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透視】慘烈!上市兩年,凈利跌回到解放前,敷爾佳經歷陣痛
“醫美面膜第一股”敷爾佳正經歷業績陣痛。
8月21日晚間,敷爾佳(301371)發布的2025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營收8.63億元,同比下滑8.15%;歸母凈利潤2.3億元,同比大跌32.54%;歸母扣非凈利潤1.66億元,接近腰斬。

來源:公司半年報
敷爾佳表示,營業收入下降主要由于報告期內公司優化線下渠道所致,凈利潤下降則主要是因為宣傳推廣費用持續加大
敷爾佳上半年大力投入宣傳推廣,卻未能扭轉營收頹勢,還出現近5年上半年營收首降、凈利潤最大跌幅的局面。暴露出其目前所面臨的路徑依賴與戰略困境。在經濟下行、監管收緊的背景下,亟需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01
業績創上市以來新低
天眼查數據顯示,敷爾佳成立于2017年11月,主營業務是專業皮膚護理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是面膜、水、精華、乳液、噴霧、次拋、眼膜。公司于2023年8月1日在深交所上市。
然而,上市后的敷爾佳業績表現卻差強人意。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分別為8.69億元、9.4億元和8.63億元,首次出現負增長。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5億元、3.4億元和2.3億元,同比增長率依次為 -1.09%、-3.71%和 -32.5%,盈利能力持續走弱。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敷爾佳在營收、凈利潤這兩項關鍵指標及其增速上,均創上市以來新低。


來源:同花順
其實,從今年一季度起,敷爾佳的業績疲態就已顯現。一季度營收同比下滑26.39%,降至3.01億元;凈利潤同比下滑40%,為0.91億元。并且,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首次為負,同比下滑151.78%,這也是自上市以來的最差表現。
產品方面,敷爾佳上半年業績呈現較為明顯的分化。其中,醫療器械類產品貢獻營收2.38億元,占總營收的27.61%,同比大幅下跌48.07%。這類產品以曾受熱捧的“醫美面膜”為主。隨著醫用敷料監管規范化,“醫美面膜”概念光環消退,消費者對其功效認知趨于理性,敷爾佳依賴的“醫美概念”營銷效果減弱,品牌價值面臨重塑壓力。同時,多平臺仿冒產品頻現,不僅分流銷量,更因質量問題引發投訴,間接損害了品牌公信力。
化妝品類產品營收達6.25億元,占比提升至72.39%,同比增長29.95%。這是近五年來化妝品類營收占比首次超過七成的情況。

來源:公司半年報
為何會出現此種情況,當前化妝品產業的競爭愈發激烈,頭部公司紛紛大舉殺入醫美等領域,推出一系列醫美品牌,價格戰愈演愈烈。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 - 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化妝品零售總額達1149億元,同比增長3.2%。綜合近五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同期數據,今年一季度化妝品零售總額雖創下新高,但同比增幅有所降低,意味著限額以上化妝品企業正處于結構性調整階段。
在毛利率方面,敷爾佳的兩大品類均超過80%。其中,醫療器械類毛利率較上年同期增長2.93%,達到84.22%;化妝品類毛利率較上年同期下滑1.11%,為80.42%。
此外,敷爾佳上半年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為1.62億元,同比減少54.69%,主要受營銷支出增加影響。

來源:公司半年報
02
線上轉型代價巨大
長期以來,敷爾佳高度依賴線下經銷渠道。為改善這一局面,2024年公司提出加大直播電商投入,啟動“頭部直播間合作”“自播內容投放”等舉措,開啟多渠道布局策略,通過線上線下融合構建終端銷售網。
線上方面,敷爾佳覆蓋天貓、抖音、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線下則涵蓋醫療機構、美容機構、連鎖零售藥店、化妝品專營店及大型商超等銷售終端。
銷售數據變化也反映出渠道變革的成效。如今,線上已成為貢獻公司業績的“絕對主力”。2025上半年,敷爾佳的線上渠道貢獻營收達6.95億元,占比進一步提升到80.50%,同比增長47.11%;線下渠道貢獻營收為1.68億元,占比由49.74%降至19.50%,同比大跌63.99%。

