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一年,吳泳銘交出新答卷
“變革”一年,昨日,吳泳銘帶隊的阿里交出了一份最新答卷。
首先就全年來看,阿里依然保持上升態勢,2024財年收入達9411.68億元,同比增長8%;經調整EBITA同比增長12%至1650.28億元,調整后凈利潤同比增長11%至1574.79億元。
不過對比之下,四季度稍顯遜色,雖然收入2218.74億元,同比增長7%,超市場預期;但經調整EBITA(息稅攤銷前利潤)和調整后凈利潤均出現了下滑,分別同比下滑5%至239.69億元、同比下滑11%至244.2億元。
而這樣的下滑背后,是促進了業務加速發展的投入使然。
過去一年,阿里圍繞“用戶為先、AI驅動”的戰略方向,在淘寶天貓核心用戶體驗、核心公共云產品和AI基礎設施、海外電商三大領域堅定投入。正由于加大對電商業務的投入,以及授予菜鳥員工的留任激勵,同時投資的上市公司市值下降,四季度反映投資損益的凈利潤有所下降。
不過隨之而來的收效也很顯著,財報中本季度淘天GMV、阿里云核心公共云產品收入、AI相關收入三位數增長及海外電商均交出了增長的成績單,也讓吳泳銘在集團戰略見效下看到了“阿里正在重回增長軌道”。
電商依然扛把子,AI、大模型搭建增長引擎
在吳泳銘曾向外界披露新戰略大圖中,技術驅動的互聯網平臺業務,AI驅動的科技業務,全球化的商業網絡,是阿里未來十年重要優先級的三個方向。
在四季度財報中,可以看到去年末吳泳銘兼任起淘天、阿里云智能CEO以來,在推動集團核心電商業務相關板塊高效的戰略協同和高強度資源投入上,他正加速帶隊以技術創新引領變革。
此前,吳泳銘為淘天定調:2024年對于淘天集團是綜合能力提升之年,也會是一個投入的大年。此次電話會上,他也直接表明淘天最核心的(工作)還是提升總體的用戶電商購物體驗,以及消費者體驗提升帶來的GMV增長。
吳泳銘表示,在投資客戶體驗,包括物流、客服等,針對不同的供給,淘天會用不同的產品組合去提升產品的效率與服務體驗,在品牌商、渠道商和產業帶工廠/白牌市場三個供給端,會用不同的產品形態或者不同的經營模式去提升其中商品的價格力以及轉化效率,最終從總體上因商品力和服務,讓客戶回到淘寶購買。
此外,吳泳銘還強調市場整體的豐富性對淘寶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支撐。
“所謂 ‘萬能的淘寶’是現在中國電商市場競爭淘寶非常獨特的價值。阿里在保持整個淘寶市場的豐富性基礎上,再對一些核心的、動銷率高的產品提供更高的商品效率。通過這兩個維度的持續提升,從而建立在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獨特競爭優勢。”
為此,去年12月底開始,淘寶先后推出了僅退款政策、新疆地區包郵服務、先用后付、規范上架預售時間及虛假發貨問題、店鋪體驗評分系統升級、網頁版全面改造等一系列措施,提升用戶從售前、售中到售后的全程體驗。
面對電商競爭紛紛打出“底價”標簽,淘寶還在持續推進價格力建設,擴大優質低價供給,不僅年初淘工廠深入產業帶進一步升級,4月百億補貼更首次啟動“百億秒殺節”。商家端自2024年以來陸續發布了10款AI經營工具。
也正是這些投入,讓淘寶天貓業績表現全面超越市場預期,成為本季阿里財報的重要亮點。
本季度,淘天集團收入達到932.16億元,同比增長4%,其中客戶管理收入(CMR)同比增長5%。
截止3月31日季度內,淘寶天貓商品交易總額(GMV)、訂單數均取得同比兩位數增長,88VIP會員數量突破3500萬人,同樣保持雙位數增長。
與此同時,阿里海外業務表現同樣不俗,本季度該集團收入同比增長45%,達到274.48億元,旗下零售平臺的季度整體訂單同比增長20%。
其中,國際零售商業收入為222.78億元,同比增長56%;國際批發商業收入為51.70 億元,同比增長11%。財報顯示,阿里海外電商強勁的業績主要由跨境業務增長驅動,尤其是速賣通平臺的Choice業務。
從收入占比上,國內的淘天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的收入占到總收入的54.38%,可以說是阿里電商基本盤穩中求盈的兩駕馬車。
同時,受國內外電商業務增強協同作用,阿里本季度持續支持菜鳥推進全球智能物流網絡建設下,3月撤回IPO的菜鳥,受益于支持速賣通的跨境物流履約服務收入帶動,本季度收入同比增長30%至245.57億元,并于季度內,將5日至10日達優質物流服務覆蓋范圍新增4個國家,累計覆蓋14個國家。
而阿里云作為阿里系產品的技術底座,在吳泳銘確定實施AI驅動、公共云優先的策略下,在公共云產品和AI收入上也收效頗豐。
本季度,阿里云收入為255.95億元,同比增長3%,其中核心公共云產品收入實現雙位數同比增長,AI相關收入持續實現三位數同比增長。同時,阿里云持續盈利,經調整EBITA同比增長45%,達到14.31億元。
基于規模化的基礎設施和先進技術帶來的成本優勢,今年2月,阿里云先是宣布史上最大力度降價,在4月又把降價舉措進一步擴大至海外公共云產品,提升其全球市場的競爭力。AI相關收入來自基礎模型公司、互聯網公司,以及如金融服務、汽車等不同行業客戶。
日前,阿里云發布了通義千問2.5版本。數據顯示,通義大模型通過阿里云服務企業超過9萬、通過釘釘服務企業超過220萬。同時,阿里云也正在布局閉源模型,全面推進AI大模型產業應用,已與大部分頭部中國大模型公司建立了戰略合作。
