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賭,殺死150億重慶獨角獸
8月最后一個工作日,市場上傳來一則消息,象帝先公司進行了一場全員會議,宣布暫停運行全員裁撤,高管們會繼續融資,有錢了再給員工結算。
一時間市場震動。
象帝先成立于2020年,成立3年半年時間進行了5輪融資,融資額在25億左右,最后一輪融資時,估值已經高達150億。
這樣一家獨角獸開始裁員,引發了無數猜想。
脈脈社區上,有標簽為象帝先員工的人員透露,“公司全員終止勞動合同, 欠薪會記在賬上。”但對于后續具體執行方案如何,該員工透露,“管理層并未言明”。
消息醞釀良久,象帝先通過官方公眾號發布公告,針對有關“全員解散”等不實傳言進行澄清。
象帝先方面稱,公司雖然面臨一定市場調整壓力,但并未采取解散或清算的措施;正在進行組織結構和人員配置優化;正在尋找外部融資機會。
早在2023 年時,象帝先公司曾按照 120 億的投前估值尋求融資未果,后降至 80 億估值仍未尋求到新的資金輸血。
說來說去,還是錢的事。
更值得一提的是,首都在線2024年半年報的一則訴訟也掀開了象帝先融資情況的一角。
融中了解到,被起訴是因為象帝先曾與股東簽署一份對賭協議,公司在協議中承諾B輪融資規模要達到5億元。如今這一目標未達成,對方便發起了訴訟,并凍結了公司賬戶。
國產GPU廠商,如今已經進入淘汰賽,無法自己造血的一大批企業,或許都難逃脫缺錢的命運。
重慶獨角獸,垮臺了
2020年,GPU國產化被提上日程。
據Verified Market Research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大陸的獨立GPU市場規模為47.39億美元,預計2027年中國大陸GPU市場規模將超過345.57億美元。
但如此廣闊的中國市場中,國產GPU的市占比卻少得可憐。
2019年,中國芯片的自給率只有30%左右,從中國主要芯片國產化率來看,射頻芯片、移動通信終端、模擬芯片、閃存、微控制器、內存、可編輯邏輯器件的國產化率分別為40%、24%、15%、5%、3%、1%、1%。
資本入局,開始選擇GPU項目進行投資。
但是,高端芯片的GPU研發并不容易。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Intel,從美國1997年開始,英特爾就一直想踏足高端GPU領域,但仍未成功。直到2022年4月,Intel仍未推出自己消費級的獨立 GPU 產品。
也就是這一年,象帝先成立。
“事實上,在市場融資比較火熱的時候,我們也看過這個項目。”趙乾是華南某機構的投資人,“GPU創業不是簡單的事,除了技術,資金、市場、供應鏈等都是考驗,不能光看到AI的風口就一股腦兒扎進去,還是要有清晰的規劃和執行力。”
“這類項目在早幾年融資時,有一些共性:賽道符合政策、創始人有光環,都是清一色高校背景,博士、海歸等等。做的又是卡脖子賽道。基本就保證了前期融資的順利。”
細看象帝先的團隊,可謂剛好擊中了投資人的心坎里:卡脖子賽道、博士創業光環、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專家……
公司董事長唐志敏在業內頗負盛名,他是國內計算機系統與處理器芯片設計領域的戰略級科學家,曾在中科院技術研究所擔任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過去,他曾擔任先進微處理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性能計算”重點專項總體專家。值得一提的是,他還是龍芯CPU創始人: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龍芯CPU”重大項目負責人,龍芯一號、二號首席科學家(2000-2006)。海光CPU創始人:海光一號、二號首席科學家,兼任海光信息總裁(2014-2020)。
