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時代,是時候重新認識科大訊飛了
1
“智慧涌現”的大模型時代
2023年5月6日,下午兩點,在合肥市濱湖國際會展中心召開的一個發布會上座無虛席,這是中國人工智能領域領軍企業科大訊飛正式對外發布“星火”認知大模型的現場。
近些年,中國科技領域的發布會大多乏善可陳,核心原因是缺乏讓人眼前一亮的技術創新與產品創新,更多的是企業對自家產品的自我吹捧,理性的觀眾并不買賬。但這場發布會不同的是,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和科大訊飛研究院院長劉聰對星火認知大模型進行講解和演示時,現場不時傳來熱烈且真誠的掌聲與贊嘆聲。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
在這真誠的掌聲與贊嘆聲背后,正是當前風靡全球的大模型浪潮的一個縮影。
人工智能產業已經發展很多年,但一直并未出現殺手級的應用,直到OpenAI公司發布ChatGPT所帶來的震撼產品體驗,一下子征服了廣大用戶,眾多行業專家也都公認其為人工智能領域的“iPhone時刻”。
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模型,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其在文本生成、語言理解、邏輯推理、數學能力與代碼能力等領域的“智慧涌現”能力,即具備了像人類一樣觸類旁通的能力,并表現出極強的進化能力。
星火認知大模型便是科大訊飛公司對標ChatGPT研發的一款大模型產品,也在各個維度展現了驚人的“智慧涌現”能力。所以其受到認可的背后,首先便是源于大模型這個十年一遇的偉大技術變革所帶來的全新體驗。
科大訊飛在宣布自己的大模型產品發布計劃之初,其實也并不被外界看好,但發布會之后的效果遠超公眾最早的預期。除了發布會現場的觀眾反應,資本市場也給出了正面反饋,發布會之后的首個交易日,科大訊飛公司股價收報漲停板,市值高達1483.52億人民幣。
那么,科大訊飛的星火認知大模型到底有什么與眾不同呢?
2
不一樣的“星火”
在很多企業的內部經營中,雖然團隊都清晰地知道產品的重要性,但對于產品到底有多重要往往還是會有所低估。筆者認為,產品的重要性,無論用任何極致的詞來形容都不為過。
大模型領域亦是如此。科大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發布之所以取得了超預期的成果,首先是產品體驗超預期帶來的口碑效應。
區別于一些廠商發布大模型產品時的事先錄制,星火認知大模型完全采用了現場實測的發布方式,并為現場用戶開放下載體驗。其中,與科大訊飛創始人劉慶峰的演講內容相配合,科大訊飛研究院院長劉聰從長文本生成、語言理解、知識問答、邏輯推理、數學能力、編程能力與多模態等七個領域對星火大模型的核心能力進行了非常直觀的呈現。
科大訊飛研究院院長劉聰
在現場,無論用什么刁鉆的問題來考驗星火大模型的能力,它最終都能給出較為滿意的應答。正是這些頗為驚艷的應答,帶來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贊嘆聲,以及資本市場投資者真金白銀的投票。
在研發大模型產品的同時,為了能夠準確判斷自身大模型的真實水平,科大訊飛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同承建的認知智能全國重點實驗室,還牽頭設計了通用認知大模型評測體系,并與中科院人工智能產學研創新聯盟和長三角人工智能產業鏈聯盟共同探討形成了覆蓋7大類481個細分任務類型。以幫助自己去理性判斷自己的技術程度、下一步發展路徑、技術實用性,以及還有什么短板需要補齊。
經過上述評測體系的科學評測結果顯示,在文本生成和數學能力上,星火認知大模型已經在國內顯著領先,且相比ChatGPT也具有一定優勢;在語言理解和知識問答方面也達到接近ChatGPT水平,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另外,科大訊飛創始人劉慶峰還對星火大模型的繼續進化充滿信心,他在現場公布了后續的迭代計劃。其中,6月9日,星火大模型將突破開放式問答,多輪對話能力和數學能力再升級;8月15日,星火認知大模型將突破代碼能力,多模態交互再升級;10月24日,星火認知大模型將在中文能力上超越ChatGPT,在英文上達到與ChatGPT相當的水平。
3
“閉環”優勢
除了星火認知大模型在產品體驗上的超預期表現,進一步讓筆者對科大訊飛這家公司刮目相看的是,其在C端與B端應用場景上的落地成果展示。此次發布的星火認知大模型便是采取了“1+N”架構,其中“1”是通用認知智能大模型算法研發及高效訓練底座平臺,“N”是應用于教育、醫療、人機交互、辦公、翻譯、工業等多個行業領域的專用大模型版本。
發布會現場,科大訊飛發布了星火大模型賦能的教育、辦公、汽車和數字員工等4個領域的產品級成果,未來還將在其他更多領域陸續發布新的落地產品。
例如,在教育領域,搭載星火的訊飛AI學習機可以讓AI像老師一樣批改作文,像口語老師一樣實現實景對話。辦公領域,訊飛聽見可以實現錄音一鍵成稿,一分鐘按需成稿。星火與智能辦公本的結合,可以實現根據手寫要點自動生成會議紀要。汽車領域,訊飛智能座艙可以實現車內跨業務,跨場景的人車自由交流。數字員工領域,訊飛數字人基于自然語言生成業務流程和RPA腳本,可以幫助企業員工完成大量重復性工作,讓自動化滲入企業的每一個環節。上述還只是對這些產品局部功能的簡述,其完整功能的體驗會給讀者帶來更多的震撼。
