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虧400億,2025年第一個退市首富出現

        融中財經千然2025-01-24 16:26 大公司
        前首富,扛不住了。

        2025年伊始,A股便有退市消息傳來。

        近日,*ST美訊收到了上交所發出的終止上市監管工作函,文中表示,“你公司股票收盤總市值已連續20個交易日均低于5億元,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4年4月修訂)》第9.2.1條的規定,你公司股票已觸及終止上市情形。”

        因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市值低于5億元,*ST美訊走到了退市邊緣,而尤為關鍵的是,*ST美訊也是2025年首家觸發交易類強制退市標準的公司。目前,公司股票已依規停牌,等待上交所后續作出終止上市決定。

        從公司于2025年1月22日發布的《2024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中不難看出,其業績表現極為不佳,“慘淡”二字可謂恰如其分。

        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公司2024年年度利潤總額為-4200萬元到-5100萬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3700萬元到-4500萬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4300萬元到-5300萬元。

        預計2024年年度實現營業收入為3600萬元到4200萬元;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后的營業收入為2800萬元到3300萬元,低于3億元。預計2024年末凈資產為-1.1億元到-1.35億元。

        這不僅是一家上市公司走向衰敗的縮影,更是一代商界傳奇人物從輝煌邁向暮年的一幕——*ST美訊身后實控人,正是前中國首富黃光裕。換言之,黃光裕也成為2025年首個要被強制退市的首富,盡管已是“前首富”。

        公司“實控權”此前也有過爭議,早在2023年2月,因黃光裕減持國美零售股權,*ST美訊一度認定其不再間接控制山東龍脊島,亦不再為上市公司實控人。隨后,上交所向公司下發監管工作函,公司經過進一步核實研判,結合國美零售股東持股結構、董事會成員構成及債務資本化計劃等情況,認定黃光裕仍為公司實控人。

        然而,時也,運也,命也。

        還記得在三年前的2022年,黃光裕在《致國美零售朋友們的一封信》中,振臂高呼“2024年達到歷史最好水平”,以及“2025年明顯超越歷史最好水平”。

        如今看來,宛若笑料。

        國美零售自2017年以來已連續多年虧損,在黃光裕回歸后的3年半里凈虧損更是逼近400億元,公司線下門店規模也從2021年的4195家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565家。現如今國美零售股價跌至0.1港元以下,市值更是不足10億港元,同樣也面臨著港股退市的風險。只不過國美通訊早于國美零售一步,走向退市罷了。

        資本市場的“國美系”資本拼圖,即將被扣下一角。與之相對應的是,前首富黃光裕的商業帝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數十億市值,灰飛煙滅


        即將被強制退市的國美通訊,實則是二級市場的“老人”。

        *ST美訊的前身,可追溯至1989年。這一年9月,鄭州國有百貨文化用品批發站,在合并鄭州市百貨公司和鄭州市鐘表文化用品公司的基礎上,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組建成立了鄭州百貨文化用品股份公司,并于1992年6月增資擴股后,更名為鄭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

        彼時,作為“國企改革一面紅旗”的鄭百文,也早早在1996年便開啟了資本化之路。當年4月,經中國證監會批準,鄭百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鄭州市首家上市企業。

        上市初期,鄭百文的業績表現十分亮眼。按照鄭百文公布的數字,1997年其主營規模和資產收益率等指標在滬深上市的所有商業公司中均排序第一,進入了國內上市企業100強。

        然而,好景不長,1998年,鄭百文每股虧損2.54元,創下了當時的最高紀錄。1999年,公司虧損進一步加劇,虧損額高達9.8億元,創下滬深股市的虧損之最。更離譜的是,鄭百文上市后募集的資金被公司領導以投資、合作為名義拆借、挪用,總計10多家公司拆借的近人民幣2億元資金至今有去無回,使鄭百文陷入了一樁又一樁的追款討債官司中。

        2000年3月3日,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向鄭州市法院提出“鄭百文”破產的申請,這是中國證券市場上首例上市公司破產申請。

