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國內首個25G DPU產品進入商業化,DPU創業公司大禹智芯完成Pre-A輪融資
致力于云計算第三引擎 DPU 產品設計、研發與服務的高科技公司大禹智芯宣布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由華義創投和奇績創壇投資,本次融資金將用于 DPU 產品的研發、生產投入以及高端人才的引入。作為國內領先 DPU 創業公司,大禹智芯在成立之初就獲得了天使輪融資,由中科創星和惟一資本聯合投資。
華義創投執行董事劉國棟表示:“大禹智芯作為業界最懂業務場景的 DPU創業公司,團隊非常踏實低調,擁有很強的趨勢把握、產品定義、芯片和軟硬件系統研發能力,通過和下游客戶的密切合作,公司產品快速迭代,在數據中心、網絡安全領域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驗證。華義創投非常看好大禹智芯在 DPU 這一新興領域的發展前景,并表示大禹智芯有望成為有力的市場參與者和領導者。”
奇績創壇創業營合伙人曹勖文表示:“DPU 是一個嶄新的賽道,隨著網絡流量指數上漲,在任何有大量流量的地方 DPU 都會是個剛需。市場前景廣闊,而且國內國外幾乎在同一起跑線,大禹智芯未來完全有機會走向世界。在這個賽道上大禹團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相信他們選取了一條正確的路徑,即從用戶場景和需求角度出發,加以自身極強的技術研發能力,在這個賽道上首先取得產品市場匹配。”
中科創星合伙人林佳亮表示:“很高興看到大禹智芯的快速發展。大禹智芯是業內最早從事 DPU 創業的團隊之一,這得益于團隊在行業內多年軟硬件開發的經歷,敏銳洞察到了未來在數據中心、網絡安全等領域的專用加速的需求,領先一步進行產品的研發和迭代。中科創星作為大禹智芯天使輪的投資方,非常看好其核心創始團隊,期待大禹智芯早日成長為該領域的硬科技冠軍企業。”
惟一資本合伙人鄭連發表示:大禹智芯核心團隊合作多年,均曾擔任阿里,美團,思科和百度等大廠高管,在業界得到了廣泛的認可。DPU 作為芯片的新興應用及未來的重要場景之一,是整個團隊再創業的絕好賽道。創始人李爽是一個非常踏實低調的 CEO,作為團隊領袖,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和人格魅力。基于對李爽及這個團隊與 DPU 賽道的深刻認可,惟一資本認為大禹有望在 DPU 這個高增長的潛力賽道中處于領先。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云計算呈現出“一橫一縱”兩個趨勢:橫向是架構模式從集中化向邊緣化發展,稱為邊緣計算;縱向是繼 CPU、GPU 之后,出現應用于數據中心的第三引擎——DPU。目前,邊緣計算的發展還難以承載大型業務,因此,大禹智芯選擇圍繞DPU這一新興賽道實現創業藍圖。
大禹智芯參加奇績創壇路演
痛點:難以滿足對DPU作為“通用引擎”的期待
DPU是繼CPU、GPU之后,數據中心場景中的第三引擎,為高帶寬、低延遲、數據密集的計算場景提供計算引擎。大禹智芯CEO李爽解釋:“如今,云計算打開了所有集群模式,集群模式意味著所有數據是流動的,DPU就是用來處理流動中的數據。這要求它具有強大的吞吐能力和處理效率,不需要存儲、處理、發送的過程,而是直接在流動中完成數據處理。” 同時,李爽強調了“通用性”:既然與CPU,GPU并列,那么DPU應該定義為“通用型引擎”。
