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GMV、訂單量再次增長,淘寶使的什么招?
天貓雙11已經走到第15個年頭,時間一久,唱衰的聲音開始出現,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從淘寶官方數據來看,消費者對天貓雙11迸發出更大熱情,全周期累計訪問用戶數超8億,創下歷史峰值。
商家端方面,周主動運營商家同比增長超150%。截至11月11日零點,共有402個品牌成交破億,3.8萬個品牌成交同比增長超過100%。
可以看到,2023年的天貓雙11仍在全面增長。
天貓雙11沒變,但天貓雙11也變了,尤其是其增長的引擎變了。
首先是今年天貓雙11的低價策略得到了成功驗證,官方立減、天天低價、百億補貼、好價節等價格力策略工具,顯著帶動了大盤增長。
此外,雙11淘寶直播大爆發,店播發力,451個店播成交破千萬,成交過億的店鋪直播數量創紀錄。
并且,今年雙11,淘寶私域紅利也全面體現出來,開售以來品牌會員成交額破億品牌數破百家,多個主要行業會員成交額保持兩位數增長。
對于天貓而言,今年的雙11,意義比以往更不一樣。這是淘天集團經過“1+6+N”重大變革后的第一個雙11,這份成績單不僅僅是銷售數據層面的數字,更多的是向市場釋放一個信號,組織架構的變革期,淘天集團依然有能力塑造更大的商業想象空間。
低價站上電商競爭C位,雙11重要性凸顯
今年,談論電商,低價是逃不過的一個重要關鍵詞。
但其實消費者對低價的要求不是“絕對低價”而是“品質低價”。
90后小王告訴獵云網,雖然消費降級,但自己依然看重品牌,“以前對價格不敏感,經常正價買,現在會蹲品牌打折,尤其是美妝、服飾類自己還是有喜歡的品牌,不會輕易為了追求低價而改變?!?
和小王一樣的消費者不在少數,在小紅書平臺,關于“品牌清倉”的筆記超過9萬條。雖然在低價潮,但這并不意味品牌會隨之消亡,品牌仍然是消費決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事實上,品牌的本質是在不斷復購中,消費者與商家形成的信任契約。這份信任的形成是緩慢且艱難的,但破壞它卻很容易,而這份信任,即使平臺有強大的AI和算法也無法維持,從底層邏輯來看,它依靠的是每個商家長久經營的動力,AI和算法無法真正替代品牌。
假設,有一天單品邏輯徹底取代了店鋪,那么必然會出現大量短期快速收割的貼牌產品,最終敗壞的是消費者對平臺的整體信任。
數據也佐證了這一點,根據此前5月23日消息,淘寶方面表示,過去一年,以品牌會員為代表的商家店鋪資產高速迎來增長,淘寶天貓全平臺商家會員人群規模同比增長28.4%。
阿里媽媽總裁家洛在雙11發布會上也表達了淘寶對價格力和品牌的態度:“我們要幫助品牌商用好的手段和方法,給消費者帶來有價格力的時刻和商品。但是,我們不能夠把所有的東西都理解成,我要用低價格帶的東西和商品支撐中國所有的消費?!?
其中原因不難理解。品牌商品的促銷爆發力更強,一部五千元的手機更容易借助大促活動優惠幾百元,而一包十塊錢的面巾紙即便在雙11,降價幅度也比較有限。
對于大多數品牌而言,要做“價格力”,適用的不是日銷邏輯,而是大促邏輯。
一方面,品牌有自己的定位和受眾群體,定價方面有自己的邏輯和市場合理性,一旦走日銷邏輯,一味追求量,品牌就失去了意義。
另一方面,多數品牌會覆蓋全渠道,而一旦出現某平臺最低價,對于其他渠道而言有著極大困擾。
因此,日銷低價只適合品牌清庫存,不是品牌的主要需求。
而雙11作為一年中電商最重要的大促之一,對于品牌而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對于成熟品牌而言,雙11是增強會員黏性,延長會員生命周期的重要節點。而對于新銳品牌而言,雙11是提升品牌影響力,加速出圈的一大機會。
今年天貓雙11,就有402個品牌成交破億,其中有243個是國貨品牌,3.8萬個品牌成交同比增長超過100%。
其中包括歐萊雅、珀萊雅、海爾、斐樂、蘭蔻、美的、嬌蘭、耐克等成熟品牌,也有花至、且初等新銳品牌。
根據國際咨詢機構埃森哲近日發布的2023雙十一報告,其認為:“對于品牌商家來說,雙十一已經不再僅僅意味著銷售高峰,更是一個特殊的運營節點,激活用戶興趣、提升用戶體驗、增強用戶黏性,成為更為關鍵的競爭因素?!?