        2001年2月,鄭百文臨時股東大會通過了資產、負債重組方案,其中最具爭議的就是采取“默示同意”的方式受讓股東50%的股權。此后,鄭百文經歷了漫長的重組之路。

        經過重組以及重組后的相關資產、業務整合,鄭百文承接了三聯集團公司從事家電零售經營的全部業務和相關資產。并于2023年7月在上交所恢復掛牌交易,成為電器連鎖企業中第一家上市公司。

        2003年8月22日,鄭百文名稱變更為三聯商社股份有限公司,隨后股票名稱也從“鄭百文”變更為“三聯商社”,但公司經營狀況依然波動不定。

        一直到2008年,國美入局其中。

        2008年,國美集團通過旗下控股公司山東龍脊島建設有限公司,以股權競拍的方式成功入主,實現了對三聯商社的控制,黃光裕也由此成為三聯商社的實控人。

        在被國美控股后,公司經營有好轉跡象,并在2016年前后進入智能移動終端領域,并在同年終止經營家電零售業務,剝離與家電零售業務相關的存貨、固定資產等非流動資產,相關資產于2017年初完成交割,2017年公司簡稱也進一步變更為“國美通訊”。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也是*ST美訊在二級市場的巔峰期——數據顯示,*ST美訊股價最高位為2015年6月的27.74元,市值達66億元。

        而*ST美訊業績的巔峰,則發生在2018年。這一年,公司營業收入超過26億,但時隔一年,營收便大幅下滑至7.2億元,盡管2020年營業收入有所回升,但潰敗已無力回天,往后數年間業績一泄如注。2021年至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96億元、1.08億元、3900萬元。

        最新的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為3600萬元到4200萬元;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后的營業收入為 2800萬元到3300萬元,低于3億元。

        其市值也從最高點的66億元,跌落至今的2億元。

        此前,交易類退市標準是市值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3億元,但從2024年10月30日開始執行的新規將標準提升到了5億元,國美通訊的退市已然無可避免。

        值得一提的是,國美通訊也是“退市新規”下的首個案例。


        窮小子逆襲首富記


        眼下,我們不妨將目光從*ST美訊,轉移到其背后實控人黃光裕身上。

        1969年,黃光裕原名黃俊烈,出生于廣東潮汕地區一個貧窮農戶家中。家庭的窘迫讓他和哥哥黃俊欽不得不早早地走街串巷,撿拾廢品補貼家用。然而,時代的艱難并沒有磨滅他的斗志,反而磨礪了他敢拼敢闖的性格。

        20世紀80年代,改革春風最先吹向廣東沿海地帶,身處汕頭改革開放浪潮中的黃氏兄弟,同樣從中看到了商機,開始試著倒賣廢舊電器,賺取微薄的利潤。

        哥哥黃俊欽自學成才,將廢舊電器零件組裝成新的電器,黃光裕則憑借過人的口才和銷售能力轉手賣出。正所謂“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兄弟兩人很快便在電器市場淘到了第一桶金。

        1986年,17歲的黃光裕就和哥哥帶著一批舊電器北上遠行內蒙古。賺錢后,兄弟倆來到了北京,在前門珠市口東大街420號盤下了一個小門面,開始試著做生意。最初,他們賣服裝,但市場反應冷淡,而與之相對應的是,沒放更多精力的電器產品卻銷售得異常火爆。

        這時,黃光裕敏銳地發現電器市場的廣闊前景,果斷轉向電器銷售,正式開啟了“國美時代”。

        1987年1月1日,“國美電器店”的招牌正式掛出。黃光裕憑借“薄利多銷”的經營策略,迅速在家電零售市場嶄露頭角。他不僅吸引了大量消費者,還通過規模化采購和定制合作,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競爭力。國美電器迅速擴張,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已在全國多個城市開設了多家門店。

        2004年,國美電器在香港成功上市,資本運作下,市值從8億翻至80億,他一夜登頂。至此,在2004年,個人資產突破百億的黃光裕首次問鼎中國大陸首富。

        這一年,他年僅35歲。

        此后,于2005年和2008年這兩年時間,首富寶座上坐著的都是黃光裕。五年間三度問鼎中國大陸富豪榜的黃光裕,也一手建立了中國最大的家電零售帝國。

        在眾人面前,他從不低調。

        2006年,在汕頭舉行的潮商大會上,已是中國首富的黃光裕被問及,要是美國的電子產品巨頭百思買進入中國后,國美怎么辦?