來源:公司半年報
然而,銷售戰略轉變,敷爾佳付出的代價高昂。線上渠道大幅擴張帶來一系列問題,為推動線上銷售,敷爾佳依托電商平臺開展精準化推廣,聯動明星代言人打造深度種草場景,通過高品質廣告片傳遞品牌價值,借助影綜娛內容植入實現場景化品牌曝光,并利用互聯網社交平臺構建全域流量池,形成“內容 + 流量 + 轉化”的閉環生態。
這些舉措使銷售費用和推廣成本急劇攀升,2025上半年,敷爾佳銷售費用高達4.2億元,同比大漲39.56%,主要原因是人員薪酬增加以及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導致宣傳推廣費投入增多。敷爾佳在此前召開的投資者關系活動中表示,未來隨著平臺的大力推廣,線上規模會略有增加。

來源:公司半年報
盡管公司銷售費用投入大幅增長,但營收未實現同步提升,意味著獲客成本攀升對利潤空間的擠壓。
敷爾佳也清醒認識到了渠道變革帶來的風險。其在半年報中表示,在線上渠道則面臨平臺競爭日益激烈、銷售費用持續增加的挑戰。若未來線上渠道營銷投入未能帶來預期效果,將對公司盈利能力造成壓力。

來源:公司半年報
敷爾佳在渠道變革中取得一定成績,線上業務增長顯著,但也面臨成本上升和風險增加等問題。未來,如何平衡線上線下渠道發展,提高營銷投入的回報率,將是敷爾佳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03
打造第二增長曲線面臨挑戰
敷爾佳公司目前仍非常依賴“敷爾佳”品牌,產品線與銷售收入集中于貼片類。在經濟下行、公司營利雙降的背景下,亟需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縱觀敷爾佳的發展,其憑借醫用敷料這一細分市場,在功效護膚市場占據一席之地。財報顯示,敷爾佳在產品布局上持續發力,深耕II類、III類醫療器械領域,不斷擴充產品線,積極推進皮膚改善類及注射類醫療器械的研發創新、生產轉化與注冊申報工作。
品牌方面,敷爾佳已培育出多個年銷售額過億元的明星單品,如醫用透明質酸鈉修復貼(白膜、黑膜)、敷爾佳清痘凈膚修護貼等,其中透明質酸鈉次拋修護液2024年銷售額首次過億。然而,過度依賴單一品牌和貼片類產品也潛藏著風險。若“敷爾佳”品牌或貼片類產品遭遇重大市場不利影響,公司整體銷售規模或大幅下滑。
為應對挑戰,敷爾佳在財報中,將關注子品牌的孵化培育,推進“敷爾佳”品牌升級,并實施靈活多元的營銷策略。
在研發投入上,敷爾佳2025上半年研發投入2332.65萬元,占營收比重2.7%,同比大漲47.65%;研發人員69人,較期初增長18.97%。不過,與同行相比仍有差距,華熙生物、錦波生物等研發投入占比通常在5%以上。截至2025年上半年,敷爾佳累計獲批專利31項,二類醫療器械注冊證3個,普通化妝品備案88個(2025年備案32個),特殊化妝品注冊3個(2025年注冊0個)。

來源:公司半年報
與營銷費用相比,敷爾佳的研發投入不及銷售費用零頭,導致產品矩陣長期停滯在基礎品類,而競爭對手已在前沿領域突破。
需要注意的是,監管政策的變化也給敷爾佳帶來了挑戰。2025年4月,國家藥監局發布《醫療器械分類規則(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明確擬對醫用敷料產品分類重新劃定,這將削弱醫用敷料產品的“醫療加成”屬性。此前的一些企業打了“擦邊球”,將一類、二類醫療器械當作“醫美面膜”營銷,誤導了消費者。新規實施后,這類產品的市場定位將更加清晰。
當然,從市場規模來看,皮膚護理市場仍頗具增長潛力。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報告顯示,預計到2026年,中國皮膚護理產品行業的市場規模將攀升至5185億元。其中,專業皮膚護理產品細分領域增長態勢良好,功能性護膚品與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的市場規模預計將分別達到623.0億元和253.8億元。
長遠來看,敷爾佳能否打造出差異化、科技化的產品矩陣,是贏回市場與投資者信任的關鍵所在。唯有價值創造能力才是企業生存的終極密碼。
猜你喜歡
敷爾佳被曝IPO前沒生產過面膜,該公司共有兩項專利
據網易財經報道,憑借“醫美面膜”概念出圈的哈爾濱敷爾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沖擊IPO。但就是這樣一家公司,在準備上市前竟一片面膜都沒有生產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