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超級LP來了
錢在哪里,眼球就在哪里。必須講,這家LP來頭氣派,提振信心。它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特首李家超在2022年《施政報告》中宣布設立,即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HKIC)。又因這一投資公司為特區政府主導,花名很容易猜,就叫“港版淡馬錫”。
近日深港金融機構風險合規與金融科技圓桌論壇上,香港投資推廣署金融科技主管梁瀚璟就透露了這樣一個信息:
HKIC有望在今年年底開始項目投資,目前其負責的團隊已與近40家基金公司商談合作可能。
其實,一個月前,HKIC的招聘已經在業內引發熱烈關注。據悉,此前,HKIC正在尋覓風險管理副總監和IT運營經理,并曾公開招聘CEO。
而我比較感興趣的,是李家超先生此前的一句話:“我們也不只為賺錢,因為這個是扶持香港長遠發展的基金。所以將來的發展路線如何,我們會讓其運作一陣子再總結經驗,希望更發揚光大。”
具體地說,是第一句話:我們不只為賺錢。
翻譯一下,我們首先想賺錢。
之所以被市場抱有如此之高的期待,理由大概在于,對于我們的GP們來說,“手里有錢,又想賺錢”的LP已經如此難得了不是嗎?
620億港元,項目投資即將啟動
HKIC把“香港增長組合”(220億港元)、“大灣區投資基金”(50億港元)和“策略性科創基金”(50億港元),以及為吸引重點企業來港落戶而新成立的“共同投資基金”(300億港元)納入統一管理,總規模620億港元(約80億美元)。
今年2月份,香港政府公布HKIC董事會成員,涵蓋11位一線相關政府官員和社會及商界領袖。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擔任董事會主席,其他成員包括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等人。
令GP興奮的是,擁有620億港元的超級LP,目前正與近40家GP接觸。據梁瀚璟透露,HKIC有望在今年底開始項目投資。
梁瀚璟稱,作為特區政府負責金融科技的官員,他和香港金管局及其他部門的同事到世界各地進行調研,希望學習好的投資模式。最后發現,深圳河對岸,成立于2017年的深圳天使母基金的模式就非常值得借鑒。
“深圳天使母基金目前規模100億元,通過投資80多家GP,已經投資了來自28個賽道的超過1000個項目,太棒了!于是我們的團隊效仿深圳天使母基金,在過去半年接洽了內地和海外超過40家不同類型的投資基金,如果一切順利,年底就能投出一些項目。”梁瀚璟表示。
梁瀚璟透露,目前HKIC主要選定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和高端制造業這四個賽道,一是投早期項目,二是投資GP。
HKIC的投資模式是什么樣的?
主要分為兩類:直投和間接投資,劃分的界限為1億美元。如果項目在1億美元以上則由相關GP(基金一般合伙人)負責,不同的賽道會對接不同的GP。1億美元內的項目則由HKIC直接投資。
據悉,自2022年10月官宣成立以來,HKIC的進展飛速。
除了目前正在接觸合適的GP外,已有不少機構向其提交投資計劃書,包括金融科技企業。
香港財庫局局長許正宇就稱,公司連同財政司司長辦公室轄下的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已與一些有興趣的機構開展初步洽談,未來會根據董事會訂定的投資準則考慮作出投資。
再造港版“淡馬錫”?
看完這個來自香港政府的超級LP的來龍去脈,自然最容易聯想到的就是“淡馬錫”。
淡馬錫作為新加坡財政部100%控股的專業化國有投資機構,成立于1974年,在全球PE圈聲名顯赫,對新加坡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有著頗為重要的影響,其獨創的準公共投資性質的“淡馬錫模式”也成為了許多國家爭相學習的標本。
香港作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城市之一,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國際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擁有一個充滿活力的金融科技生態系統,以此為HKIC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土壤。
那么,打造一個港版“淡馬錫”,HKIC是否能夠復制淡馬錫的戰績?
就這一問題,李家超表示:“我們也不只為賺錢,因為這個是扶持香港長遠發展的基金。所以將來的發展路線如何,我們會讓其運作一陣子再總結經驗,希望更發揚光大。”
當然,大家口中所謂”再造一個淡馬錫”,更像是對HKIC的一種期許和激勵。
作為一個政府主導的投資基金,投資目的肯定不能只考慮投資回報。若追求長期回報,市場化基金顯然更適合達成這一目標。除此之外,大多數人會認為,建立一個好的投資環境以引導行業發展是政府投資機構的主要目的。
香港金發局主席李律仁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如果是為了這一目的大可不必專門成立一家公司,香港政府已有不少其他舉措可以達到這一目的。
成立HKIC最重要的目的,其實是為了與全球其他的主權投資人,政府養老基金交流展開合作。在他看來,與全球的主權基金攜手,與他們交朋友,共同投資,解決共同的問題,是HKIC最應該著力的。
以此為發力點,HKIC的任務就是通過物色投資機遇,策略性地推動目標產業發展,長遠提升香港的競爭力和經濟活力,并賺取投資回報。
起碼就投資鏈條來看,港府想做的基本框架已經有了,流動已經開始,并且香港準備的供給,也遠不止于一個“淡馬錫”。
投中網上半年著重介紹過香港在家辦方面的動作。當時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和投資推廣署也是辦了一場會,討論了家族辦公室的兩大目標:為財富保值并實現長遠增長,同時推動社會和社區普惠共融發展。
當時,港府瞄準了資產規模在2.4億港元(約合3000萬美元)以上的家辦,準入、稅收、政府支持,能給的優惠、政策都給了,甚至定了個引進200家家辦的目標。
所以,香港的的構想遠不止于香港,打造“淡馬錫”本身也不是目的,更大的訴求就包含在港府這一年的組合拳里,應該注意的是,這給了國內投資基金,尤其是有志于“繼續賺錢”的市場化基金的一針強心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