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集團:凈利潤增22.9%,自主品牌、新能源車貼錢賺吆喝?
3月31日,廣汽集團發布2021年財報。報告期內,廣汽集團總營收為757億元,同比增長19.82%;歸母凈利潤73.35億元,同比增長22.95%,這也是廣汽集團自2018年之后首次實現盈利正增長。
此前,廣汽集團歸母凈利潤在攀升至2018年109.03億元的高峰之后,在2019年-2020兩年間連續下滑,分別為66.18億元、59.66億元。
截至4月1日收盤,廣汽集團A股報收11.25元/股,上漲0.18%。
對于歸母凈利潤的止跌回升,廣汽集團副總經理王丹在受訪時表示,廣汽集團從2019年起開展降本增效,通過材料的技術降本以及采購環節的商務將本,降低成本上升帶來的影響,從而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正增長。
事實上,廣汽能夠實現盈利能力反彈,最大“功臣”仍為集團旗下兩大日系合資品牌。財報顯示,2021年廣汽集團聯、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達到114億元,同比增加19.2%。
但實際上,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兩合資公司,在過去一年并未實現銷量的高位增長,其中廣豐同比增長8.23%,廣汽本田則同比下滑約3%。不過報告期內,廣汽本田依舊帶來了57億元的投資收益,同比增長約19%;廣汽本田則同比增長約16%至43億元。這也印證了日系車企突出的“掙錢能力”。
不過,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的產能不足問題在過去一年依舊明顯,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兩大合資公司的發展。據財報,2021年,廣汽本田、廣汽豐田的產能利用率分別達到了102.22%、120.08%。而廣汽乘用車及廣汽埃安的產能利用率僅為54.59%。
對于合營企業的依賴,一直體現在廣汽集團的發展軌跡中。長期以來,廣汽“兩田”在廣汽集團的銷量占比均達到70%左右。在2021年,盡管廣本、廣豐銷量增幅有限,但二者的合集銷量占比卻進一步加大,達到了廣汽整體銷量的75%。這讓業界好奇,自主板塊怎么了?
事實上,盡管實現了總營收和盈利能力的雙增長,但廣汽并未完成2021年挑戰年度產銷增長10%的目標,公司2021年的實際產銷增幅均在5%左右。
官方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廣汽埃安全年累計銷量達到12萬輛,相較于上一年的5.9萬輛實現銷量翻倍;廣汽乘用車則賣出32.4萬輛,同比增長約10%。
在火熱的新能源汽車概念下,廣汽埃安人氣高,但整體銷量規模仍十分有限,而“新能源”與“智能化”的產業標簽,又意味著集團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仍需要對其集中“輸血”。另一邊,廣汽乘用車雖實現銷量同比上漲,但相較于2018年巔峰時期年銷53.5萬輛,相去甚遠。
反映在財報上,兩個子業務板塊在2021年虧損進一步擴大。廣汽集團2021年并表業務虧損同比擴大13.5%至44.8億元。據券商推算,廣汽埃安的虧損在10億元左右。
廣汽將希望寄托在了廣汽埃安身上。“我們希望埃安今年9月份推進A輪融資,爭取明年IPO,最起碼融回來500億(元),500億(元)就全部投給研發基礎。”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在受訪時表示,推進IPO將有助于解決廣汽埃安體制、機制、人才的問題,從而反哺廣汽集團。
今年3月,廣汽集團通過非公開協議增資的方式,對員工及廣汽研究院人員實施激勵,同時引入戰略投資者,共計融資25.66億元。
“廣汽埃安上市有助于改變資本市場對于廣汽的估值邏輯,廣汽埃安未來一定是自主板塊的發展重點,比如把核心的研發力量剝離、并入廣汽埃安的架構內,去推動IPO進程。”汽車分析師張翔告訴《財經天下》周刊。
猜你喜歡
領跑高端豪華市場,為什么是極氪科技?
戰略力、技術力、產品力與渠道力堪稱任何一個行業最直接的四個關鍵成功要素。當極氪科技具備了這四個關鍵要素,其在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成功便水到渠成。拆解吉利新能源“陽謀”:私有化極氪如何重構“技術-品牌-市場”鐵三角?
作為吉利汽車《臺州宣言》戰略落地的關鍵舉措,此次收購不僅是資本層面的重組,更是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探索系統性解決方案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