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退市的新浪 這二十年留下了什么?
一家超級公司的真正衰落,從沒有主流媒體持續追蹤它的動態開始。(自家的不算)。
網易二次上市,記者朋友們提前準備稿子,上市當天推送在頭條位置;京東赴港上市,各家媒體洋洋灑灑,寫出數千字,甚至上萬字的深度文章和分析報告。
輪到新浪宣布私有化,新聞數量還沒有李國慶撬當當保險柜多。
當一家公司不再輝煌,并且極有可能一直不輝煌時,在媒體和讀者那里,它的動態還不如八卦有吸引力。就像特朗普所說的,也許這就是人生吧。
01
第一個十年和第二個十年
2020年4月13日,在新浪上市20周年紀念日,現任CEO曹國偉轉發了新浪科技的賀詞。如果不是新浪科技一一列舉新浪的成就,可能很多00后、90后都不知道它往昔的輝煌。
20年前,新浪首創VIE模式,不僅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互聯網公司,更打開了中國互聯網行業走向世界的大門。20年間,新浪引領了中國信息革命時代的每一次浪潮:定義了“中文門戶”的標準,開創了手機播報新聞的先例,引領了自媒體潮流,開啟了中國社交媒體的時代……
以上新浪自家所列舉的新浪所有成績,都是由新浪的兩位CEO在新浪上市后的第一個10年和上市之前拼出來的。
新浪的第一任CEO王志東是個技術天才。東莞人,個子高高的,話不是很多,有些靦腆,也不怎么愛笑,但性格卻很溫和。北京大學畢業,被稱為軟件神童、中國網絡之王。
1992年,25歲的王志東與同學合伙創業,獨立開發了一個個外掛中文平臺——中文之星。后因與同學在公司運作上意見不合,選擇了離職再創業。
因為再創業的資金是四通投資的,所以王志東給公司取名四通利方。四通利方正是新浪網的前身。
當時四通利方最核心的產品是中文操作系統RichWin,市場占有率高達80%。公司壯大后,順勢收購了海外最大的華人互聯網公司——華淵資訊,并將公司改名為新浪網。
創立新浪網是王志東第一個成就,他的第二個成就是將新浪網的市場占有率再短時間內推至高位。
最近幾年,像知識付費、在線教育、區塊鏈等行業都喜歡在微信搞文字直播,事實上,文字直播的鼻祖是新浪。
1998年世界杯,新浪24小時不間斷地文字直播世界杯賽況,促使用戶猛增。隨后,憑借文字直播各種國際國內大型事件和活動,以及最快、最新的新聞資訊,新浪網成了中國最知名的互聯網公司。
彼時,阿里巴巴還沒有成立,網易剛剛運營一年。
王志東的第三個成就,是將新浪送上市。2000年,王志東創新出“VIE”模式,使新浪成為了國內第一家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
而王志東本人,也成為了中國互聯網史上第一位被投資人“踢”出公司的上市公司創始人。
福兮禍所依。
此后,新浪又經歷了兩位CEO,可惜都沒干成什么事情,還把公司搞的一團糟。
直到曹國偉掌權后,一切才有了轉機。
曹國偉是復旦大學新聞學院1988屆畢業生,曾在普華永道擔任資深審計經理。與王志東不同,曹國偉極其理性,做事穩、準、狠。
他對新浪的貢獻主要有三點。
一、2005年,盛大網絡欲吞并新浪,被其阻止。盛大網絡主要是想通過從二級市場大量購買新浪股票的方式,控制新浪,它先是購買了新浪19.5%的股份,成為新浪第一大股東。正當盛大打算進一步購入新浪股份的時候,曹國偉推出狙擊策略,公司對外宣布,當盛大再收購超過0.5%的股權,新浪其他股東則有權以半價購買普通股,稀釋盛大所持有的股份,使其蒙受損失。
二、為杜絕盛大事件再次上演, 2009年,曹國偉以及新浪管理層,購入公司約560萬普通股。曹國偉成為新浪第一大股東,占股9.4%。此舉,也讓曹國偉在新浪站穩腳跟,杜絕了“自己被投資人趕出公司的事情”發生的可能。
三、同年,曹國偉推出新浪微博。2014年,微博在納斯達克單獨上市,上市時市值達到了34.6億美元。目前,月活用戶數量達5.5億,日活用戶數量達2.41億。微博是新浪最王牌的業務和賺錢機器。新浪2019年總營收是21.63億美元,其中微博貢獻了17.67億美元,占比超過80%。
新浪的成長史,就像王安石筆下《傷仲永》中的仲永一樣,過份的高起低落。上市前十年創造了多個第一,上市后十年一無所成。在新浪上市二十年之際,新浪有了新的規劃。
2020年7月6日,新浪公司官網對外宣布,新浪董事會已經收到了一份來自New Wave MMXV Limited的非約束性收購提議,建議以每股41美元、現金方式收購所有已發行股份。
New Wave MMXV Limited的實質控制人,正是新浪CEO曹國偉。
新浪為什么退市?
