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2億保底承諾還未了結,安信信托即將易主
“安信王”高天國被捕1年之后,安信信托的重組終于有了進展。
7月20日,安信信托發布重大事項繼續停牌公告,稱公司因擬籌劃重大資產出售及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公司股票(ST安信)已于2021年7月19日、7月20日連續停牌,并自7月21日起繼續停牌不超過三個工作日。
從公告來看,此次重組之后,安信信托或將易主上海國資委,但目前具體方案尚未確定。有業內人士向AI財經社分析,如果重組成功,不論是補充資金還是提振業績都有重要意義,也能給廣大投資者一顆定心丸。
作為上交所唯一一家上市信托公司,安信信托已經連續3個會計年度出現重大虧損,盡管暫時勉強繞過了退市風險,但其目前存續的1600多億元信托規模、750多億元尚未了結的保底承諾,以及80多宗訴訟,都是未來生存的極大挑戰。而在四川信托實控人劉滄龍被捕之后,二者之間的關系也愈發受到質疑。
AI財經社從部分安信信托投資人處了解到,大部分損失慘重的信托投資者都在等重組方案的正式落地,原本激進的“維權”方案如今變成了“靜觀其變”。
重組方案初步落地
在7月20日的停牌公告里,安信信托提到了兩大重要事項:
一是擬與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達成債務和解,將所持有部分資產的全部權利轉移給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用于抵償安信信托對其到期未償還債務,構成重大資產出售。
二是擬向上海砥安公司(暫定名,以最終工商注冊為準)非公開發行股票。上海砥安公司擬由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信托業保障基金等機構聯合發起設立。
安信信托提示,本次非公開發行完成后,上海砥安將成為公司控股股東,涉及公司控制權變動。公開資料顯示,參與上海砥安設立的上海電氣集團、上海機場集團均系上海國資委持股100%的實業集團,上海國盛、上海國際則是上海國資委全資控股的投資和資本運作平臺。
此外,信保基金由中國信托業協會聯合13家信托公司出資設立,“使命”之一就是參與托管和關閉清算信托公司,并通過融資、注資等方式向信托公司提供流動性支持,或在最后階段收購、受托經營信托公司的固有財產和信托財產。在此之前,信保基金已經向安信信托提供了擔保項下56.50億元流動性支持,但目前已經全部逾期。
AI財經社注意到,對于安信信托公告中提到的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債務事項,同樣是安信信托向后者的借款。2019年9月28日,安信信托與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簽訂了一份非銀行金融機構人民幣借款合同,授信金額為12億元,最終實際借款9.78 億元,由安信信托控股股東國之杰和高天國提供最高額連帶責任擔保。但截至去年年底,這9.78億元也已逾期。
事實上,早在去年5月,安信信托就表示上海電氣等企業及相關方有意對該公司實施重組,12月進一步公告稱,意向重組方已基本完成對該公司的盡職調查工作,相關各方正就本次重組開展商務談判。
有業內人士分析,此次重組方案標志著安信信托重組邁出了重要一步,從重組方背景來看也是一大利好,但具體方案能否真正落地還要繼續觀察,“(安信信托)目前的‘爛攤子’不小。”
危機短期或難解除
“曙光初現,仍需努力!”盡管此次公告中,安信信托并沒有詳細披露各方持股比例等重組細節,但很多投資人已經在“維權群”里表達了喜悅之情,并認為“已經到了兌付的關鍵階段”,原本只奢望兌付本金的投資人也開始期待利息能夠一起兌付。如果重組成功,他們手中逾期的信托產品就有了更多的兌付希望。但也有人表示不會再相信安信,且已經有理財經理提示不要“高興得太早”。
