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和電氣營收接連下滑、股價“腰斬”,廚衛行業不香了嗎?
剛剛過了“430”,又到了企業上交答卷的時候了,萬和電氣也不例外。
4月28日晚間,萬和電氣就提前上交了兩份答卷,可謂一份比一份糟糕。2022年萬和電氣實現營業收入66.28億元,同比減少11.9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加53.53%至5.5億元;但到了2023年一季度,營收、利潤均同比下滑,且降幅在擴大。
反映在資本市場上,萬和電氣財報發布后的第一個交易日股價下降1.47%至8.71元/股。若將時間進一步拉長,自2022年9月以來萬和電氣股價一直在回調,由9月末的最高價15.69元/股下跌至目前的8.43元/股,股價近“腰斬”,市值“蒸發”超50億元,目前市值63億元。
資料來源:富途牛牛。
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一般是熱水器行業旺季,萬和電氣為何會與行業走出“剪刀差”?
01
營收持續下滑,出口拖累短期業績
據公開資料顯示,萬和電氣成立于1993年,成立之初便一直圍繞廚衛電器主業展開發展,致力于成為世界級品牌的燃氣具專家和具高效、節能、環保的生活熱水系統供應商,主營業務為廚衛電器產品的研發、生產和主售,2011年順利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目前萬和電氣作為國內熱水器、廚房電器、熱水系統專業制造先進企業,旗下“萬和”品牌已成為廚衛電器行業公眾認知度與美譽度都較高的主流品牌之一,在順德、中山、高明、合肥等地擁七大生產制造基地,年產能超過1500萬臺。今年4月,根據全國大型零售企業商品銷售調查統計顯示,“萬和”燃氣熱水器榮列2022年度同類產品市場綜合占有率第一位,“萬和”燃氣熱水器已連續十九年獲得此項桂冠。
然而,在國內經濟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下,萬和電氣同樣略顯吃力。
據2022年財報顯示,萬和電氣實現營業收入66.28億元,同比下降近12%。背后的原因不外乎是受到了國內經濟及地產周期下行、家電行業終端需求受損、主營業務出口景氣度降低等影響。
分產品來看,主力產品“生活熱水”營收同比下降5.67%至32.67億元,占營收比重49.28%;“廚房電器”營收同比下降18.78%至28.07億元,占營收比重42.35%。
分地區來看,萬和電氣國內銷售同比下降3.08%至40.53億元,而出口銷售同比大幅下降23.29%至24.55億元,成為拖累短期業績的罪魁禍首。
與大多數企業深陷增收不增利不同的是,萬和電氣在營收下滑的條件下仍實現利潤增長。
2022年,萬和電氣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5億元,同比增加約54%。對此,萬和電氣解釋稱,一方面,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和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并根據市場需求適時調整不同銷售渠道的費用投入占比,產品毛利率同比有所提升,同時持續提升內生增長動力,通過技改、工藝優化等手段,進一步提效降本;另一方面,受出口銷售業務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動影響,匯兌收益同比有所增加,2022年度影響金額約為1億元。
在“利潤換規模”肆虐下,萬和電氣并沒有隨波逐流,因而毛利率回升明顯,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就拿“生活熱水”來看,毛利率基本維持穩定,近兩年均在31%左右;再來看“廚房電器”,雖然2022年毛利率提升明顯,由2021年的12.5%提升5.2個百分點至17.7%,但仍明顯低于主力產品,競爭力只能算一般。
02
選擇大于努力,品牌形象岌岌可危
在新經濟時代,萬和的選擇是主品牌強化高端、時尚、專業與品質內涵。然而,事與愿違的是,萬和電氣涉及的投訴量居高不下。
根據新浪旗下消費者服務平臺顯示,萬和電氣有關的投訴量超430條,亂收費報高價、熱水器質量問題、銷售騙局等屢見不鮮。
資料來源:黑貓投訴平臺。
據一位消費者投訴稱,“新房裝修在淘寶萬和官方旗艦店買了燃氣熱水器,3月裝修完要出租發現無熱水,燃氣熱水器不顯示工作,三角閥漏水,賣家客服不作為,一直核實,沒有具體方案,檢修師傅告知新機風機不轉,沒有帶匹配的風機,后聯系售后告知風機上海無貨,要從廣東寄來上海,從報維修到處理,兩天了都沒有快速解決的方案。”
