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光發展:面臨退市危機,楊鏗父子還能力挽狂瀾嗎?
在2023年新年致辭中,藍光發展董事長楊武正感慨說,2023年我們會面臨更艱巨的挑戰。春節剛過,藍光發展的挑戰就來了。
1月30日,藍光發展(600466.SH)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虧損219.37億元,上年同期虧損138.34億元。
“本期業績預虧的主要原因系經營虧損、減值計提?!彼{光發展表示,受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以及公司債務風險影響,本期完成售房履約義務并納入結算的項目銷售毛利較低,以及各項運營支出、美元債匯兌損失等因素影響,2022年預計產生經營虧損約58億元。
同時,藍光發展還計提了約160億元的減值損失。此外,因債務風險影響,報告期法院對部分債務糾紛判令公司承擔違約金及罰息,藍光發展估計計提營業外支出約6億元。
來源:藍光發展公告
與此同時,藍光發展提醒,如公司2022年度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為負值,將觸及《股票上市規則》規定的對股票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情形,公司股票將在公司2022年年度報告披露后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藍光發展表示,雖然支持房地產行業穩定健康發展的政策陸續出臺,但政策落地以及向市場的傳導需要一定時間。另外,因自身債務風險尚未得到完全化解,公司經營情況及融資環境未得到改善。
IPG中國經濟學家柏文喜稱,今年在行業政策整體轉向的情況下,如果樓市能夠盡快回暖、實現行業復蘇,房企盈利環境會有所改善,如果回暖幅度不夠、速度過慢,房企盈利與流動性還將繼續承壓。
截至1月30日收盤,藍光發展股價報1.17元/股,最新市值35.5億元。
“川企一哥”短暫的千億旅途
藍光發展是一家有著30余年發展歷史的老牌房企,2019年突破千億大關,2020年迎來高光時刻,連續兩年躋身千億房企俱樂部,2021年開始出現債務危機。
事實上,在2015年上市之前,藍光發展創始人楊鏗就曾喊出“九年破千億”的目標,并帶領公司走上加杠桿疾馳之路。
上市后,藍光發展營業收入加速增長。2019年,藍光發展實現營收391.94億元,較2015年175.98億元增長122.71%;實現凈利潤41.59億元,較2015年9.54億元增長335.95%。
在業績上漲的同時,藍光發展債務規模也明顯增加。2019年,藍光發展債務總規模為1627.7億元,較2015年448.93億元增長262.57%。其資產負債率也連續四年在80%以上。
2019年10月,藍光發展旗下物業公司藍光嘉寶(2606.HK)在港交所上市,楊鏗坐擁“A+H”雙資本平臺。
僅過了一年,藍光發展遇到危機。2020年10月,因與平安一筆十幾億元融資未按約定日期還款,平安在內部對藍光融資進行了限制。此后,多家金融機構對其做出資金收緊動作,藍光發展暴雷的征兆開始顯現。
2021年6月11日,藍光發展公告稱,控股股東藍光集團持有公司1.55億股無限售流通股被執行司法凍結。6天后,公司持有的全資子公司藍光和駿股權被司法凍結。
一個月后,藍光發展又接連發布兩則控股股東股份凍結的公告。與此同時,藍光發展被爆出部分債務逾期,截至2021年7月8日,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到期未能償還的債務涉及本息金額為24.84億元。
之后,債務逾期金額越來越大。截至2022年10月31日,藍光發展累計到期未能償還的債務本息金額合計392.48億元(包括銀行貸款、信托貸款、債務融資工具等債務形式)。
對于債務逾期原因,藍光發展表示,因受宏觀經濟環境、行業環境、融資環境疊加影響,自2020年年度末至今,公開市場再融資受阻,經營性現金流回速放緩,流動性出現階段性緊張,加之部分金融機構提前宣布到期,導致公司出現部分債務未能如期償還的情況。
出售資產、跨界光伏,自救成效如何?
