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財報:13年來首次年度盈利,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5月26日晚間,阿里巴巴集團發布最新財報,阿里云全年總收入在抵銷跨分部交易前和抵銷后分別為1001.8億元和745.68億元,并實現了13年來首次年度盈利。阿里云EBITA利潤從去年的虧損22.51億元大幅改善為今年的盈利11.46億元,是中國唯一實現盈虧平衡的云服務商。
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表示:“盈利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這是對阿里云長期堅持技術投資的回報。我們將繼續投入,尋求新的技術突破。經過十多年的高速增長,阿里云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追求更健康、更可持續的增長。阿里云將聚焦底層技術和核心產品競爭力的打造,發展可持續的合作伙伴體系,深入推進云釘一體和國際化策略。我們相信,堅持長期主義,投資未來,將為阿里云帶來更長遠的市場競爭力。”
數據顯示,以抵銷跨分部交易后口徑計算(扣除來自為其他阿里巴巴業務提供服務的收入),阿里云營收規模從2015財年的12.71億,增長到2022財年(2021年4月到2022年3月底)的745.68億,8年增長57倍。在用戶規模上,阿里云付費客戶數量超過400萬,其中包括62%的A股上市公司。
財報中表示,阿里云的核心壁壘則在于自研的核心技術,以及阿里巴巴集團對科技研發的持續投入。過去十年,阿里云以飛天云操作系統為核心,建立了自研芯片、服務器、計算、存儲、網絡等軟硬一體的新型計算體系架構。2021年,阿里巴巴發布了第一顆CPU芯片倚天710,這是一顆因云而生的芯片,是阿里云推進“一云多芯”策略的重要一步,將應用于阿里云的數據中心。
據了解,飛天是中國唯一自研云操作系統,將遍布全球的數百萬臺服務器連接成一臺超級計算機,單集群可達10萬臺規模,千億級文件數,EB級別存儲空間。2018年,飛天獲得中國電子學會15年來第一個科技進步特等獎。
同時,阿里云先后推出的“云釘一體”戰略,以及發布“無影”云電腦,將云的使用形態推向更易用的界面,以及更個性化的設備終端,加快傳統IT向云計算轉移。
此外,走向全球也是阿里云保持技術領先和市場領先的重要策略。過去一年內,阿里云新增了五座數據中心,分別位于印尼、菲律賓、韓國、泰國和德國。截止目前,阿里云在全球27個地域運營著84個可用區,擁有亞洲規模最大的云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