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門口,全是去看項目的軍工VC
西工大被軍工賽道的 VC 們盯上,已經不是一兩天了。
" 軍工賽道看,北京有北航、陜西有西工大。尤其是航空航天這幾年火了,這兩所大學輸出的人才確實非常多。" 張強是北京一家軍工機構的投資人。
" 以前相關賽道就業非常專,我的同學們都去了研究院以及各類研究所。但是十多年前這類院所主要就是那幾家,還都在沈陽等地。" 張強直言," 現在,隨著制造業崛起,陜西、南京以及長三角一帶也都崛起了。"
細數西工大輸出的人才,可以說覆蓋了航空航天等領域。比如,新型 " 飛豹 "" 殲轟 7A" 總設計師、大型運輸機 " 運 -20" 總設計師唐長紅就畢業于西工大。
隨著軍工賽道在近兩年走熱,VC 們開始更加關注早期軍工機會。為了更好的捕捉院校專家創業的機會,投資人們的目光緊盯著西工大,希望在更早的階段,拿下團隊。
01 軍工 VC,涌向校園
有大批軍工投資人已經蹲守在校園。
" 現在軍工項目的投資邏輯也趨向于消費和醫療。" 張強直言," 大家投資的都越來越早了。"
背后的原因是,軍工類項目越來越貴。
有幾個線索:
首先,市場上具備投資價值的賽道越來越少。自 2018 年以來,整個投資行業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募資端的緊張,讓投資人們更加珍惜子彈,投出去的錢,都花在刀刃上。
隨著消費短暫的輝煌之后,市場上能投資的賽道停留在醫療、制造為首的硬科技、軍工等領域。
其次,伴隨著可投賽道更加集中,項目的爭搶開始變得火熱。
" 十年前,我們去參會碰見同行,別人都奇怪‘還有專門投軍工的呢?’。現在不一樣了,幾乎頭部機構都有了投軍工賽道的專業化團隊。"
一些剛入門的機構舉著熱錢進來,在投項目的時候,還處在 " 學習 " 階段,這導致他們更加盲目的去看項目、投資項目。頭部比較明確的項目被瘋搶份額。
行業發展到了關鍵時刻。經過幾十年積淀與投入,我國軍工行業已經基本具備了 " 內循環 " 的技術基礎和物質條件,不少專業人士認為,未來 10 到 15 年將是武器裝備建設的收獲期和井噴期。
" 軍工行業的需求側和供給端正在發生若干方面的重大變化,我國國防建設和軍工行業發展將迎來規模性快速增長和結構性轉型升級,在數量、質量和結構三個維度都將展現出實質性的重大變化和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張強直言," 從供給側看,軍工國企通過深化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民參軍企業困境已過,成長天花板大幅抬升,并因其規模的低基數,表現出更大的業績彈性;從供應鏈看:加強供應鏈的安全性和完善性,加快突破核心技術和關鍵環節的卡脖子短板問題 , 確保產業安全和戰略主動;再從產能看,當前處于產能擴張早期,預計民企擴張意愿更強、擴張速度更快,成為行業快速擴產的重要力量。"
各類因素疊加之下,更多機構開始投中早期的軍工項目。
而縱觀軍工類項目,出發的方式相對統一:要么是體制內創業、要么是海外歸國創業、再者就是研究院所、大學團隊下海。
體制內創業項目,一般都被同樣是體制內出發的投資人攬獲一空。" 這類項目大多是工程師、技術人員,他們下海后并不太懂投融資,但是同樣是體制內出發的投資人,不僅懂老同事、懂技術,還懂資本,能比較好的幫助這類項目。"
北方某重點投向航天的 VC 就是如此,創始人和團隊大多出發自體制內和院所,通過 " 同事 " 這條關系線,在早期挖掘了大批優質項目。
" 這個行業 FA 推的項目,都比較普通,或者投資人都看過了,想要找到所謂水面下的項目,還是需要有別的項目源,比如大學。"
" 我們還是希望能在項目發展最早期抓到項目,即便不投,也要持續跟蹤。" 呂一是北方某機構的軍工賽道投資負責人," 國內的一些院校已經有不少團隊在研發某些技術上非常占有優勢,雖然從實驗室到商業還有很長時間,但是我們還是樂于早一點接觸到團隊。"
" 即便導師不想創業,也許他的學生想呢?"