這些“散戶”投資人的本金動輒三四百萬元,最少的也有100萬元。其中某安信項目投資人通過在多次溝通會中交流得知,他們一個項目的50多個投資人就有至少1500萬元的本金未能如期兌付,之前熱情的銷售經理早已變得“敷衍”。
自2019年以來,安信信托就因為前期信托業務中存在保底承諾引發了大量訴訟。截至去年年末,安信信托涉及訴訟高達80宗,其中因提供保底承諾等原因引發的訴訟已經達到50宗,涉訴本金184.91億元,比上一年年末接近翻倍。而截至去年年末,此類存量保底承諾合計余額仍高達752.76億元。
“千瘡百孔”狀態下,公司業務難開展。截至2020年末,安信信托存續的信托項目還有248個,受托管理信托資產規模為1614.23億元。同期,公司已完成清算的信托項目47個,金額97.33億元,新增設立信托項目1個,規模只有500萬元。
去年全年,安信信托合計實現營收2.98億元,歸母凈利潤為-67.38億元,已經是連續三年虧損,再次被審計機構出具帶有保留意見的財務報告。2018年-2020年,安信信托虧損逐年擴大,合計虧損近126億元,比過去10年賺的還多。
但就在今年5月17日,安信信托公告稱停牌一天,自5月18日起撤銷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將由“*ST安信”變更為“ST安信”。對此公司表示,盡管公司2018年度至2020年度連續虧損情況,但2020年度經審計的財務指標未觸及上交所規定的財務類強制退市情形,符合申請撤銷股票退市風險警示并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的條件。有分析人士指出,從退市邊緣拉回一把,可能也是為此次重組清掃障礙的一小步。
但安信的負債已經非常驚人。截至去年年末,公司的總負債金額已經超過183億元,其中流動負債高達160億元,而非流動負債中主要是因對外擔保加上未決訴訟等項目產生的預計負債,金額達到23.11億元。而同期母公司賬面有177億元左右的資產,其中有97.33億元因為訴訟凍結、流動性支持質押擔保等原因處于受限狀態,流動資產捉襟見肘。
此前的4月30日,安信信托披露的2021年一季報顯示,公司實現凈利潤約-7.27億元,同比下降9.29%。有投資人士認為,如果年內重組不能有效推進,安信退市的命運或許仍難以避免。
高天國“兵敗”背后
目前來看,安信信托的實際控制人仍是高天國,公司第一大股東為上海國之杰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2.44%,高天國間接通過后者持股39.68%。
作為一代“安信王”,靠海南炒房發家的高天國在信托圈無人不曉。自2002年通過旗下公司拿下安信信托的前身鞍山信托之后,高天國逐漸成為這家上交所唯一上市信托公司的實控人,并在金融、地產、百貨等各大領域大展拳腳,一度將家族財富做到百億以上,在2019年的胡潤百富榜上排到336位。
但很快,安信信托就被高天國“玩壞了”,背后的原因有業務激進,也有投資失敗踩雷,但外界質疑更多的可能是風控失職、實控人資金挪用、為關聯方融資和自融。
就在日前,另一家民營信托的掌舵人劉滄龍被正式逮捕,這位同樣是信托圈“大人物”的四川老鄉,與高天國之間的關系頗為神秘。有爆料稱,安信有多筆資產計劃投向了高天國旗下的上海逸合資管,而AI財經社發現,后者2015年的股東名單中曾短暫出現四川信托的身影,當時持股比例高達26.12%,但時間不足3個月。
此外,四川信托還在2015年通過控股上海國正投資入股國之杰,而到了2017年,四川信托與安信信托互發產品已經成為業內公開的秘密。另有媒體報道,近年來劉滄龍將旗下宏達集團等多項資產做了股權出質,輸血者主要還是安信信托。從去年6月開始,四川信托TOT項目也接連爆雷,涉及未兌付資金規模已經超過250億元。
去年3月,安信信托啟動重組,隨后的6月,高天國就因涉嫌違法發放貸款罪被上海市公安局刑拘,比劉滄龍早了整整一年。但據媒體報道,因身患重疾,高天國得以保外就醫。
猜你喜歡
蘇州銀行:金融科技點亮新質生產力,創新引擎驅動服務升級
蘇州銀行秉持“以客戶為中心”的一體化經營戰略,致力于通過金融科技的力量,為客戶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