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購女王”加持,募資25億元研發,華蘭疫苗IPO能否闖關成功?
華蘭疫苗自2020年6月接受上市輔導到獲深交所受理,至今已有近10個月時間。近日,華蘭疫苗再次更新了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從曝出上市消息起,華蘭疫苗一直頗受矚目,不僅因為其在特殊的經濟背景下由控股股東華蘭生物拆分而來,還因背后有兩大明星投資機構加持。不過,華蘭疫苗在資本市場也一直存有爭議。
華蘭生物實控人安康公開表示,未來三年,要逐步完成華蘭疫苗和華蘭基因上市,實現由1家上市公司發展為3家上市公司的格局。在IPO節奏放緩的背景下,華蘭疫苗能夠闖關成功嗎?安康又能實現他在資本市場上的勃勃雄心嗎?
01、華蘭拆分上市,單一產品依賴嚴重
華蘭疫苗成立于2005年,一直隸屬于華蘭生物旗下,從事疫苗研發、生產和銷售等業務。2020年4月,華蘭生物宣告稱將華蘭疫苗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拆分至深交所創業板上市。
一家醫藥企業最怕的就是沒有拳頭產品。從2009年至2021年,華蘭疫苗先是研制出全球首批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后又獨家上市了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
華蘭疫苗的核心產品就是這款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2018年,該疫苗批簽發量占全國簽發量的100%。2018年-2019年銷售收入達到6億元、9.71億元、23.46億元,占當期應收的比重達到74.84%、92.71%和96.73%。雖然這款疫苗確實賺錢,但是也不免讓投資者憂慮,華蘭疫苗是否對這一單一產品依賴性過大。
其實華蘭疫苗業績不僅存在對單一產品的重度依賴,業績波動還頗受季節影響。銷售收入主要集中在每年流感易爆發的秋冬季。
華蘭疫苗的風險提示中也提到,公司疫苗產品存在結構相對單一的情形。若市場需求出現不利波動或者其他競爭對手生產出質量更高的流感疫苗,且市場需求量沒有上升的情況下,則公司存在因產品結構單一而導致現有市場份額縮減,銷量下滑,進而影響公司持續盈利能力的風險。
截至2020年12月末,除華蘭疫苗外,國內已有金迪克等4家企業的四價流感疫苗產品獲得批簽發,另外還有多家企業的四價流感疫苗處于臨床試驗階段。
不過,2018年至2020年,華蘭疫苗的業績一直處于增長狀態,凈利潤從2.7億元高漲到9.25億元,同比增長達到146.45%。而華蘭疫苗流感疫苗的毛利率也是高的驚人,三年分別為85.38%、85.05%和89.61%,總體呈上升趨勢,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毛利率2020年更是沖上90%。
為了更好的維持競爭優勢,華蘭疫苗亟需新產品。據了解,截止2020年,華蘭疫苗研發費用累計投入2.37億元。此次,華蘭疫苗IPO也將圍繞疫苗研發和生產進行,計劃募資金額24.95億元。其中13.75億元用于對流感疫苗開發及產業化和現有產品供應保障能力建設項目,主要就是改擴建9萬余平方米的人用疫苗生產車間、增設擴建相關生產線及原料保障車間等配套設施,提高現有疫苗的供應保障能力。
此外,募投項目中還包括新型肺炎疫苗、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及多種單價、多聯多價疫苗的研發與生產。可以看出,華蘭疫苗還是很注重新產品研發。
2020年,疫情突然襲擊,華蘭生物宣布進行滅活疫苗和減毒疫苗兩種技術路徑同步研發,引發外界關注。不過,至今國內國外都有相關疫苗上市,華蘭生物的疫苗仍在“正在研發中”。“新冠疫苗研發,華蘭生物決不能缺席。”這是華蘭生物董事長安康在今年“兩會”期間說的話。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華蘭疫苗還有一款腺病毒載體疫苗完成臨床前研究及安全性評價,正在等待國家藥審中心的臨床批復,一款病毒滅活疫苗正在進行臨床申報準備。
據華蘭生物發布的公告表示,華蘭疫苗上市將實現與資本市場的直接對接,發揮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功能和優勢,從而有效降低資金成本,進一步拓展業務范圍、豐富產品線,實現跨越式發展。
02、背后投資機構,火線入股,看中什么?
