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光星通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實現全天候激光通信長時建鏈
近日,空間激光通信領域科創企業北京極光星通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極光星通)宣布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
本輪融資由復容資本、長江資本、雅榕資本、創業黑馬、光谷產投、普華資本、融道資本、華真資本、雅瑞資本聯合投資,資金將主要用于產品研發、生產制造、設備采購和運營成本等。
截至2024年9月30日,極光星通旗下激光通信試驗星座“極光星座01星(復旦信息星)、02 星(上海電機學院一號)”已完成全天候>24小時激光通信穩定建鏈通信,在軌累計通信時長超過200小時。
2023年12月至今,極光星通厚積薄發,已完成八臺產品在軌飛行。產品覆蓋相干制式、非相干制式,1.25Gbps、2.5Gbps、5Gbps、10Gbps、100Gbps,通信距離覆蓋350km至5500km。另有部分特種裝備完成測試及初樣階段。
極光星通積極推進批量化制造,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地建成年產500臺套半自動化特種裝備專用生產線,年內已實現數十套產品的批量化制造。預計2025年內,極光星通公司將可實現數十套產品在軌飛行。
全建制頂配團隊,自研產品供應多個巨型星座
極光星通成立于2020年,團隊聚焦于空間激光通信技術研發及落地,致力于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空間激光通信產品及解決方案,是國內多個巨型星座的重要供應商,公司擁有完整的產品矩陣,涵蓋星間同軌、星間異軌、星地和臨近空間等應用領域。公司自主研發能力突出,已申請和授權核心技術知識產權超過50項。曾獲中科創星、方正和生、順為資本、上海國際創投、成都科創投等知名創投機構投資。
極光星通匯集了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等業內知名航天院所技術人才,并吸引了華為、中興通信等國內頭部光通信企業的技術專家,組成了一支集荷載研制、組織管理和市場運營為核心的成熟隊伍。
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總經理吳少俊博士,深耕空間信息網絡領域15年,曾擔任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研究室主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應用信息系統主任設計師等,主持過多項國家重大航天型號任務。團隊研發負責人則擁有超過10年的航天產品研制經驗,曾牽頭負責多項載人航天項目。
在軌8臺整機,其中極光雙星實現30小時長時穩定建鏈
2024年5月31日,星河動力谷神星一號遙十二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將“極光星座01星(復旦信息星)、02 星(上海電機學院一號)”激光通信試驗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兩顆衛星搭載了由極光星通自主研制的衛星激光通信終端,用以構建“激光通信在軌試驗平臺”,加速我國巨型星座建設。
極光星座01/02星由極光星通團隊聯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上海埃依斯航天、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二十九研究所、復旦大學、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上海電機學院、星河動力航天公司、北京天鏈測控、馥昶空間、久之洋、巡天航宇、湖南正道建設集團等單位共同研制。雙星運行在535km的太陽同步軌道上,用以驗證從300公里至4000公里不同星間距下寬帶星間激光通信,測試星間業務數據的高速穩定傳輸等。所搭載的終端產品,在無信標高精度動態捕獲跟瞄技術、在軌高精度光軸自主標校技術、光機電一體化輕小型高集成技術等多項關鍵技術上均實現了突破,可有效滿足星座規模化組網星間通信需求。
截至今年9月底,極光星座01/02星激光通信建鏈持續時長30小時,實現了全天候長時激光通信,有力驗證了極光星通產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極光星座03/04星目前已經在建設期間,預計在2025年二季度發射入軌。
低軌星座建設加速,空間激光通信需求爆發
空間激光通信是一種利用激光束作為信息載體的無線通信方式,具有速率高、通信容量大、天線尺寸小、功耗低、體積小等優點,是提升未來通信網絡服務能力的關鍵技術。近年以來,在我國航天技術的快速帶動下,尤其是低軌衛星和星座組網對信息通信需求量的持續攀升,空間激光通信以其帶寬大、傳輸快和成本低等優勢,被稱為是解決信息傳輸“最后一公里”和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最佳解決方案,備受行業上下游和投資機構關注。
空間激光通信在近軌衛星、民用航空、遠洋艦船和陸基車載等領域前景廣闊,市場規模非常可期。根據行業第三方機構預測,到2025年,中國光通信市場規模將達到1750億元,對應2022—2025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2%。
在行業需求快速增長的同時,激光通信產品終端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是行業上下游最關切的核心要素,同時也是整個全球競爭最為激烈的賽道。空間激光通信產品的核心技術壁壘,是對目標的捕獲、跟蹤、瞄準及建鏈等。在軌跟蹤并持續穩定建鏈的時長,是廠商綜合技術水平的主要體現,也是產品評價的關鍵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