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銀行系險企二季報盤點
年中已過,隨著償付能力報告的相繼披露,各家險企上半年的經營狀況也逐一展現。作為保險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建信人壽、工銀安盛人壽、民生人壽、農銀人壽、交銀康聯人壽、中郵人壽、招商信諾人壽、光大永明人壽、中荷人壽、中銀三星人壽等10家銀行系險企今年上半年合計實現保費收入1875.04億元,同比增長3.37%;凈利潤為69.9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8.18%。
具體而言,中郵人壽保費收入、凈利潤位居首位,而中銀三星人壽和中荷人壽的凈利潤還未過億元。而整體來看,銀行系險企的償付能力指標整體處于行業偏低水平。
保險公司 |
保費收入(億元) |
凈利潤 |
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 |
中郵人壽 |
620.06 |
14.66億元 |
159 |
建信人壽 |
300.43 |
9.66億元 |
184 |
工銀安盛人壽 |
237.33 |
11.14億元 |
175 |
農銀人壽 |
228.64 |
9.42億元 |
187.31 |
招商信諾人壽 |
123.59 |
9.04億元 |
159 |
交銀康聯人壽 |
113.83 |
5.78億元 |
209.82 |
民生人壽 |
71.44 |
6.00億元 |
305 |
光大永明人壽 |
69.61 |
3.25億元 |
233.58 |
中銀三星人壽 |
67.59 |
3284.7萬元 |
159.26 |
中荷人壽 |
42.52 |
6305萬元 |
176.54 |
(注:表格按照保費收入排列)
工銀安盛人壽二季度利潤暴跌9成
中郵人壽以620.06億元的保費收入和14.66億元的凈利潤一騎絕塵,領先其他險企,而中荷人壽的保費收入與凈利潤則雙雙墊底,其上半年保費收入合計為42.52億元,凈利潤為6305萬元。
不過,分季度看,10家銀行系險企的二季度表現較一季度有所回落。二季度,農銀人壽、中荷人壽和中銀三星人壽呈現虧損狀態,分別為-8374.29萬元、-3348萬元和-5566.78萬元。后兩者成為上半年凈利潤未過億的壽險公司。此外,工銀安盛人壽二季度的凈利潤也由上季度11.03億元驟降至1158萬元。
這其中,中荷人壽因去年凈利潤暴跌9成而備受關注。根據其2020年年報顯示,中荷人壽由2019年的9198.62萬元降至2020年的572.68萬元。凈利潤下滑背后,或與其管理層變更頻繁相關。
今年7月,中荷人壽官網披露稱,王健擔任公司董事長,該任職資格已經由大連銀保監局核準。而其上任董事長騫麗君已在去年10月辭去該職務,在新任董事長王健任職資格獲得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核準前,公司董事長職責由曹卓董事代為行使。AI財經社注意到,騫麗君的任職資格于2019年10月獲批,也就是說,其在任時間僅為一年。
事實上,中荷人壽的董事長在近5年內呈現“走馬燈”式更換。2016年6月,史元離任,強新成為中荷人壽更名后的第二任董事長。此后,羅亞輝(擬任)、騫麗君、王建依次接任,但在職時間都不長。值得注意的是,羅亞輝的任職資格未得到監管批復。
而在董事長之外,整個董事會成員的更替也較為頻繁。據官網信息,2020年4月,曹卓、季雨申請辭去董事職務,而由于其辭職后董事會人數低于法定人數,季雨需繼續履職到6月,而曹卓于10月則繼續被聘任為董事;劉向途、楊勇艇也相繼進入董事會。
管理層的頻頻變動也似乎為中荷人壽的經營帶來不利影響。根據今年3月銀保監會發布的保險公司銷售從業人員執業登記情況通報,2020年,中荷人壽存在執業登記基礎信息要素缺失的銷售人員數量占比為30%以上,是行業中14家有此種情況的公司之一。
而光大永明人壽也是上述提及的14家險企之一。
AI財經社梳理發現,光大永明人壽與中荷人壽相似,均面臨著管理層頻頻更迭的問題。根據其官方信息,2014年,劉珺擔任董事長,2015年7月,吳富林接棒;3年后,張玉寬、孫強相繼接任。值得關注的是,總經理一職也在2019年進行調整,劉鳳全擔任該職務。
根據銀保監會黑龍江監管局發布的通報,2021年一季度,光大永明人壽的億元保費投訴量、萬張保單投訴量均位居人身險公司前列。其前者數據為14.53件/億元,后者投訴數據為1.07件/萬張。而上述兩項指標的行業中位數分別是,2.02件/億元和0.31件/萬張。
與此同時,今年以來,光大永明人壽因欺騙投保人、虛發銷售人員績效套取費用、業務資料不真實等違規行為遭監管處罰。
中郵人壽等償付能力指標普遍較低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衡量險企履行保險責任的重要標準,償付能力指標或已成為銀行系險企的“軟肋”。根據AI財經社梳理,多數險企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處于行業較低水平。
例如,盡管凈利潤和保費收入已位居首位,但中郵人壽的償付能力指標卻較為緊張。二季度,其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較一季度提升了6個百分點,為102%;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則僅提升了2個百分點,為159%。光大永明人壽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06.97%,較一季度已經下降了26.61個百分點。
此外,光大永明人壽、招商信諾人壽在3個月內的綜合流動比率低于100%,承壓較大。上述兩險企的該項數據分別為94.47%、94.44%。
據了解,綜合流動比率為流動資產總額和流動負債總額的比值。一般而言,險企的該項數據在2:1較為妥當。對此,招商信諾人壽表示,三個月內綜合流動比率低于100%的原因為本季度末正回購余額為84億元,在計算綜合流動比率時考慮在未來一季度全部償還,導致未來第一季度出現大額凈流出。而光大永明人壽則指出,未來1年中,個別季度凈現金流為負,若出現現金流缺口,公司可使用存量現金和處置易變現資產來緩解流動性壓力。
猜你喜歡
蘇州銀行:金融科技點亮新質生產力,創新引擎驅動服務升級
蘇州銀行秉持“以客戶為中心”的一體化經營戰略,致力于通過金融科技的力量,為客戶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