02 西工大,耀眼的軍工新星
就在 6 月末,因諾科技剛剛完成了新一輪融資。項目創始團隊均脫胎于西工大。
其董事長呼衛軍本碩博均畢業于西工大,目前是西工大航天學院航天控制工程系副教授,導航制導與控制專業博士,在校期間積累了高超聲速飛行器控制技術、飛行仿真等學術成果。共發表學術文章 10 篇,國家發明專利 3 項,曾發表關于現代防御技術的論文《臨近空間飛行器攔截策略與攔截武器能力分析》。
另一位創始人兼 CEO 趙勇,也是西工大校友,一直對軍工兵器很感興趣,由于專業原因,很早就開始涉及無人化領域尤其是無人機的研究,也在接觸國外的前沿技術,針對國內技術的局限性,做了許多突破性的技術研究。
自 2016 年成立起,因諾科技拿到了協同創新、中科創星 ( 其創始合伙人米磊同樣來自西工大)的首輪融資后,8 年時間,這家企業已完成融資 10 輪,16 家機構參與投資,累計融資金額超過 3 億元,今年 6 月完成第 10 輪融資后,2023 年企業或將沖擊科創板。
教授創業,從小范圍的點燃,如今已經呈現星火燎原之勢。
為了更好的、更早的挖掘項目,西工大為首的院校,備受關注。
西北工業大學(簡稱西工大)坐落于陜西西安,是一所以發展航空、航天、航海等領域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開放式大學,是國家 " 雙一流 " 建設高校,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
過去多年,西工大,書寫了新中國歷史上的多個 " 第一 ",為武器裝備研制、國防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安全可控和西部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是連續兩次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授予 " 重大貢獻獎 " 的唯一高校。
去年,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國家級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單位名單,西北工業大學成功入選。
根據建設方案規劃,全國將首批建設 100 個實踐基地。國家大學科技園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將匯聚合力,不斷強化創新創業實踐,培育孵化優質創新創業項目,培養更多 " 敢闖會創 " 的創新創業人才。西北工業大學獲批的國家級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是在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規劃、高校自主申報基礎上,經過省內公示推薦,最終由教育部審核確認。
西北工業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按照建設要求,以國家大學科技園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為抓手,繼續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帶動省內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
西工大的歷史上,已經培養了眾多優秀的人才。
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兩彈一星 " 功勛獎章獲得者——吳自良
金屬學及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2010 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師昌緒
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航工業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總設計師、副院長——唐長紅
中航工業唯一一位女總設計師——趙霞
現任中航工業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院長——李守澤
現任中航工業陜飛集團副總經理、總設計師——歐陽紹修
再如,擔任殲 -10C 飛機、殲 -10B 推力矢量飛機兩型機總設計師,殲 -20、殲 -10A/B/S、梟龍等五型飛機副總設計師的王海峰,也是西工大的校友。
而在投資圈,西工大校友同樣不少。
比如深圳國中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合伙人、CEO 施安平就是西工大 1981 級校友、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梁華為西工大 1982 級校友、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為西工大 1997 級校友 ......
