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中報出爐:半年凈虧6000萬
8月18日,張家界發布的2020年半年度報告中顯示,其營業收入3582萬元,同比下降78.9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160萬元;基本每股收益-0.1522元。
在旅游酒店行業十分不景氣的這半年里,曾經業內的龍頭老大張家界,如今在這片生存之地緊緊掙扎。
報告期內,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約為-6945萬元,張家界在這一系列經營狀況下降的背后,半年內究竟經歷了什么?
張家界,全稱張家界旅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為中國旅游版塊第一家上市公司,被譽為“山水旅游第一股”。公司主要從事旅游資源開發,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旅游配套服務及與旅游有關的高科技開發等。擁有易程天下、寶峰湖、楊家界索道、張家界國際大酒店等多家成員公司。
公司的控股股東為張家界市經濟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有公司35.30%股份(直接持有公司27.83%股份,通過控股張家界市武陵源旅游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間接持有公司7.47%股份)。在中報披露的營業收入(按產品分類)中,環保客運服務、楊家界索道、旅行社服務處于占比前三位,分別為34.16%、15.54%、13.30%。
回顧第一季度報告期內,張家界共接待購票游客15.06萬人,較上年同期92.49萬人減少77.43萬人,減幅83.72%;實現營收1090.95萬元,同比下降79.9%;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3671.78萬元,同比下降342.7%。
這并不是張家界業績的第一次大幅下滑。通過梳理近五年半年報中的數據發現,2020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可謂是跌出了“新高度”。
其下跌原因僅僅是因為疫情等外界因素嗎?
公報中公司明確提出了現今所面臨的風險:包括本土發展景點景區對旅游客源進行競爭,外來集團化的旅游企業進入張家界旅游市場;公司旗下景區,多年未提質升級,競爭力弱化;占比最多的環保客運受大景區門票降價和優惠票價影響,收入下降等多重原因。
不僅如此,在報告期內還正在進行重大的非股權投資——大庸古城(南門口特色街區)項目。
值得關注的是,這個項目的預算金額為24億元,從2016年6月就開始建設,原定于2018基本完成建設并投入試運營的古城在中期報里顯示進度仍為98.9%。疫情流行的上半年,大庸古城項目加緊了趕工,為建設項目孤注一擲地投入大量資金押寶。
為此,子公司大庸古城向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張家界南莊坪支行累計取得借款42323.96萬元,向交通銀行張家界分行累計取得借款21000萬元,專門用于大庸古城南門口特色街區項目建設,這前后借款超過6.3億元,資本化率為4.9%。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負債合計11.2億元。
該如何還債呢?
在4月11日的公告中,股東張家界市經濟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已經向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張家界分行質押了2500萬股股份,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22.19%。按照當天收盤價5.2元每股計算,約合1.3億元。解除質押時間則直接設在了8年后,質押原因自然是為償還債務。
就算獲得了這筆流動資金的張家界,恐怕也解決不了一身的“債務危機”,更何況手里一直有個遲遲未完的大項目,需要不斷地投入。
是繼續向前,還是原地調整,又該如何扭虧為盈,對于張家界來說,將是一個不小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