為化解公司債務風險,藍光發展全力協調各方積極籌措資金,其中就包括將一些優質資產擺上貨架。
2021年3月,藍光發展以49.64億元轉讓旗下藍光嘉寶服務65.04%股權給碧桂園服務。
同年12月,藍光發展將旗下全資子公司重慶煬玖商貿有限責任公司100%的股權轉讓給金科地產,價格僅為1元。本次交易標的凈資產為14.84億元,涉及三個房地產項目。
盡管以1元出售,但藍光發展表示,此次交易通過承債式收購,在出售資產的同時能夠降低公司負債約91.91億元。
2022年10月,藍光發展旗下位于重慶兩江新區的藍光國博山項目被拍賣,起拍價10.31億元,申請拍賣人是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涉及債權為5.8億元。
除了出售資產回血,藍光發展還嘗試跨界光伏領域。2022年8月12日,成都歐藍光伏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為1億元。
在歐藍光伏背后有兩大股東,即廣東歐昊和藍光發展,兩者分別持股70%和30%,其名字便是取自于歐昊的“歐”和藍光的“藍”。
來源:Wind
不過,藍光發展董秘在互動平臺上表示,成都歐藍光伏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尚未實繳,目前,相關資源及技術人員尚未配備,尚無合作項目,后續存在著不確定性。
除此之外,由于股票質押違約,藍光發展控股股東藍光集團所持公司股份也不斷被司法拍賣。
今年1月30日,藍光發展發布關于控股股東所持公司部分股份被司法拍賣結果公告:本次被司法拍賣的股票為公司控股股東藍光集團持有的4516.77萬股,占藍光發展總股本的比例為1.49%。
另據公告顯示,僅2022年12月26日至2023年1月20日,藍光集團所持公司股份被司法拍賣累計成交的股份數量就達1.7億股,其中1.25億股已完成股份過戶登記。
截至2023年1月20日,藍光集團持有藍光發展股份4.2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3.85%,待本次拍賣完成過戶登記后,藍光集團所持股份將變更為3.75億股,占總股本的12.36%。
楊鏗的“切割”和楊武正的臨危受命
楊鏗生于1961年,在上世紀90年代初創立了藍光。在藍光發展遭遇股債雙殺后,楊鏗將所持藍光發展的股份“清零”,并辭去董事長職務,將權杖交予“95后”兒子楊武正。
2021年6月1日,楊鏗轉讓手中最后的1.69億股公司股份給藍光集團。轉讓后,藍光集團持股比例上升至58.31%,而楊鏗不再直接持有藍光發展股份。
3天后,藍光發展發布公告稱,楊鏗辭去公司董事長職務,公司董事會改選楊武正為董事長。至此,楊鏗在藍光發展沒有任何持股,加上此次的辭任董事長,楊鏗和上市公司做了徹底的切割。
有業內人士表示,假設在目前藍光發展的這些債務中,楊鏗有連帶擔保責任,他拿自己的信用去為上市公司融資。那么如果一旦還不上錢了,楊鏗只會有其個人的訴訟,現在切割之后不會牽連到上市公司。
來源:藍光發展
在接過“帥印”一個月后,“因公司經營發展需要”,楊武正又兼任總裁一職。身兼兩職,再加上藍光發展目前面臨的局面,楊武正的擔子不輕。
藍光集團認為,從楊武正的履歷、優勢與經驗儲備,以及在關鍵情況下過往所做出的業績來看,相信其有能力帶領公司走出困難并穩步發展。
公開資料顯示,楊武正生于1995年,于2020年4月出任藍光發展董事,2020年底,楊武正出任公司常務副總裁、首席運營官,分管投資體系、經營體系。之后,楊武正出任公司副董事長。
楊武正的接班恰逢藍光發展多事之秋。地產行業持續下行,藍光發展出現利潤率下降、銷售額增長瓶頸,并且面臨著艱巨的財務挑戰,楊武正可謂是臨危受命。
楊武正接任后,藍光發展再融資受阻,到期融資無法續作,多筆債券違約。但藍光發展并沒有“躺平”,不斷地轉讓旗下生物醫藥、物業賽道的資產,以及各地樓盤項目股權。
楊武正為人低調,很少出現在公眾場合,只有在公司內部的講話中才能看到其名字。楊武正明白只有帶領公司渡過劫難,才是證明自己的最好方式。
來源:藍光發展官網
盡管目前面臨持續虧損和退市風險,但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以及部分房企的自救表現,讓楊武正和藍光發展看到了希望。
近期,有部分房企通過債務重組迎來發展機遇,如華夏幸福、大名城、冠城大通等房企預計2022年凈利由虧轉盈。
另外,華夏幸福境外債協議安排重取得英格蘭及威爾士高等法院裁決通過。重組之后,華夏幸福將有近八成金融債務完成重組。這是自去年富力地產重組美元債之后,國內房企首次實現對境外債“以股抵債”的重組交易。
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認為,隨著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今年房地產市場將筑底回穩,2023年房企盈利壓力或有緩解,行業收并購重組也將會加速上演。
猜你喜歡
預虧220億的藍光發展漲停,有退市與無實控人風險,地產股要起飛?
2月28日,作為2月收官之戰,包括新華聯、萬通發展、華發股份等在內的不少A股地產股,都在盤尾迎來一波拉升。藍光發展:前三季度營收腰斬,凈利降3.5倍,逾期債務已達215億
近日, 四川藍光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藍光發展)發布2021年第三季度報告。逾200多億債務壓頂,四川地產龍頭藍光發展股價年內跌6成,回到10年前
四川地產龍頭藍光發展持續走跌,盤中跌近3%報1.95元/股,總市值59億元。成交額744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