在投資人校友們的資本助力下,西工大為首的院校們,正在創造出更多優秀的軍工人才。
03 西安、成都、長三角一帶都火起來了
軍工項目崛起,使得投資人更加關注那些重點培養航天航空、機械、新材料、發動機等專業的重點院校。
不僅是西工大,國防科技大學,西北理工學院,哈爾濱理工學院等國防大學,也在吸引著更多投資人的拜訪和合作。
" 過去,沈陽在軍工領域發展比較深入,最近十余年,西安一馬當先,此外,南京、成都,以及長三角一帶的軍工項目都比較多。" 呂一表示," 近年來,出差比較多的就是這些地方,他們要么是軍工發展比較好,要么就是制造業發展得好。"
陜西軍工領域發展一直是十分亮眼的。
很多人知道沿海城市在軍工領域的優勢,比如制造航空母艦的遼寧省,但內陸省份陜西,也是我國的航空、航天科研制造業大省,是我國生產運 20、運 8、預警機的地方。中國引以為豪的航天領域,重要的裝備也在陜西生產,神舟系列火箭、天宮計劃、北斗衛星定位系統的研制都與陜西有著密不可分的直接關系。
陜西是軍工大省、航空產業大省,占有全國四分之一的航空專業人才和高精尖設備,也是我國大中型飛機設計、研發、試飛、生產的重要基地,具有一批獨占性的航空產業資源。
航空航天企業選址時,備選項里一定有西安。因為西安不僅有完備的空天一體化產業鏈、龐大的科研生產力,還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誘人的招商政策。
西安擁有的航空航天產業資源、產業規模、產業產值、人才數量占全國 1/3 左右,匯聚了中航工業西飛集團、中國航天四院、航天六院、航天五院分院等航空航天企業和研究院,以及星際榮耀、銀河航天、西部超導、西部材料、三角防務、晨曦航空等極具發展潛力的民營企業。在授權專利方面,西安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授權專利總數占全國的 7% 以上。
除了陜西之外,四川也是軍工大省。過去,業內曾流傳一個對比 " 中國軍工實力最強省份是哪個?陜西省和四川省誰更強一些。"
四川和陜西一樣,是一處易守難攻的戰略要地,我國將眾多尖端軍工產業放在四川省也有這個原因。四川最具代表的軍工企業當數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也就是軍迷口中的 " 成飛 "、" 成洛馬 ",在這里誕生了我國最先進的單發戰斗機殲 -10 以及最先進的雙發戰斗機殲 -20,同時成飛生產的梟龍戰機和軍用無人機也遠銷世界各地。四川還是我國最重要的核工業研究基地,原子彈、氫彈等核武器的都誕生于此," 綿陽九院 " 便是國家唯一的核武器研制生產單位。四川也為我國高尖端國防武器提供理論、技術、設計、試驗和生產支撐,是國家強軍戰略的重要保障地。
年初,軍工投資人紛紛趕往成都。
在成都軍工項目的名單上,有不少資歷深、能力強的名字。
比如始建于 1958 年的航空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這家主要生產航空武器裝備、民機零部件的核心生產企業,成飛的明星機型包括殲 5、殲 7、梟龍、殲 10、殲 20 等,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殲 -10 飛機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在民用飛機方面,成飛還承擔了大型客機 C919、新支線客機 ARJ21、大型水陸兩棲飛機 AG600 機頭的研制生產;也是一家行業領先的民機大部件供應商。
再如成都銀河動力,是上市公司中兵紅箭重要的民品生產基地,占地面積 20 萬平方米,是國家定點生產內燃機核心基礎件的重要供應商,在同行業中位居前列。公司具備年產包括各類氣缸套 300 萬支、鋁活塞 500 萬支。是北方通用動力集團、云內動力、中國一拖、玉柴、上柴等主機廠的供應商,產品并出口到歐美、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此外,我國最大的從事受控核聚變和等離子體物理研究以及等離子體應用開發的科研基地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同樣駐扎在成都。
但事實上,除了四川和陜西,遼寧也一直在軍工項目上有著非常深厚的積淀。
遼寧省最知名的軍工產業是它的造船業,遼寧有著名的大連造船廠和渤海造船廠,中國的遼寧號在大連造船廠改裝,中國的山東號也生產自這里。而遼寧的渤海造船廠更是中國唯一的核潛艇總裝廠,生產了全中國所有的核潛艇,為中國的核潛艇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除了遼寧的造船業,遼寧的航空制造業也同樣發達。遼寧有歷史悠久的沈飛,這里是中國殲擊機的搖籃。在上世紀的時候,中國幾乎所有的主役殲擊機都生產自沈飛。到了現在,沈飛承擔著中國艦載戰斗機的生產任務,沈飛除了現在生產的殲 15,還要承擔生產中國未來海四代艦載機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