在大模型誕生之前的人工智能產業,其實存在著一個較大的發展障礙,就是人工智能企業的商業化變現壓力。很多人工智能企業都是先研發技術,然后再為技術尋找應用場景與變現通道,這往往導致這些企業長期入不敷出、生存困難。
即使目前風靡全球的大模型領域也將面臨同樣問題。在開發出大模型產品之后,誰有更多的應用場景與更好的商業化通道,誰就最有可能“剩者為王”。例如,發布ChatGPT的OpenAI公司,也已經越來越附屬于微軟公司,除了資金支持,更關鍵的一個要素是微軟的搜索、瀏覽器、辦公套件與云計算等業務,為ChatGPT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與商業化通道。
目前,中國的大模型參與者,大多都還存在產品不夠成熟的問題,即使產品成熟后也將面臨著尋找應用場景與商業化變現通道的難題。而讓筆者驚喜的是,科大訊飛的星火認知大模型在產業發展早期,便完成了產品、應用場景與商業化變現的完整閉環,這將是其在未來長跑競爭中的一個巨大優勢。
對此,專業的投資機構也給予高度認可。例如,平安證券在研報中便指出,星火認知大模型與公司教育、辦公、醫療、城市、政法、工業等多產業應用場景的深度融合,將為公司發展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因此看好公司的未來發展,并給予“推薦”評級。
4
是時候重新認識科大訊飛了
《礪石商業評論》在長期的商業研究過程中,除了關注企業在財務、產品與技術等結果性領域的具體成果,更關注這些結果性成果背后的過程性要素,而在所有過程性要素中,領導人、團隊與文化至關重要。
對于OpenAI大家都已經熟知,其并不是一家傳統意義上的創業公司,而是美國一批企業家科技理想主義的產物。馬斯克等早期創始人預測未來有望改變世界的AGI(通用人工智能)必然會出現,且最有可能誕生于谷歌收購的位于倫敦的神經網絡初創公司DeepMind。
為了限制谷歌在人工智能領域的一家獨大,這些企業家希望另外創立一家不以追求利潤為目標的人工智能機構來進行制衡,以防范不受限制的人工智能所帶來的威脅,并明確提出以“將先進人工智能的效益民主化”為使命,將所有研究公開,所有技術開源??萍祭硐胫髁x帶來的凝聚力,也讓OpenAI一開始便匯聚了眾多人工智能領域的頂級人才,并帶來產品的最終突破。
星火認知大模型于去年12月15日才立項,到今年5月6日便正式發布,僅用了5個多月的時間便實現如此成績,也并非偶然,既是科大訊飛在人工智能領域長期深耕而產生的技術復利效應,也是企業家精神與技術理想主義融合的產物。
24年前的1999年,當時中國中文語音市場全部被國際巨頭控制,中國企業被掐住了技術咽喉,以劉慶峰為核心的6個中科大在校大學生為了打破這種壟斷,創建了科大訊飛,并提出“中文語音要做到世界最好”的愿景,這種初心與OpenAI的創建有不少相似之處。
一方面是技術理想,另一方面科大訊飛創始人劉慶峰也展現了一位優秀企業家的戰略與組織能力。其在融到第一筆資金之后,就帶領團隊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壓強式的研發之中。當時團隊有一句口號,“燃燒最亮的火把,要么率先燎原,要么最先熄滅”。此次星火大模型的命名,便是源自這句口號,寓意星星之火、必將燎原,也代表著科大訊飛創業至今一脈相承的技術初心。
目前,科大訊飛在業務上不僅搶回了中文語音70%的主流市場,還完成了“平臺+賽道”的系統布局,并實現了規?;?。“平臺”主要指核心人工智能技術平臺,“賽道”指在智慧教育、智慧辦公、智慧醫療、智能汽車、智慧服務與智慧城市等垂直產業賽道的深耕。
在組織上,科大訊飛構建了一支成建制的、行業頂尖的研發團隊。例如,主導此次星火大模型研發的主力部隊多是85后、90后,技術領導者劉聰也僅是1984年出生。這支團隊既年富力強,也多在一線擁有10年以上的專業研究經驗,其中有兩位員工甚至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榜單,這是中國乃至全球科技領域的最高榮譽。
技術理想主義的文化基因與成建制的全球頂尖研發團隊,為大模型的研發提供了技術保障。“平臺+賽道”的戰略布局,讓科大訊飛在大模型領域的技術突破,可以順利地轉化為商業成果。
如果說過去24年的披荊斬棘,讓科大訊飛生存下來,并做好了迎接人工智能產業爆發的所有準備,那么隨著大模型這一“iPhone時刻”的到來,是時候對其進行一次新的重估了。兼具產業“天時”,技術“地利”與團隊“人和”的科大訊飛,有望成為中國科技產業下一個10年最值得期待的企業。
猜你喜歡
科大訊飛:2024年營收233.43億元,毛利同比增長18.7%至99.5億元
現金流創下歷史新高,截至2024年末,全年經營性現金流凈流入24.95億元,同比增長超6倍。訊飛星火4.0 Turbo正式發布,7項“第一”引領大模型規模化應用落地
7個第一,11個首發,訊飛星火放大招,大模型規模化落地可期!科大訊飛半年報“答卷”:營收毛利雙增、戰略聚焦7+3、人費雙控提質增效
得益于在基礎大模型等方面堅定投入,科大訊飛產品質量和競爭力不斷提高,在持續鞏固其人工智能國家隊產業地位上進一步奠定扎實基礎,繼續發揮AI行業壓艙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