如此背景,讓象帝先從2020年成立至今,先后進行了五輪融資。
圖片來源:天眼查
在2023年,市場上就有象帝先融資的消息,當時,象帝先團隊以150億估值進行新一輪融資,但由于一級市場最近一兩年趨冷,對于高估值項目更加謹慎,尋找了一段時間后,象帝先降低估值,以80億估值再次尋找新的融資方。
就在8月的最后一個工作日,脈脈上流傳出象帝先團隊解散的消息。消息稱國產 GPU 廠商象帝先召開全員會議宣布解散,所有 400 多位員工 8 月終止合同原地失業。
“同類型公司中,象帝先還算是拿錢拿得少的,這么大的團隊,在沒有收入的時候,每年支出成本就過億了。純靠投資人的錢去填補研發等成本,市場一冷,就會支持不下去。”趙乾表示。
融中了解到,雖然去年年底完成新一輪融資,但是將象帝先推到今日境遇的還是一份對賭協議。
一份對賭協議
就在日前,首都在線公布了2024年半年度報告,其中涉及了一項訴訟事項,直指象帝先。
財報顯示,這筆訴訟,涉案金額為1881.17萬元,目前,訴訟(仲裁)尚未結案,北京仲裁委已于2024年7月15日出具受理通知書,待排期開庭中。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法院已于2024年8月1日凍結象帝先804.04萬元財產款項。
這也讓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唐志敏聲稱,公司目前遭到股東起訴,資金賬戶已被凍結。考慮到當前及未來再無資金進賬,當下選擇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
按照唐志敏所述,被起訴是因為公司曾經與股東簽署一份對賭協議,公司在協議中承諾B輪融資規模要達到5億元。如今這一目標未達成,對方便發起了訴訟,并凍結了公司賬戶。
細數象帝先B輪融資,已經披露的一共有6家機構,由于創始團隊觸發對賭而遭B輪股東投訴,最終賬戶被凍結,成為本次象帝先分崩離析的導火索。
又是對賭。
進入2024年,對賭似乎已經成為投資行業的不成文規定。究其根源,對賭主要是為了保護投資人的利益。對賭目標達成,投資人可以賺錢退出,未達成,投資人也能得到一定補償。
過去,投資人手上有錢,自然對項目的選擇標準、對企業發展更為寬松,如今投資人也很難募資,自然對于回購、對賭的要求也更高。如今,一大部分投資人傾向于要求對賭,一是怕看走眼,另外也怕被騙。當然,也希望給創業團隊一點緊箍咒,別拿了融資就去看網球比賽,把團隊和項目拋之腦后。
事實上,如今有多半VC/PE機構是有過對賭協議的,這也導致,一部分投資人不好好做盡調,指望對賭來化解風險。
這樣的現象越發明顯,使得投資走上了明股實債之路。
過去這樣的案例不在少數。
比如小菜園。
小菜園曾于今年1月16日向港交所首次遞交上市申請,剛剛失效其馬上向港交所第二次遞表,實屬罕見,這背后其實也透露出小菜園對賭協議帶來的壓力。
根據小菜園招股書顯示,小菜園累計進行了2輪可轉股債券融資及2輪優先股融資,累計獲得Harvest Delicacy(加華資本旗下的投資機構)5億元的融資。
不過,小菜園的這筆融資卻附加著諸多條款。若1.5億元債券未在自發行日期起48個月內轉換成股票,則小菜園需償還本金及利息。此外,Harvest Delicacy還享有提前贖回權與分紅權,以及將可換股債券轉換為優先股的權利。
之后在2023年12月1日,小菜園方面與嘉裕加華、加華創佳及Harvest Delicacy訂立了一輪優先股協議,Harvest Delicacy將前兩輪可換股債券,即4億元,用于認購優先股。交易完成后,Harvest Delicacy的持股比例為6.01%,認購的每股成本為6.19元,投后估值約為66.56億元。
同一日,小菜園方面與加華創屹、Harvest Delicacy訂立了第二輪優先股協議,Harvest Delicacy再以1億元認購第二輪優先股,每股成本9.3元。至此,Harvest Delicacy的持股比例達到了7.01%,投后估值約為100億元。