無獨有偶,還有消費者反映稱,“當地實體店經銷商處購買萬和品牌壁掛爐,使用過程中出現故障,經銷商不處理質量問題,撥打萬和官方售后電話,委托無任何資質的第三方收費維修后故障未排除,不接電話,多次溝通萬和售后不處理不回復,導致制備故障至今,嚴重影響正常生活,現要求萬和廠家就是處理設備故障并退還不合理收費,對自己售后問題正確面對并道歉。”
除了產品質量問題外,萬和電氣欺詐銷售也是消費者投訴的重點。
一名消費者投訴稱,“今年5月2日兩次接到電話,邀請參加萬和對老客戶答謝會,在福建省莆田市半島酒店舉辦,叫我領禮品,去了那才知道是萬和的講座,推銷萬和凈水器,以送贈品,讓我們留下聽他們推銷標價6999的凈水器,現活動價3980元,送一堆贈品,只限6個名額。期間又是做實驗又搬出央視,說航天人員用的就是這機器,當時在現場完全被他們的宣傳套路給蒙騙。回家一查全是這種套路。所謂的萬和3980元凈水器,淘寶天貓0成交,根本就不好賣,而且還是帶水罐的,不是一體的,會有水源二次污染,不像宣傳講得那樣直接引用。3980元完全可以買知名品牌高端凈水器一體機,誰會買他這種,贈品也不值錢,羊毛出在羊身上。當時現場付款后,沒開發票只有銷售憑證。”
信任的建立需要很久,但是卻可以一瞬間坍塌。萬和電氣如果對消費者的投訴依舊置之不理,品牌形象必岌岌可危。
03
股東減持、實控人被警示、子公司資不抵債,煩惱不斷
除了經營難題,萬和電氣還面臨間接控股股東減持股份的問題。
去年9月,萬和電氣發布公告稱,間接控股股東萬和集團擬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其股份223萬股,占總股本的0.2999%;本次大宗交易所減持的股份均為萬和集團直接持有的部分股票,不涉及通過控股股東萬和投資(萬和集團全資子公司)間接持有的股票。
資料來源:萬和電氣官網。
據悉,上述減持計劃實施前,萬和集團直接持有萬和電氣股份6388.20萬股,占其總股本的8.5909%,通過控股股東萬和投資間接持有股份22054.50萬股,占總股本的29.6591%,上述合計持有股份28442.70萬股,占總股本的38.25%。上述持股均為無限售流通股。
受此影響,萬和電氣當日股價漲停,報收13.89元/股,但隨后就連續大跌,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日收盤價格跌幅偏離值累計達到20.75%的交易異常波動情況。
此外,萬和電氣實際控制人之一、副董事長盧楚隆還收到廣東證監局警示函。
去年10月,萬和電氣發布公告稱,盧楚隆收到了廣東證監局出具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關于對廣東派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盧楚隆、盧宇軒、朱龍華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涉及未計提模具攤銷費用、未及時確認管理費用、未及時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營業成本核算不準確、預計負債及營業外收支核算不準確、少計其他權益工具權益變動損失、未及時披露業績預告修正公告等問題。
資料來源:萬和電氣官網。
其中,派生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盧楚隆未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182號)第四條的規定履行勤勉盡責義務,對派生科技上述違規行為負有主要責任。
針對上述情況,萬和電氣表示,“盧楚隆表示接受廣東證監局的監管措施決定,將引以為戒,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學習,提高規范運作意識”,同時進一步補充到,“本次監管措施不涉及萬和電氣的生產經營、規范運作、財務管理等情況,不會對萬和電氣的生產經營、規范運作、財務管理等方面產生不利影響”。
不過,公司也有好消息,今年3月不論是國內廚熱出口呈現一定的逐步回暖趨勢,萬和電氣能否扭轉頹勢尚需市場給出答案,我們拭目以待。
猜你喜歡
萬和電氣被資本“爆炒”,市值暴增30多億,連發股價異動公告
萬和電氣發布了關于股票異常波動的公告,公告稱萬和電氣連續兩個交易日收盤價格漲幅累計達到了20%以上,波動期間公司核心股東并未出現買賣股票的行為,也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