新浪退市后,還會再次上市嗎?
新浪再次上市,會選擇港股還是A股?
02
去港股還是A股
我在之前發表過的文章——《中概入港,誰能撈上一筆》曾提到過,中概股回國上市最直接的原因是,瑞幸事件發生后,中國企業在美資本市場的處境由得不到合理的估值,已經演變為受到嚴厲打壓。
美資本市場的具體操作如下:
一、2020年5月18日,納斯達克向美國證交會(SEC)提交關于收緊上市規則的提議。提議內容主要是對部分國家公司的上市標準收緊。具體修訂包含了三個方面,一是基于公司的審計質量、審計機構資格,納斯達克提出新的上市要求;二是對特定區域公司,納斯達克提出新的上市要求;三是對特定公司管理層,納斯達克提出新的特定要求。
二、5月20日,美國參議院通過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該法案要求,這些“外國公司”要向PCAOB(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證明自身并非為所屬國政府擁有。如果PCAOB連續3年無法對已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檢查,美方也將禁止其股票交易。
三、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Jay Clayton在媒體接受采訪時甚至口無遮攔:“因為信息披露的問題,提醒投資者近期在調整倉位時,不要將資金投入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股票。”
新浪私有化的次要原因其實與中概股回國二次上市的原因一樣——躲避美資本市場的獵殺。
而新浪私有化的根本原因,是想在國內二次上市,提升估值。
雖然在回答新浪是否會在國內二次上市時,新浪方面給媒體的答案是,新浪先把私有化的工作做好了,其他的暫時還沒考慮。但在《博望財經》看來,二次上市是新浪必然的選擇。
首先,私有化需要大量資金,而截至2020年3月31日,新浪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及短期投資總額只有27億美元。截止到2020年7月10日9點50分,新浪的市值是26.28億美元。要想順利私募,新浪只能借錢,借錢要么需要付利息,或者對賭,或者答應出資人各種各樣的條件。
新浪拿什么還私有化的錢?只靠微博的收入嗎?如果借來的錢還不上后果不堪設想,最后有可能公司都得倒閉關門。
顯然,上市融資是最好的路徑。
新浪在國內上市后,估值有飛躍的可能性嗎?
資本市場已經給了非常好的反饋。新浪公布即將私有化消息后,當天股價上漲10.55%。微博大漲近18%。
在中國,私有化最成功的案例就是360,360在退市前,市值是93億美元,再次在A股上市后,市值高峰達到4442億元。截至2020年7月10日10點,360市值是1430.60億元。遠高于在美股時的市值。
《博望財經》認為,新浪私有化后,大概率會選擇港股上市。
2018年4月之前,港交所上市規則不允許同股不同權,致使中國AB股制度的公司無法在香港上市。4月之后,港交所推出《主板上市規則》,明確提出,為擬赴港上市的中國企業設立新的、便利的第二上市渠道,以大中華區為業務重心的公司可保留現行VIE結構及同股不同權架構。同時,有條件納入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
新規頒布之后,符合條件的中概股企業,最快只需三、四個月的時間,即可完成二次上市。
當年360在A股上市,花費了近一年半的時間運作。
顯然,回港股上市比回A股上市,時間成本更低。
筆者原本判定,新浪一定會回港股上市,但如今A股牛市風向漸露,新浪也不是完全沒有回A股上市的可能。
新浪上市20年,最終手里只剩下微博這張“王”牌。但那又怎么樣呢?微博熱搜關停那幾天,還不是有很多網民不習慣。
微博龐大的用戶群,就是新浪下一個十年的序章。
至于新浪下一個十年,是否會如上一個十年一樣,一片空白。時間會給出答案。
猜你喜歡
三六零Q2安全業務同比高增98.76%,第二增長曲線已成
安全業務實現營收9.08億元,其中第二季度收入6.54億元,同比增長98.76%,環比增長1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