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大文娛瞄準三大征程,新技術、新內容、新邊界
變革中的阿里大文娛,正持續展現出不俗的增長勢能。
繼上季度扭虧為盈后,2024財年第二季度,阿里大文娛集團實現營收57.79億元,同比增長11%。比業績更加令人振奮的是,大文娛各板塊現象級作品幾乎同時競相爆發。
今年暑期線下娛樂市場一派繁榮,推動大麥本季度GMV三位數增長;阿里影業合制的《孤注一擲》《消失的她》成為暑期檔票房冠亞軍;其擔任主出品之一、主要宣傳方和發行方的《長安三萬里》是今年迄今為止票房表現最好的動畫電影;優酷漫改劇《異人之下》獲評豆瓣同類作品最高開分紀錄;TFBOYS十周年演唱會直播打破了優酷線上付費演出紀錄......
一點開花或許有幸運成分,但多點突破只能是背后建立起了某種更堅實的能力。幾乎所有人都看到了阿里大文娛的這種變化,但對于打造這股勢能背后的力量卻知之甚少。
直到業績發布會上,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為大文娛指出了三年戰略方向,人們才開始捕捉到大文娛狂飆背后的深層邏輯:一場基于“技術+內容”戰略長期堅守引發的勢能外放。
一
新技術的拓邊之戰
在財報發布后的電話會上,阿里大文娛集團未來三年的核心策略揭開面紗:
1、借助AI等科技創新,三年內基本實現影視制作端的標準化、流程化、數智化。培養新生代創作者,推動文娛產業升級。推出消費端創新應用,拓展業務邊界。
2、優酷將堅持頭部內容戰略,提高自制比重,通過穩定且差異化的獨播內容,強化會員心智。阿里影業將保持線下場景覆蓋和市占率優勢,持續推出頭部電影、演出等自制內容。作為頭部文娛公司,阿里大文娛集團將盡快實現整體穩定盈利。
進一步拆解、歸納阿里大文娛三年的幾個核心要點,一是AI等科技創新這條線要貫穿并統領大文娛發展全局,既要推動行業標準化進程,也要拓寬自身業務邊界;二是內容層面要依托優秀的創作者強化頭部自制內容,形成差異化優勢;三是持續夯實領先優勢,線上線下都要保持“頭部”位置,要穩定盈利。

事實上,此次公布的規劃藍圖,已然在阿里大文娛身上得到了某種印證。在過去一段時間,大文娛已經在這條發展路徑上,不斷沉淀蓄勢。All in AI無疑是阿里巴巴集團當前最重要的戰略方向,而阿里大文娛無論在影視制作行業端還是用戶端都已經在AI科技創新層面做出了持續突破。
今年夏天,由阿里大文娛內部開發的AI人像寫真應用妙鴨相機火爆全網,成為國內首個現象級的AIGC應用。妙鴨相機的橫空出世,一方面代表了阿里大文娛具備了AI技術從開發到應用的底層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過往人們對阿里大文娛既有的邊界認知。
妙鴨相機只是大眾看到的一個創新應用,AI等科技創新在影視內容制作層面的價值更值得挖掘。過去幾年,內容制作成本居高不下,如何高效創作用戶喜聞樂見的優質內容,提升供給端效率一直是行業待解的難題。
近段時間,阿里大文娛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樊路遠不止一次強調,優酷將以“技術+藝術”為影視工業注入新活力。技術不僅是推動大文娛進化的關鍵變量,也是帶動文娛影視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
阿里大文娛此前相繼發布幀享數字化制作1.0和幀享2.0,在創造極致體驗外,幀享數字化制作更能驅動影視制作的降本增效。
幾組數據可以帶來更直觀的體驗:相比綠幕拍攝,幀享LED數字背景拍攝窗戲可節省成本50%,并將車戲效率提升70%;引入AI能力輔助制作后,數字資產制作效率提升了3倍,這是實現3D虛擬拍攝廣泛應用的關鍵一步;而后幀享3D虛擬拍攝又將畫面空間與顏色校準率提升30%.......
不止“幀享”,阿里大文娛一手打造的制片管理系統“云尚”也讓拍攝與制作更高效,并通過服裝道具循環利用大幅節約成本。
相比這些藏在幕后內容制作端的新技術名詞,用戶對《異人之下》中科技感十足的數字人“厘里”感知要更強。

