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河南投資,VC很猶豫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最近因為“爛尾房”全國多地引發房地產停貸,而河南成為停貸項目最多的省份。與此同時,河南等地村鎮銀行“取款難”事件持續發酵近3月,也一度引發公眾對河南金融監管的關注。
河南,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稱,是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而今天,在各類質疑聲中,河南創投還在積極發。
7月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南省推進企業上市五年倍增行動實施方案》,明確自2022年起5年內,力爭每年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20家,實現河南上市公司總數突破200家。
上市公司數量和質量是展現一個區域經濟實力的重要指標。截至7月7日,河南在滬深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已有94家。其中,市值最大的公司是牧原股份(002714.SZ)達到3314多億。與之相對的,企業背后的河南創投勢力,除了本土基金數量大幅增加,基金規模和成長能力也在蓬勃崛起。
截至2021年,河南全省各類私募股權、創投基金機構156家,總規模876億人民幣,包括百瑞創投、華夏海納、中原前海、中金匯融等一批本土優秀創投和基金機構。此外,還有像深創投、達晨、聯想創投、高榕資本等大批知名VC/PE機構涌進河南投資,各類孵化器基金總額達16.93億元,投融資總額59.34億元,獲得投融資企業共3965家。
河南創投行業近年來的成績有目共睹,雖然不及部分沿海省市,但河南私募股權發展無論數量還是規模都存有巨大空間。從目前河南上市公司來看,不少企業股東名單中,都有本土引導基金的身影。
有投資人表示,“河南私募股權基金對市場的貢獻和價值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河南投資,金融體系的各種條條框框,也大大限制了投資機構的想象空間和創新空間。很多好的項目,并沒有得到好的支持,沒有表現出顯著的投資價值。投資也講究因地制宜,那些具備走向全國的河南優質企業,還需要借助本地基金和更多省外基金的培育后走得更遠。”
01、500家上市公司“小目標”背后,VC/PE收獲投資機會
河南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稱,是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人流、商流的交匯中心。境內目前有高鐵、高速、航空以及“海上絲綢之路”,四路并進。
截止去年,河南GDP在全國排位中常年穩居在全國第5,但上市公司總數列全國第12位。即使放在中部六省(安徽、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山西),河南的上市公司數量也僅能排在第4位。加快推進全省企業上市掛牌工作已經成為河南一項亟待攻克的政績。
在此次上市公司“倍增行動”中,河南省明確將要遴選一批信息技術、新能源裝備、大數據融合創新、半導體、現代生物醫藥等引領性產業集群企業和“兩高六新”(成長性高、科技含量高,新經濟、新服務、新農業、新材料、新能源、新商業模式)企業、制造業頭雁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納入資源庫。
自2022年起5年內,河南省要力爭每年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20家,實現上市公司總數突破200家。其中,新三板掛牌企業突破500家,省定重點上市后備企業突破1000家,中原股權交易中心上市后備板、基金板、“專精特新”板掛牌企業突破2000家。而且注冊地和主要生產經營地在河南的企業申請在上海、深圳、北交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的,河南省分階段給予200萬、150萬、50萬獎勵。
企業在獲得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認證時就已經符合相應上市標準,可以說科創板及北交所切實提升了PE/VC基金的退出效率。根據測算,科創板/北交所預計能給投資專精特新的基金帶來額外67.44%的IPO機會。
而就在一個月前,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剛剛公布2022年河南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名單,1183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但這些企業背后,私募股權機構的滲透率并不高,僅在20%左右。換句話說,更多優質企業有待PE/VC挖掘。
比如,氣凝膠復合材料企業泛銳熠輝,2022年先后獲得過深創投、達晨財智,前海母基金、智慧互聯電信方舟(深圳)創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農開產業等戰略投資。
康寧特在2018年登入新三板,此前獲得過河南創投、新安財富投資。河南創投是由河南省建設投資總公司、南陽鴨河口發電、中原信托、河南天冠、焦作市投資公司、河南正和實業、新鄉市建設投資、鄭州高新國有資產管理共同出資設立。主要投向信息技術、生物制藥、新材料等領域,直投項目包括蔚林股份,中原利達,鴻盛數碼,廣通電子光源,銀金達,康寧特,仕佳光子,日立信。
但也有投資人指出,河南的企業普遍存在質量不高、效益不強的問題,這也是河南需要借助各路資本亟需解決的難題。
02、產業基金崛起,1500億怎么投
VC/PE在第三次科技浪潮中,從清潔技術、機械制造、金融、半導體及電子設備、電信及增值業務、生物技術等行業的熱度變遷發展過程中可謂功不可沒。而河南在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中隱藏的巨大投資機遇,為吸引創投也在積極研究出臺各類相關產業政策。
進入2022年,河南省相繼出臺《河南省促進天使風投創投基金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河南省數字經濟政府引導基金設立方案》《河南省生物醫藥新材料政府引導基金設立方案》及《河南省促進創業投資發展辦法》等重要政策文件。