        黃光裕的回答是,“我應該是家電連鎖的祖師爺的祖師爺的祖師爺了。我去美國考察百思買時對他們說過,你在世界上很大,但進入中國市場會變得很小。我不理你,你要5年后才能追得上我,我要理你,很難把握在競爭中取勝的肯定就是你。這就是國美的未來!”

        渾身流淌著潮商血液的黃光裕,有自己的人生教條。是“我做事的習慣,方向一旦明確,大概都想好,應該有三分把握,我就敢去做”,也是“要做就盡可能做大,一有機會絕對要出擊,我屬于這一種”。

        所以在黃光裕帶領下,國美電器在2006年斥巨資52.7億港元收購了永樂,一舉拿下上海市場主導權。時隔一年,國美又以36億元收購大中,鞏固了北京市場。

        收購大中電器時,交易桌上就坐的除了國美,還有蘇寧。彼時蘇寧掌門人張近東派人辛苦進行市場調研,并且經過艱難談判,最終商定30億收購大中電器。但私下,黃光裕對張大中說,“不論蘇寧出多少,他都加價20%。”于是,黃光裕以36億標的將大中電器收入囊中。

        2008年,黃光裕在繼續收購三聯商社后,也躍升為了國內家電市場當之無愧的龍頭。

        熟稔操作資本游戲的黃光裕,很快在資本市場搭建起一個“國美系”帝國。但這個帝國,卻在2008年悄然無聲中出現了一道巨大的裂痕。

        2008年,黃光裕重歸首富榜首,有編輯問其感受,他說,“我煩死這個榜了,還給錢感謝他們?他們這個榜,誰上誰倒霉!”

        同年11月,黃光裕因涉及多項經濟犯罪行為被帶走調查;2010年,他獲刑14年。

        在黃光裕入獄后,國美仿佛失去了靈魂,此后的發展步履蹣跚,難復往日輝煌。盡管在妻子杜鵑掌舵下,國美零售依舊保持著增長趨勢,甚至在2016年營業收入規模達到782.54億元,為上市以來巔峰,但電商時代來臨后,國美零售沒能跟上趨勢及時轉型。

        在競爭激烈的零售行業,一直未能走進主要戰場的國美如同一位年邁的長者,默默見證了市場的風云變幻,卻無力再參與其中的激烈角逐。


        前首富,回天乏術


        對于減刑獲釋重歸市場的黃光裕,外界有過許多期待。

        2021年2月,低調歸來的黃光裕面向管理層團隊吹響戰斗號角,“力爭用未來18個月時間,使國美恢復原有市場地位。”

        重返國美之時,國美零售的股價更是創下十年新高。盡管只是2.55港元,但相較之此后四年間常年徘徊于1港元之下,甚至如今跌至0.019港元的股價而言,當日二級市場的積極反饋已是近十年的“高光時刻”。

        然而,先向市場“借”18個月時間的黃光裕,未能上演爽文劇本。

        從2021年2月到2022年8月,18個月時間里,與國美有關的負面消息接踵而至——大幅裁員、降薪欠薪、高層離職、供應商討債、被強制執行、股權凍結……

        為了穩住軍心,2022年8月,黃光裕發布《致國美零售朋友們的一封信》,文中提及了“重回巔峰”這一目標沖擊失敗,“現實與這一目標有一定差距”。

        同時還提及國美“1+1+1”的三年戰略發展目標——在2023年實現較高盈利并達到以往較高水平,2024年達到歷史最好水平,2025年明顯超越歷史最好水平。

        只是,現實遠比預期殘酷。

        要論誰對這個“三年戰略發展目標”最沒信心,減持股份的黃光裕首當其沖。

        數據顯示,自2021年12月開始,黃光裕便持續減持國美零售股份,截至2024年2月,黃光裕減持次數高達44次,累計套現超過23億港元,持股比例也由此從60.98%一直降至10.96%。