股書披露,加華資本的回購權已于1月16日小菜園提交招股書時終止,但存在恢復條款。若小菜園撤回上市申請、或18個月內未能在證監會完成備案、或未能在通過聆訊后12個月內完成上市,都有可能觸發回購。
不僅是小菜園,曾經的中國首富王健林,也背負著巨額對賭。
投資人血虧
國產GPU廠商進入淘汰賽
在過去的五輪融資中,象帝先的投資方近20家,一旦項目陷入困境,這些投資人很可能陷入更被動的局面。
但是關鍵在于,誰也不想成為血本無歸的那一個。誰優先回購?沒有錢回購了,創始團隊是否簽署了連帶責任?無論如何,在這一項目上,沒有退出的投資機構,可能都會遭遇困境。
當然了,沒有最慘只有更慘。據象帝先員工透露,不是欠薪這么簡單,很多員工省吃儉用,兩年前湊款/借款繳款拿原始股,員工投資了1個億,而投最多的恰恰是元老級員工,甚至有不少人還放棄了海光的股權(海光信息目前市值近2000億元)。
更多的時候,投資人和員工,更希望企業能一路平穩,哪怕是降低估值再融資。
事實上,這已經是行業內普遍的現象。雖然早期投資人并不樂于見到這一場景,但是現實是,降低估值融資,還有生的希望,保持高估值無人接盤,很可能面臨資金鏈斷裂破產清盤的困局。
最近幾年,投資人也不斷告訴自己的被投項目,“先活下來。”
伴隨融資環境趨緊,業內諸如象帝先這樣的企業不在少數。一些過去頭部獨角獸業務停擺,員工被欠薪的現象在市場上并不少見。更讓人難以相信的是,很多半年前剛宣布融資的企業,現金流也非常緊張。
如今,象帝先走到如今困境,距離其成立,也不過4年時間。
在國內,GPU企業數量連年增長,形成了較為激烈的競爭。就在象帝先成立的當年,該領域就有20余個融資事件發生。
比如,景嘉微是中國第一家成立的GPU公司,公司產品主要分為圖形圖像處理系統、小型雷達系統、GPU 芯片,廣泛應用于軍工行業。公司圖形顯控領域產品包括圖顯模塊和加固類產品,其中圖顯模塊是核心產品。
景嘉微成立當年,恰逢我國軍用飛機圖形顯控系統由使用 DSP 與 FPGA 圖形加速器向使用 GPU 圖形處理器升級,公司準確把握機遇,將大量資源投入飛機圖形顯控領域的研究。也正因如此,景嘉微最初是制作軍工產品起家。
此外,摩爾線程在2020年6月成立,用18個月發布全新統一系統架構MUSA和全能GPU產品“蘇堤”等系列新品。其公司創始人兼CEO張建中此前曾任英偉達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在GPU行業深耕超過15年,帶領英偉達開拓建立了GPU在中國的完整的生態系統。
沐曦集成電路、芯瞳半導體都憑借自身的產品,在市場上闖出了一片天地。
市場上的GPU項目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任何一款高端芯片的打造都離不開IP。
一個GPU中行業IP核占用的面積超過了80%。但IP的研發并不輕松,GPU IP自研需要36—48個月以及200個工程師,而采用外購IP的方式,可以減少12—18個月開發周期。此外,芯片量產前還要經歷長時間的設計測試流程。
雖然一批GPU借助IP授權多點開花,紛紛流片成功或量產,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
要知道,一款高端芯片前端和后端設計要耗1~3年,設計完成后流片環節需要3~6個月,其間還會有流片失敗一切重來的風險。即使成功流片,還需經過3~12個月的產品測試調優,才能開啟量產。
更激烈的競爭之下,留給象帝先的時間,并不多了。
“象帝”是指萬事萬物的主宰、宇宙的本體,即古人常說的天帝。《老子·道德經》曰,“道沖……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此句指出“道”先于宇宙萬事萬物出現,是天帝的祖先。
取意象帝之先,但如今,這家國產GPU項目已經走到了生死存亡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