司合作,公司可能無法滿足消費者和商家的需求。
-
公司微貸科技平臺促成消費信貸和小微經營者信貸的能力會受到資產證券化市場發展影響的風險。公司和網商銀行在內的合作金融機構將一部分平臺促成的貸款進行資產證券化。我國資產證券化市場受不斷變化的監管政策的影響,這些監管政策可能會影響投資者對資產證券化產品的投資,制約資產證券化市場的發展規模,從而最終影響公司和合作金融機構利用資產證券化市場融資的能力。
新規出臺,螞蟻擔心的風險或將真的出現。
就在11月3日晚上10點24分,螞蟻集團在其微信公號發表了名為《致投資者》的致歉信。內容如下:
(來源:螞蟻集團公號)
直白地說,如果真到了“剝離非合規業務”才能順利上市的地步,如果螞蟻部分的失去了貢獻過半凈利潤的微貸科技平臺,萬億估值會遭到怎樣的打擊呢?
上市前夜遭約談,網絡小貸新規切動脈
11月2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四部門對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云、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進行了監管約談。
同日,銀保監會發布《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關于網絡小貸銀行化監管的討論迅速引爆。
新規中如下內容對螞蟻集團核心業務有重大影響:
其一限制了跨省經營。
《辦法》明確網絡小額貸款業務應當主要在注冊地所屬省級行政區域內開展,未經銀保監會批準,不得跨省級行政區域開展網絡小額貸款業務。
不過,“對極個別小額貸款公司需要跨省級行政區域開展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由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負責審查批準、監督管理和風險處置。”
業內人士分析,作為行業龍頭,螞蟻集團旗下兩家重慶網絡小貸公司拿到跨省經營許可的可能性很大,但未來很可能會被納入銀保監會直接監管,屬地銀保監局僅作為授權監管方的可能性很高。
按照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原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在上海高金論壇上的說法,當初選擇落戶重慶,螞蟻集團就有避免強監管的考量。
2013年馬云到重慶來找他搞貸款公司,當時的浙江小貸公司正被大規模整頓凍結。黃奇帆承諾只要不搞P2P就可以馬上辦下來。
如今網絡小貸公司亦被納入強監管行列,對螞蟻集團的影響有待觀察。
其二抬高了用戶門檻。
《辦法》規定自然人的單戶網絡小額貸款余額原則上不得超過30萬元,不得超過其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該兩項金額中的較低者為貸款金額最高限額。
根據螞蟻集團招股書,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12個月期間,約5億用戶通過公司的微貸科技平臺獲得了消費信貸,且花唄用戶的平均余額約為2000元。
這五億人中有大量學生群體,按照無收入即無貸款的新規,他們能否繼續使用花唄借唄,這是疑問之一。
一直以來,花唄、借唄一手“胡蘿卜”為低收入或無收入年輕人提供消費貸款;另一手“大棒”納入芝麻征信,依靠阿里生態體系和芝麻信用分將不良率壓低。如此精妙設計未來還是否能延續,這是疑問之二。
(螞蟻集團促成消費信貸逾期率 來源:招股書)
其三限制了資金杠桿。
《辦法》規定,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開展助貸或聯合貸款業務的,在單筆聯合貸款中,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出資比例不得低于30%。
螞蟻集團目前有共計21540億元信貸規模,其中98%的資金來自合作銀行和發行ABS。根據新規,未來驅動同樣規模的聯合貸款需要更多的表內貸款,網絡小貸公司需要補充更多資本金。
此前螞蟻集團的花唄、借唄通過少量自有資金,再配上銀行貸款,然后發行ABS的模式,僅用30多億元資本金就能放貸3000多億元。
新規的出臺,讓馬云高杠桿神話不可再復制。
《辦法》出臺后,未來小貸公司的杠桿率將和銀行業接近,螞蟻集團要補充大量資金符合新規,其營收和利潤也很大可能受到影響。
此外,《辦法》還對網絡小貸公司注冊資本以及融資規模做出了限制,并設置了3年過渡期。
猜你喜歡
阿里2025:財年收入超9963億、凈利潤同增77%!張勇等9人退出合伙人
蔡崇信、吳泳銘表示,未來十年,最大的增量和變量都是以AI為核心的驅動力帶來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