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陜西富豪不到三年又拿下“軍工涂料第一股”
科創板迎來了一家“隱形”的硬核企業。
今日(3月7日),國內軍用隱身涂料研發商華秦科技正式登陸A股,成為“軍工涂料第一股”。此次IPO發行價為189.5元/股,開盤后,一度上漲超40%,截至發稿,華秦科技的總市值超160億元。
華秦科技成立于1992年12月,是國內最早從事特種功能材料研發的公司之一,也是國內軍用特種功能材料領域最具競爭力的企業。
特種功能材料,是指具有隱身、偽裝及防護功能的材料,主要用于我國重大國防武器裝備,如飛機、主戰坦克、艦船、導彈等的隱身、重要地面軍事目標的偽裝和各類裝備部件的表面防護。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9月,華秦科技資產總額為6.57億元,擬融資12.8億,接近總資產的近2倍。主要用于特種功能材料產業化項目、特種功能材料研發中心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華秦科技的上市,也是這位67歲的公司實控人折生陽,在拿下鉑力特之后,不到3年的時間里,收獲的人生中第二個硬核IPO。
為國防武器裝備制“隱身衣”,3年營收近9億
華秦科技是一家軍用涂料行業的“隱形冠軍”。
根據《涂界》發布的“2021中國涂料行業單項冠軍企業榜單”顯示,華秦科技摘得中國軍工涂料領域冠軍。也是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營收方面,華秦科技超九成營收來自隱身材料產品及隱身技術服務。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及2021年1-6月占營收比例分別為100%、99.77%、97.34%、95.1%。
總營收呈逐年上漲趨勢,但增速有所放緩。2018-2020年及2021年1-9月,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4756.09萬元、1.17億元、4.14億元、3.11億元,營收同比增長分別為145.51%、254.44%及67.47%。
凈利潤穩步增長,利潤率高于行業水平。報告期內,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為850.95萬元、3341.83萬元、1.64億元及1.07億元。利潤率分別為17.89%、28.56%、39.61%、34.41%。
不過,與軍工材料行業上市公司相比,華秦科技的經營規模相對較小。像可比公司光威復材、西部超導、中航高科的營收都在十幾億到二十幾億之間,凈利潤平均在2—3億元之間。
對軍工企業而言,研發是重頭戲。華秦科技研發投入高于行業均值。2018年-2021年1-6月,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557.82 萬元、1764.47 萬元、4270.98 萬元及 2788.50 萬元,占同期營收比重分別為 11.73%、15.11%、10.32%及14.16%,高于同行業均值 7.80%。研發人數增長超4倍,從2018年的57人增至2021年231人。由于軍工行業技術壁壘較高,且國外歷來封鎖技術,對上游生產公司的技術研發能力有著較高要求。
更為重要的是,公司主要靠研發獲取業務訂單。華秦科技一般先與客戶簽訂研制任務書或技術服務協議,參與客戶的產品技術方案論證或預研項目,并根據武器裝備等的技術要求進行針對性的研制、開發,并經過“試制-定型-批產”的流程,成為軍品合格配套供應商。
此外,公司也會基于對行業未來的判斷進行自主研發并向客戶推廣產品,并通過參與部隊、軍工科研院所、軍工企業等組織的招投標、競爭性談判等,獲得產品承研、承制資格。
超八成營收來自神秘客戶A集團,資金回籠慢
軍工行業相比其他行業,業務模式有些特殊性。
首先,在軍品研制階段,企業通常是零星定制,定型后批量生產,批產完成后,易形成上下游穩定的合作關系。因為批產后,相關產品即納入軍工企業的采購清單。
客戶不會輕易更換供應商,因為過程十分繁瑣。終端產品在定型時就已經對從原材料到產品的各個采購環節做出限定,如進行供應商增加或更換,則需要重新評定各項指標,對原材料樣品進行多批次產品試制檢驗。
所以,華秦科技對上游供應商依賴度較高。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向《合格供方名錄》中的普瑞新材采購靶材,采購額占比超六成,分別為94.17%、71.28%、66.70%及59.07%。
同時,批產后的主營產品毛利率會略有下降。報告期內,毛利率分別為68.07%、67.70%、65.31%及59.25%。原因是華秦科技的隱身材料及偽裝材料的核心產品分別在2019年-2020年實現定型批產,客戶采購量增幅較大,產品銷售價格有所下降所致。
其次,行業下游相對壟斷,上游生產主要為軍品,回款較慢,導致企業現金流不佳。
作為軍品的配套供應商,華秦科技超八成營收來自神秘大客戶A集團。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來源于A集團的收入占比高達99.42%、98.71%、87.94%、95.00%。
同時,A集團帶來的應收賬款增多。2018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華秦科技應收賬款分別為4061.25萬元、4800.26萬元、2.10億元、2.69億元,報告期各期末,華秦科技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及應收款項融資合計金額占當年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39.16%、125.59%、104.16%、164.66%,該比例遠高于軍工材料行業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這意味著華秦科技資金回籠速度較慢,現金流不足。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909.05萬元、-2562.74萬元、-4736.03萬元、1.10億元。不過,公司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也逐年上漲。報告期內,政府補助分別為205.56萬元、508.31萬元、903.07萬元、3462.03萬元。
67歲,手握兩個“硬核第一股”
IPO前,折生陽合計控制華秦科技60.75%的表決權。
股權關系顯示,華秦科技的13位股東中,折生陽是第一大股東、實際控制人。他直接持股30%,通過華秦萬生控制公司10.75%股份,還與兩位股東簽署了《一致行動協議》,間接控制華秦科技20%表決權。
事實上,華秦科已經是折生陽的第二個IPO了。早在2019年,折生陽就已收獲了“3D打印第一股”鉑力特。
鉑力特是首批科創板上市企業,主要從事3D打印相關的高新技術研發。目前擁有世界上最大的3D打印工廠,打印的零部件用于飛機、衛星、導彈、潛艇等,打印設備出口德國等海外市場。
從“3D打印第一股”到“軍工涂料第一股”,折生陽已經手握兩個“硬核第一股”。
1955年,折生陽出生于陜北清澗縣一個農民家庭。1977年高考恢復后,成為西安工業大學的第一批學生,學習材料科學與技術。29歲成為航空工業部陜西航空局熱工藝研究所所長,六年后,又升任陜西省科技咨詢服務中心主任。
1992年,他辭去公職“下海創業”,創辦“陜西華秦科技實業有限公司”,也就是華秦科技前身。
兩家企業都擁有很強的西北工業大學的基因。鉑力特的股東中除了包括西北工業大學資產管理公司以外,黃衛東、薛蕾均在(或曾在)西工大任職。華秦科技的9名核心技術人員中,有8人在西工大畢業或任教,包括首席科學家周萬城、總經理黃智斌、副總經理李鵬、技術部部長翟影等。
“高校系”上市公司,已經成為資本市場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據數據寶統計,截至2020年底,“高校系”A股上市公司超過50家,港股3家,新三板公司30多家,包括清華、北大,以及華中科技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哈工大、山東大學、四川大學等。
此外,陜西是僅次于京津冀的軍工大省,產業基礎雄厚。省內已有多家軍工相關企業登陸A股,相對集中在航空航天領域,其中包括航發動力、中航西飛、三角防務、西部超導、中天火箭、天和防務、晨曦航空、煉石航空、航天動力、烽火電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