其中,《實施方案》聚焦4大領域,提出16條舉措,將全面發展天使風投創投主體,在生物醫藥新材料、數字經濟兩個重點產業賽道設立省級政府母基金,鼓勵鄭州、洛陽等有條件的省轄市設立創業投資和天使投資引導基金,并依托國有企業大力發展天使風投創投基金,加強與省級引導基金對接合作,推動創新資本與實體經濟融合。力爭到“十四五”末,推動河南省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總規模突破3000億元。
截至去年12月,河南各類私募股權、創投基金機構達156家,總規模876億元。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的公開數據,河南省備案基金管理人數量在全國排名第18。
今年2月,河南省政府官宣設立河南省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同時還宣布設立省級總規模1500億元的新興產業投資引導基金,并將與市縣、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出資設立省級科技研發計劃聯合基金。
與此同時,河南省產業基金頻頻成立。2月,鄭州市宣布打造中部創投之都,將引入3-5家契合鄭州市產業發展的頭部基金管理機構,撬動各類社會資本,設立不低于200億元的市場化母基金或創投基金,引導全國優質資源及產業資本投向鄭州有發展潛力的實體企業,爭取帶動有效投資500-1000億元;3月,河南投資集團匯融基金與元禾辰坤舉行簽約儀式,合作設立河南省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規模為150億元;4月,平頂山市產業投資基金正式簽約,兩只100億產業基金宣布設立;5月,總規模300億元的河南省鐵路產業投資基金首期財政出資20億落地;同時,鄭州市設立不低于100億元的重大項目引入專項基金,緊抓國家產業轉移、央企外遷等政策機遇,承接重大項目引入。
根據“十四五”國資國企發展規劃,河南省要促進國有資本向重要行業、關鍵領域集中,如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明確河南投資集團、河南農開公司、中原豫資控股集團作為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主體,整合設立1500億元規模的新興產業投資引導基金和150億元規模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撬動社會資本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
河南省大力發展天使、風投、創投基金的決心可以說絲毫未曾掩飾。無論是千億母基金的設立還是一系列配套文件的出臺,都在頂層設計層面,為基金發展打造良好生態。
不過,也有投資人直言,“河南基金業中多數仍屬于綜合基金,還沒有形成比較完整的賽道投資理念。”
基金和產業之間是聯動的,如果沒有形成協同效應,就會出現產業和基金都不活躍的現象,進而限制了市場中基金的數量和基金的覆蓋能力。“河南省內引導基金多為政府引導基金,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要給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更多包容,提升河南基金的活躍度,加快打造基金與產業之間的協同生態,助力河南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全國不少地方國資競相希望通過資本參股的形式,設立基金和參股上市公司,不少公司紛紛發布“招募令”,積極引進投資經驗豐富的創投機構人員參與投資管理,并對這些人才賦予較高的投資決策話語權。但這種投資大都有一個條件,就是被投資方需要等值將資金投向本地產業,或在本地投資建設相應資金規模的產業鏈項目。
03、唯有河南餐飲,散發濃濃資本味兒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龐大的市場規模下,消費升級潛力巨大。而近兩年一眾新興河南知名餐企在資本的助力之下快速崛起。
去年1月,蜜雪冰城獲得20億元A輪投資,由美團旗下龍珠資本領投,融資完成后,蜜雪冰城估值超過200億元人民幣。3月,鍋圈食匯宣布完成3億美元D輪融資,由招銀國際領投,投后估值超過20億美元。6月,巴奴毛肚火鍋完成超5億元新一輪融資,由CPE源峰資本領投,日初資本、高榕資本等跟投。此外,還有消息傳出,高瓴核心團隊曾調研河南快餐領軍企業——姐弟倆土豆粉。
自2020年開始,預制菜猶如一夜春風,為餐飲行業帶來滿園春色,更帶來了資本競逐的萬億新賽道。從去年開始預制菜火出圈,包括廣東、山東等多地紛紛出手搶占預制菜產業高地。而在前不久,河南省也不甘落后安排和部署未來3年內省預制菜產業發展工作重點任務,力爭總規模破600億元,實現三年翻兩番,搶占全國預制菜市場。
以河南農開產業基金投資公司下屬鴻博資本來看,自2019年起,就與原陽縣政府平臺公司原陽金豫河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合作設立原陽縣鴻博返鄉創業服務有限公司,在基金直接投資、聯合投資、供應鏈金融服務等方面進行了深度合作,有力地支持了雨軒股份、禾勝合、蓮菜網、九豫全、鄧記、黃掌柜等原陽縣優質企業的發展,對原陽縣產業發展及社會就業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而河南食品工業的新軍們,也在準備預制菜領域“大展拳腳”。例如,在新鄉原陽縣,以蝦滑為主要產品的河南海味爾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金杯,正躊躇滿志準備上馬產業園二期項目,在中餐預制菜領域一較高下。截至目前,包括方一坤胡辣湯、彼酷哩烤魚、建業艾美酒店等河南餐飲企業,紛紛進入或擬涉入預制菜領域。
餐飲業是一個現金流充裕的行業,很多經營者之前的認識是:能自己賺錢,就不要拿風投的錢。但隨著中國各個產業資本化的加速,頭部餐飲品牌的認知也在悄悄轉變。再加上去年疫情的沖擊,很多人開始意識到資本化是企業提升自身競爭力和安全性的有力工具。
多家投資機構投資人認為,雖然我國預制菜市場尚處于初步發展階段,行業發展速度較快。但同時由于行業進入門檻較低,中小企業數量較多,規模企業數量偏少,尚未出現引領市場的大規模龍頭企業,行業尚屬藍海。
但無論如何,今天的河南在大力呼喚創投擁抱創投,只是一些頂層設計如果不做更新,即使是有心的VC也無力走進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