華蘭疫苗是華蘭生物與香港科康于共同投資設立的公司,成立時間為2005年,注冊地址為河南新鄉,法定代表人為華蘭生物董事長、總經理安康,注冊資本1億元,其中華蘭生物持有75%股權,公司第二大股東香港科康持有25%股權。
截至2019年12月31日,華蘭疫苗總資產為17.94億元,總負債5.32億元,凈資產為12.62億元。2019年,公司收入10.49億元,凈利潤3.75億元。
通過華蘭疫苗當前的股權架構可以看到,華蘭生物實際控制人安康通過華蘭生物、香港科康共計持有華蘭疫苗85%的股權
而另外兩大股東分別是作價12.42億元持有9%的股份的河南高瓴驊盈企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簡稱“高瓴驊盈”)和作價8.28億元持有6%股份的新鄉晨壹啟明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簡稱“晨壹啟明”)。
這兩家公司都是趕在IPO消息公布前夕,華蘭疫苗引入的戰略投資者。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家公司雖然剛剛成立不久,但背靠的都是投資界有實力的明星機構。
高瓴驊盈于2020年3月20日成立,晨壹啟明也于同年3月18日成立,兩家機構相差不過兩天,注冊地均是河南新鄉。
高瓴驊盈背后是高瓴資本。作為亞洲地區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投資基金之一,高瓴資本近幾年重金下注醫療賽道,橫掃一、二級市場。據了解,高瓴資本共計投資200余個醫療健康項目,投資總額累計達到2000億元。去年僅VC/PE階段參與投資的IPO項目就有16個。
晨壹啟明背后是劉曉丹的晨壹基金。劉曉丹在業內被稱為“并購女王”。2019年8月告別華泰聯合后,劉曉丹開啟了單飛之路,創立了晨壹基金。20年輝煌的投資生涯,給劉曉丹掛帥的晨壹基金披上了圣甲的光輝。人人都在等并購女王單飛后如何出奇招,在資本市場上開拓一個新的模式。之后,晨壹基金也是頻頻與科創板互動。晨壹基金與高瓴資本斥巨資20億入局華蘭生物之初,備受外界關注。
根據公告,香港科康以華蘭疫苗138億元的整體估值作為定價依據,轉讓其持有15%股權分別給高瓴驊盈和晨壹啟明。
這樣算來,此次收購高瓴驊盈和晨壹啟明給出了較高的估值。按照凈資產來估值,溢價率很高,按照收益法來估值,138億元/3.75億元,PE為36.8倍。
如果華蘭疫苗能夠順利上市,無疑這將會成為兩家新設立的投資企業贏得一個開門紅。
自從今年開春以來,A股市場IPO的審核節奏有較為明顯的變化。此前,科創板和創業板因為實施注冊制,過審率很高,送審的公司排成隊。然而自去年12月份之后,風向發生變化,被終止審查或暫緩表決的數量開始增多。過審率從95%降到87%,讓很多送審企業心情忐忑、壓力倍增。
據《紅周刊》報道顯示,創業板企業去年整個四季度,企業從提交注冊到拿到批文平均耗時59天,相比之下,第三季度平均耗時不足19天;科創板企業成功注冊花費的時間則更長,四季度企業從提交注冊到拿到批文平均耗時66天,第三季度平均耗時僅42天。且時間拉長的同時數量也在縮減。2020年12月,兩市拿到上市批文的公司有80家,11月份拿到批文的有87家,而進入2021年,截至1月29日,只有54家公司拿到上市批文。
可見,注冊制下,更加注重IPO質量。
一般來說,企業從過審到上市在6-8月之間。顯然,在這樣的IPO背景下,華蘭疫苗的上市時間也會被拉長。
IPO節奏放緩,華蘭疫苗的新產品研發能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