        國美零售的業績表現也難言滿意。

        自2017年便走下坡路的國美零售,業績在2023年更是近乎跌進谷底。2023年全年及2024上半年,公司僅實現營業收入9.22億元、2.67億元,相比以往的數百億營收規模已遙不可及。與此同時,虧損分別為100.57億元、44.32億元。

        自2017年以來,國美零售已經累計虧損超500億元,其中有近400億元是2021年至今的虧損額,而2021年正是黃光裕回歸之年,換言之其年虧高達百億元。

        近幾年由于對外投資增加、陸續還債等原因,國美零售賬上的資產也在持續減少,2021-2024上半年分別凈減少52.19億元、42.09億元、1.03億元、0.12億元。截至2024上半年,公司賬上的現金僅余0.55億元,公司資金已明顯捉襟見肘。而同期的應付賬款及票據、短期借款、其他流動負債卻分別高達57.59億元、228.53億元、109.30億元。

        早于國美零售一步,國美通訊先走向退市懸崖邊上,將成為新規后首家強勢退市企業。

        面對零售業務的全面潰敗,前首富黃光裕又決定殺入汽車領域,打造“賣車新勢力”。

        2024年12月28日,國美車市戰略發布會暨生態合作伙伴大會在北京舉行,宣布國美車市將進軍經銷商行業,聯合導航平臺、電商垂類平臺、MCN機構等企業建立“賣車新勢力”。

        具體來看,國美車市將依托國美集團的渠道網絡,針對不同用戶場景下設置針對性賣場類型;打造集約化流通銷售模式,線上注重銷售,線下側重交付;布局到店、產品以及交付三個環節,提供品牌體驗和情緒價值服務。

        這并非國美首次“跨界”。過去幾年,在黃光裕帶領下的國美便四處追逐風口,從“全零售生態共享平臺”到“元宇宙超級店”,又到“全面升級直播”,再到如今的“賣車新勢力”,無不如此。

        黃光裕的這一次豪賭能否挽大廈于將傾,或許只有交給時間來回答了。

        此前的嘗試,每一步都看似氣勢恢宏,但在行業深水區里卻顯得步履蹣跚,甚至幾乎都處于停擺狀態,如今這次挽大廈于將傾的嘗試,也并不被外界所看好。

        如今,*ST美訊的退市已成定局,國美零售的負債累累,黃光裕一手打造的商業帝國已然亮起了崩塌的信號燈。

        市場,還能留給國美多少時間?

        【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博望財經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博望財經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得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聯系(微信公眾號ID:AppleiTree)。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 亚洲电影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人成A在线V网站| 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8|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天堂夜夜| 国产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 亚洲av无码专区青青草原| 国产成人人综合亚洲欧美丁香花 |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小说 | 亚洲永久在线观看| 精品丝袜国产自在线拍亚洲| 亚洲乱码卡一卡二卡三| 亚洲欧洲另类春色校园网站| 2020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 在线观看亚洲AV日韩A∨|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牛牛| 大胆亚洲人体视频| 国产黄色一级毛片亚洲黄片大全|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 亚洲自偷自偷图片|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无码| 亚洲成人在线网站| 亚洲自偷自偷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国产日本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妇av午夜无码不卡|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 中文字幕亚洲天堂| 亚洲gv猛男gv无码男同短文| 亚洲国产香蕉碰碰人人|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尤物| 亚洲 欧洲 日韩 综合在线| 日本亚洲欧美色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AV电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成在人线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