作為國內首次參演真人劇集的數字演員,去除美顏效果、保留真人膚質的厘里,可以實現以假亂真的效果。按照劇情體量,在傳統拍攝特效下,真人至少1個月才能完成的工作,數字人厘里只用一周時間便能搞定。
不管是C端創新應用突破,還是數字影視內容制作新范式,技術正為阿里大文娛培育面向未來的新業務與新動能,這也被看作是技術的拓邊之力。《礪石商業評論》認為,這也是為何阿里大文娛將AI科技創新作為戰略C位,并用其來統籌大文娛全局的重要原因。
技術的關鍵變量角色,不是自封的。傳統互聯網帶來的商業紅利正在逐漸減弱,各大文娛平臺基于基本盤的存量競爭,很難實現突破。而在所有變量中,只有AI技術創新具備產生指數爆炸的潛能。
如今,阿里大文娛技術拓邊之道已經得到了市場的正向反饋。此時宣布的新戰略既是一種指引,也是一聲號角,大文娛未來的空間格局被徹底打開了。
二
打造內容差異化基石
在技術驅動內容創造力之外,新戰略中另一個核心是差異化自制內容。
為什么差異化自制內容可以上升到與技術同等戰略高度?在很大程度上,這是由大文娛的行業特性決定的。
文娛業是典型的慢周期行業,優質內容天然需要長期沉淀,好劇集的產生往往要經過編劇、演員的反復打磨。但同樣,文娛業又是一個異常殘酷的賽道,長視頻之間、短視頻之間,都在圍繞“留量”時代日益減少的用戶時長進行激烈爭奪。
這就要求平臺既要下足功夫,打磨出穩定高效的內容創作基石;也要有所取舍、有所側重,推出更具特色的差異化內容。而要實現這兩大目標,自制內容當仁不讓:一方面,穩定成熟的自制團隊,可保障內容持續穩定地輸出;另一方面,自制內容本身便意味著個性與不同,天然具備比較優勢。
差異化內容從優酷公布的2024年片單中可以看出明確指向性,片單顯示,優酷將加大精品內容投入,重點布局真人漫改、科幻、先鋒短劇等創新賽道。此外,優酷是當前僅有的,仍然在人文領域持續投入深耕的長視頻平臺。
今年大火的《異人之下》代表了優酷在真人漫改賽道的差異化布局,獲得了市場口碑雙豐收。優酷表示,后續將立足國漫,推出《少年白馬醉春風》《暗河傳》等“少歌宇宙”系列劇集。
科幻賽道有望成為新增量,攜手名家、錨定名作改編,《夢之海》被原著作者劉慈欣稱為“最為期待的改編作品”,《我們生活在南京》原作獲中國科幻創作領域最高獎銀河獎,《泰坦無人聲》《夜的命名術》等科幻大作也將陸續上線。

優酷懸疑賽道從“懸疑+”擴展至精品先鋒短劇,并與多位電影導演攜手共創。其中,《雪迷宮》由張藝謀監制、呂行導演,《邊水往事》由曹保平監制、算導演,《新生》則出自今年暑期檔爆款《孤注一擲》導演申奧之手。
據不完全統計,1-10月全行業共殺青73部電視劇,其中愛奇藝11部,騰訊視頻21部,優酷21部,芒果TV 9部。優酷不僅殺青劇集最多,也處處透漏著差異化理念。這21部劇不僅包含傳統的古裝、都市、懸疑劇,還有涉案、科幻、奇幻、跨國等個性化十足的題材,足以看出優酷在內容儲備上牢牢占據了第一梯隊。
打造“劇綜影漫”自制差異化內容高地,技術、人才、板塊聯動,缺一不可。
編劇隊伍是自制的核心資源。今年以來,阿里大文娛吸引包含楊焱、鄢蓓、王錦、高小嫻、趙牧楠、趙璨在內眾多資深制片人加盟優酷。此外,優酷還聯合成都文旅集團、成都大學共同發起了“中國故事村·拔萃編劇計劃”首期短訓班,推動了50位“準編劇”結業。對于這些新生代力量,優酷給予了很大的自主創作空間。在優酷上,不少火熱的劇集,往往都出自一些新生代之手。
技術、人才與充分聯動的業務板塊,為阿里大文娛培育出內容差異化硬核。
三
新戰略下大文娛更具確定性
以技術作為驅動力,以差異化內容為基石,阿里大文娛各大板塊開啟千帆競渡。
進入2023年,大文娛旗下優酷、阿里影業、大麥不僅每一個板塊都“能打”,而且彼此還在進行著更加高頻、廣泛、緊密的聯動與協同。
用戶感觸最大的是TFBOYS十周年演唱會。除了線下演唱會外,優酷開啟了線上直播模式,吸引超168萬優酷用戶觀看,實現過億的總互動量,并打破優酷線上付費演出的紀錄;聯動阿里影業出品的《長安三萬里》,優酷上線《長安三萬里》獨家幕后記錄,讓意猶未盡的用戶直呼過癮。

此外,升級后的優酷SVIP還包含淘麥VIP權益,享受淘票票、大麥電影及演出購票優惠等權益,大麥針對兒童劇領域成立的全新內容廠牌——酷小麥,將深度聯動優酷少兒,在IP開發上共同發力......
阿里大文娛正在形成一個線上線下全場景綜合娛樂平臺,任何一個單點爆發都通過聯動協同能為用戶帶來更多元的娛樂體驗,從而帶動整體更大范圍的增長。如今,清晰的戰略明確了大文娛的進化方向,這讓阿里大文娛的未來更具確定性與前瞻性。
相較于傳統的文娛行業形態,新戰略為阿里大文娛開辟了一個廣闊的空間,它不僅推高了阿里大文娛的天花板,也在加速整個文娛產業的變革步伐。
一直低調潛行、長期沉淀蓄勢、勇于拓邊的阿里大文娛如今有了更明確的進化方向,也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發現、理解、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