吳泳銘曾表示,成功的科技公司必須具備穿越科技周期的能力。而他也認為,大模型及AI就是解法。財報會上,吳泳銘的回復又再次證明了阿里對AI和大模型的重望,并歸結于三個目標。
一是通用人工智能的探索;二是通義大模型與阿里的商業模式天然匹配,把通義大模型與阿里云的基礎設施進行軟硬件協同優化,來為中國企業提供大模型推理服務,同時提供云服務和大模型;三是為阿里巴巴其他AI業務提供基礎模型的支撐,比如釘釘、夸克、淘寶能夠擁有一個更好的底層開發平臺。
吳泳銘認為,當開發者在開發過程中使用阿里開源模型時、當他應用部署到線上時,他會非常自然地選用阿里云的服務,因為阿里云上“通義千問”開源模型提供的性價比最好、對他來說最熟悉。而這就是“通義千問”大模型與阿里云生態以及阿里云商業模式可相結合的簡單例子。
于阿里云的未來,吳泳銘有信心,其商業化營收在2025財年下半年重返雙位數增長。
從四季度財報來看,通過對電商和云兩大戰略重心的統一指揮和高強度持續投入,阿里已將變革確定落實到淘天、云、海外、AI四大核心方向,并開始收效。
“重拾增長”2024,吳泳銘擔子不輕
縱觀過去的2023,阿里變化和調整不斷。
從啟動史上最為重大的“1+6+N”組織變革,再到現在,阿里可謂新的戰略重點和發展路徑已經清晰呈現。
蔡崇信和吳泳銘先于去年9月份正式接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和CEO。隨后,吳泳銘宣布確立“用戶為先、AI驅動”兩大戰略重心,并圍繞這兩大重心進行業務梳理,重塑業務戰略優先級。
從分拆上市再到“生變”,吳泳銘在業務集團的獨立性和協同性之間著力取得平衡,實現發展的最大合力。伴隨著去年底他對淘天和阿里云“兩手抓”,阿里巴巴專注戰略核心業務發展的陣型已基本形成,并開啟了新一輪創業征途,也帶來了管理團隊的年輕化改革。
但“身兼多職”的吳泳銘,著實擔子不輕。
就拿吳泳銘帶隊的淘天跟阿里云來說,本季度增速分別為4%和3%,相對于上一季度的2%和3%增速有所上漲,但依然趨緩,增速分別排在六大集團的倒數第三、第二位。
至于高速增長的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和菜鳥,更是仍還處于以高投入換高增長的階段。
由于對包括速賣通Choice和Trendyol的跨境業務等業務的投入增加,國際零售商業集團其經調整EBITA從去年同期的虧損21.71億元,拉大到本季度的虧損40.85億元,虧損同比擴大88%。
對此,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AIDC)聯席董事長兼CEO蔣凡在業績會上表示,一方面在新興市場尤其是在中東投入比較激進,另一方面就是AE Choice商業模式的占比一直在爬升,而這種商業模式在切換的過程中,本身盈利能力還需要時間。但隨著新模式的逐漸穩定,在追求增長的同時,也會更多地關注商業模式效率。
而菜鳥3月撤回IPO,為安撫內部,阿里巴巴也主動進行了不少投入,向內部授予了一大筆激勵費用。本季度,菜鳥經調整EBITA為虧損人民幣13.42億元,而2023同期為虧損3.19億元。對比顯示,多出來的約10億元虧損,正是授予菜鳥員工的留任激勵。
同時,淘寶天貓和速賣通是菜鳥的最大客戶,更是與菜鳥的發展強關聯。而吳泳銘在財報電話會上也表示,撤回了菜鳥的IPO申請,就是希望加強與電商業務協同,集團將繼續支持菜鳥擴大全球物流網絡。
這邊投入不能停,那邊原有計劃售出的非主營業務部分仍在持續消耗阿里凈利潤。
本季度內,主要是由于高鑫零售及阿里健康的收入下降,所有其他分部收入(含高鑫零售、盒馬、阿里健康、銀泰、飛豬、釘釘等)實現營收514.58億元,同比下降3%。
該部分經調整EBITA虧損達28.18億元,同比2023年的虧損18.55億元擴大了55.31%,阿里方面表示主要是由于盒馬的虧損增加以及靈犀互娛(UC、夸克)盈利水平下滑所致。
此外,本地生活集團和大文娛集團本季度雖收入同比增長19%和15%,但依然處于虧損收窄的狀態。
在電商、AI、出海、本地零售等更多領域的全力投入下,重拾增長的阿里也需要更多投資信心和外界助力。
本次財報對外釋放了兩個信息,一是繼2023財年年度股息派發約25億美元后,2024年派息總額約為40億美元(約近300億元);二是阿里巴巴預計于2024年8月底完成香港主要上市轉換。
對于股東回報計劃,吳泳銘表示這是長期計劃,而且一直在執行,也會繼續執行,把回購與股利作為統一來看,將其視作股東回報的兩種方法,并透露2023財年公司回報了約130億美元,到2024財年則增至165億美元。
就持續提升股東回報這一動作,可以看出吳泳銘及阿里對未來長期發展充滿信心,而完成香港主要上市轉換則是希望讓更廣泛多元的投資者,來為阿里后續持續投入添磚加瓦。
過去一年,是阿里巴巴自我轉型的一年,吳泳銘很高興阿里的業務和組織調整已經取得了成果。但于未來,他也深知這場“轉型之旅無疑會面臨挑戰”,并給出了“新的財年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的答復。
吳泳銘帶隊的阿里,儼然已在重啟創業征途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