天貓雙11全面增長,新增長引擎功不可沒
雖然天貓雙11依然重要,但是從今年的天貓雙11來看,增長引擎已經“換擋”。從過去單一的客單價驅動,切換為客單價、用戶規模和訂單量三重驅動。
而這背后離不開低價策略、店播模式和私域玩法。
今年雙11,淘寶在低價上動作不斷。先是傳出把“全網最低價”列為核心KPI,之后公布的規則中,首次出現了一件直降15%以上的“官方立減”,和貫穿全周期的“天天低價”活動。
截至11月11日零點,新增的兩個價格力貨盤,“官方立減”商品訂單量超2.1億,“天天低價”商品訂單量近9千萬。
從消費者的感知來說,低價很簡單,只是一個價格的降低,但是對于電商平臺而言,要做好低價是一個系統能力的體現也是長期工程的建設。
除了補貼,從淘寶今年以來的動作看,價格力戰略的構成主要是四個因素:供給、流量、機制、生態。
只有中小商家不斷流入豐富淘內的低價供給生態,淘寶才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實現極致低價。
因此供應鏈效率是低價的“活水之源”。這也是今年以來淘寶不斷加碼淘工廠、產業帶等的核心因素之一,從供給端將成本降到最低。
而流量則是低價換取生意規模的第二步,淘寶選擇了公域私域同步激活的方式擴大商家的流量池。
據戴珊在天貓雙11發布會介紹,淘寶DAU已經連續6個月高速增長,而且流量池的擴大并未干擾原有的用戶心智,88VIP所貢獻的成交額也達到了同比雙位數增長。
流量和供給都具備之后,二者能否實現高效匹配考驗著淘寶的機制。為此,從今年2月價格力策略啟動以來,淘寶已先后形成五星價格力體系、“以價換量”的流量機制以及配套的工具體系。
基于此,淘寶的低價生態逐步形成,雙11的全面增長也驗證了淘寶在低價策略上的成功。
除了低價戰略之外,此次雙11店播出現了爆發式增長,成交過億的店鋪直播數量創紀錄。
根據淘寶官方數據顯示,今年雙11全平臺58個破億直播間中,店鋪直播占比超過6成,451個店播成交破千萬,預售期4小時內首次出現成交破億的品牌直播間。
店播大漲的背后,是消費決策的依據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直播電商的不斷滲透,讓消費者越來越不滿足于主圖、商品詳情頁的信息量,更加需要與品牌、商家的實時互動。
此次雙11就可以看到,直播電商進入下半場,店播毫無疑問是未來的增量。
而淘天有著天然的基因。
本身淘寶直播就與其他平臺不同,并非走單品邏輯,而側重在于全店動銷和用戶資產,因此淘寶店播可以形成品牌私域,把潛在用戶和新用戶轉化為老用戶和會員,形成留存復購。
而私域也正是推動此次雙11全面增長的新引擎之一。
在低價時代,私域對于品牌的作用更加重要。用戶對品牌的忠誠度,成為支撐品牌溢價的最大因素之一。
今年以來,淘寶在打通店鋪和店播,提升品牌私域經營能力上有一系列動作。
一方面,放開私域最低價,私域價格不再影響商家的大促權重,讓商家運營各類用戶的空間得到拓展。另一方面,推出“店號一體”,打通短視頻、直播、圖文、買家秀等場域與店鋪,并且面向所有商家開放會員運營權限。雙11期間,淘天平臺總商家會員規模相比去年同期增長近30%,會員帶來的成交額連續幾天翻倍增長。
可以看到,淘寶新出現的三個增長引擎,都根源于消費習慣和消費決策的變化,也是淘天集團CEO戴珊的“用戶為先、生態繁榮、科技驅動”三大戰略,在雙11的具體體現。
雙11十五年了,但雙11“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