然而,因為 DPU 產品出現之新、打造難度之高,全球市場尚未出現真正實現商業化和規模化的 DPU 產品。李爽認為,這是因為產品未能滿足行業對于DPU在通用領域的期待。他表示,國內的DPU行業還處于研發階段,國外目前只有Nvidia堅持DPU產品線的研發。但對于用戶來說,已出現的產品開放度有限,需要用DPU產品提供的框架構建自己的基礎設施單元,沒有形成通用化。
大禹智芯CEO李爽
這反映出DPU行業目前的兩大問題:一是市場理解度問題,DPU到底應該做什么?如何與計算平臺做銜接?以及對業務場景的理解;二是技術方案的選擇問題,如果場景理解出現偏差,就會導致采用的技術方案出現偏差。“DPU需要一個嶄新的單元,而不是在原來交換機或者CPU的基礎上拼湊組合。”李爽說道。
解決:從應用場景切入
硬件廠商暫時沒有滿足行業對DPU的期待,云計算廠商卻樹立起了標桿。李爽介紹,全球范圍內,AWS和阿里率先在云計算平臺上采用了自家研發的新架構,實質上都為DPU架構,處理性能、效率、綜合成本都得到了顯著提升。
這兩大“標桿”表明,DPU需要朝著兩個方向努力,一是提高虛擬化效率,二個是提升流動數據的吞吐能力,以助力數據中心網絡跨入 100G 目標。這兩家頭部公司都沒有采用硬件廠商的DPU產品,而是云計算廠商自主研發,從側面表明,DPU產品需要結合用戶的具體需求,從應用場景出發,向下構建底層體系,從而實現快速的商業化落地。這也是大禹智芯的開發思路。
大禹智芯核心團隊人均擁有十年以上云計算平臺設計、研發和運營的經驗,曾服務于百度、阿里、美團云及英特爾、思科等公司,對于云計算平臺的使用場景及基礎設施的搭建有著清晰的理解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同時,團隊作為全球首批大規模部署 DPU 的云服務商核心研發人員,積累了 DPU 產品的設計、研發和大規模使用的經驗。
產品:提供用戶友好的軟件適配性能
基于對DPU產品的理解和研發團隊優勢,大禹智芯第一代智能網卡產品——大禹 DPU 系列產品 Paratus 1.0已經獲商業用戶認可,進入生產階段。Paratus 1.0 利用可編程硬件的加速及卸載能力,釋放CPU 計算資源,大幅提高網絡、存儲等相關的數據處理能力。在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由以“計算為中心(compute-centric)”的架構向“以數據為中心(data-centric)”的架構演進過程中,為企業、電信運營商以及云服務提供商等各類型用戶,在云化數據中心、5G/邊緣計算、網關等多個領域,提供安全、靈活、易部署的 DPU 解決方案,最大程度上體現了DPU作為“通用型引擎”的強大性能。
大禹智芯參與奇績創壇的展臺現場
值得一提的是,本款產品是國內首款處理能力達25G的商用化DPU產品,處于領先地位。在傳統云計算平臺遇到挑戰的背景下,該產品協助客戶實現從物理網絡到虛擬網絡的跨越。李爽表示:“邊緣計算場景中,數據點非常多,同時每個節點的數據量并不大,導致傳統云計算平臺遇到了挑戰,通過我們的DPU單元能夠完成邊緣點的計算,同時進行監測。”
未來:助力國產DPU走向全球市場
根據Nvidia和Fungible的預測,用于數據中心的DPU量級將達到和數據中心服務器等量的級別。目前,服務器每年新增大約千萬量級,假設每臺服務器有一顆或者多顆DPU,服務器每年新增大約1500萬臺,每顆DPU如果以1萬元計算,這將是千億量級的市場規模。
面對這片“藍海”,短期內,大禹智芯將加快發展步伐,繼續完成商業化驗證,據透露,其第一代智能網卡產品很快將進行商業化發布。同時,大禹智芯將做好產品規劃,保證產品不斷代,未來3—5年,為用戶提供從硬件到軟件的全方位支持。談到長期愿景,李爽表示:“我們希望DPU能夠真正形成驅動數據的‘第三引擎’。,同時,在我國CPU和GPU落后的情況下,助力中國在DPU的發展中形成追趕超越,在全球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