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付費用戶超4000萬,平安健康依然難“止血”
2022年8月18日,平安健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股票簡稱“平安好醫生”,1833.HK,以下簡稱“平安健康”)公布2022年中期業績報告。
報告期內,平安健康總收入達28.3億元,毛利率提升至27.3%;凈虧損4.258億元,相比于去年同期的8.79億,減少了51.6%;付費用戶數快速增長至超4000萬,相較于2021年全年增加4.8%。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虧損大幅收窄,但這已是平安健康第八個虧損年頭了,成立至今累計虧損金額超60億元。
近年來,平安健康風波不斷,管理層震蕩、虧損進一步加劇,市值也從兩年前的千億巔峰,下滑至如今的兩百多億。被稱為“互聯網醫療第一股”平安健康,何時才能開始賺錢?
企業健康管理服務成為新引擎,付費用戶數超4000萬
報告期內,平安健康過去12個月內付費用戶數環比增長約200萬。
公司打造“易企健康”2+4企業健管產品體系,包括“體檢+”、“健管+”等豐富內容,按需為企業員工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解決方案。
其中,某央企長期使用平安健康“易企健康”企業員工健管服務后,已有效解決部分員工所在地區就醫不便等問題,合作至今人均咨詢達2.8次。
與此同時,平安健康持續挖掘平安集團管理式醫療模式的經驗和資源優勢,實現與金融業務的雙向協同。
其中,圍繞與平安人壽共同推出的“臻享RUN”服務,平安健康全面、針對性地升級一站式醫療健康服務解決方案,升級后用戶服務滿意度超98%。此外,公司還針對平安銀行及其他綜合金融渠道用戶,推出名醫問診協助等一系列服務,協助合作渠道更有效拓客和黏客。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累計服務企業客戶數749家,過去12個月內付費的企業員工與企業的客戶超過200萬,金融端付費用戶數超過3300萬。
連年虧損,依賴“輸血”
平安健康2018年公司從平安集團分拆,于港交所獨立上市,被稱為中國互聯網醫療第一股。
2020年4月15日,公司的市值突破千億港元大關后,接著又在同年8月飆升至1500億港元。
但一切風光背后,卻無法改變平安健康年年虧損的事實。
2015年到2021年,平安健康的虧損金額分別為3.24億元、7.58億元、10.02億元、9.13億元、7.46億元、9.5億元、15.38億元。
盡管已從集團中剝離分拆,但平安健康目前依然離不開平安集團扶持。平安健康似乎是“平安集團”的好醫生,要靠著平安集團輸血續命。
2022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上半年,公司的注冊用戶數達4.4億,相較于2021年全年增加了4.2%;付費用戶數快速增長至超4000萬,相較于2021年全年增加4.8%。
這其中,來自平安集團插件占比46.5%,也就是說平安健康的用戶以及付費用戶,接近一半來自母公司的導流。
2021年,平安健康關聯交易收入27.17億元,營收占比37.05%,2020年關聯交易收入25.16億元,營收占比36.65%。平安健康依賴集團扶持的發展模式,一直以來便遭受了諸多詬病。
報告期內,平安健康的醫療服務毛利率環比提升13.3個百分點,醫療服務收入占比提升至40%。
公司致力于打造以家庭醫生為核心,以專科醫生為支撐的醫療健康服務生態,上半年家庭醫生服務的人均發起咨詢次數達14.5次。
截至2022年6月30日,平臺上已積累來自20個科室的近4.9萬名內外部醫生團隊及健身教練、營養師和心理咨詢師,可全面覆蓋用戶的醫療及健康需求,患者五星好評率穩定在98%以上。
同時,平臺累計簽約名醫超1500名,與專病中心相輔相成,共同提升專業醫療服務能力。
平安健康表示,公司自步入戰略2.0深化期以來,穩步落地“管理式醫療+家庭醫生會員制+O2O醫療健康服務”三大模式。
高管團隊生變,困境仍待解
資料顯示,近年來平安健康高管人員離任數在不斷增加。
去年的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一則3名高層人員辭職的公告也一同被宣布。姚波、蔡方方及劉鑫由于個人工作安排原因,分別提出辭任董事,自2021年8月24日起生效。這三位人員均為平安健康“元老”,在公司上市之初就已經任職。
從營收層面來看,與同在港股上市的京東健康和阿里健康相比,平安健康的后勁略顯不足。在上個財年,阿里健康營收205.8億元,京東健康營收為307億元,平安健康的營收微73.34億,在營收體量上,平安健康已經全面落后。
在本次的業績發布會上,在被問到公司的盈虧預期時間節點,平安健康并沒有明確回答。
在被問到健康服務火熱和整體營收下降的原因,首席財務官臧珞琦表示,公司從去年四季度起就聚焦在支付意愿強的客戶渠道,調整了關聯性較弱的業務,比如商城類業務,導致了健康板塊和整體營收的下降;不過公司抓住了新引擎,結構優化后未來有更廣闊的上升空間,長期的盈利性毋庸置疑。
前不久,由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局辦公室聯合制定的《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試行)》公布,引發了行業震動。對平安好醫生這類頭部互聯網醫療平臺而言,監管細則會不會影響到公司的業務發展?
以AI診斷為例,監管細則規定醫生接診前進行實名認證,確保由本人接診。對此平安健康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方蔚豪在會上表示,平安健康從未獨立使用過AI進行接診,AI僅作為提升醫生效率的助手,公司堅持輕問診模式,差錯率極小。
在互聯網醫院層面,方蔚豪表示公司堅持嚴格質檢,目前平臺的醫院、醫生注冊資質完全符合細則所要求的的規范。從業務層面來看,平安健康并未越線。
“我們相信作為賽道中先行企業,在不斷規范過程中,也會從中受益。”展望下半年,方蔚豪表示,公司將持續深入洞察企業端和個人端用戶訴求,用心做好產品打磨和服務提升。
猜你喜歡
互聯網診療出新規,平安好醫生大跌,年內市值蒸發超1300億港元
平安好醫生盤中大跌超3%報32.9港元/股,總市值378億港元。半年凈虧損逼近去年全年,“平安好醫生”3年虧了近35億
今年的2月17日,平安好醫生創下148.5港元/股的歷史性新高,此后股價一路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