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細分龍頭IPO再下一城!聯易融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
數字科技巨頭們的上市之路一波三折,金融科技細分領域涌現的龍頭企業卻捷足先登資本市場。這邊廂,國內消費金融前三甲:捷信、馬上消費、招聯金融勇奪消金第一股;那邊廂供應鏈金融 SaaS 第一股也呼之欲出,大有你方唱罷我登場之勢。
3 月 21 日,供應鏈金融科技公司聯易融通過聯交所上市聆訊。據 IFR 透露,聯易融在港獲批 10 億美元融資,預計在 3 月下旬進行招股。
領先了 0.8% 的供應鏈金融科技 No.1
據了解,聯易融是中國領先的供應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的云原生解決方案可優化供應鏈交易的支付周期,實現供應鏈金融全工作流程的數字化。
有利的監管環境以及日益增長的需求,繼續推動中國成為全球最大、增長最快的供應鏈金融市場之一。供應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市場有著巨大的機遇,越來越多的核心企業使用供應鏈金融作為其供應鏈體系內新的支付手段。
灼識咨詢資料顯示,雖然中國供應鏈金融的融資余額到 2024 年底預計將達人民幣 40.3 萬億元,但仍需要全面的數字化轉型來實現這一領域的增長潛力。機構預計,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核心企業及金融機構用于科技解決方案的總支出,將從 2019 年的 434 億元增長到 2024 年的 1642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 30.5%。
2016 年,聯易融在業內率先提供企業級、基于云端和數字化的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自成立以來,聯易融已服務 340 多家核心企業,其中包括 25% 以上的中國百強企業,并與超過 200 家金融機構合作。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在國內已累計幫助客戶和合作伙伴處理超 2800 億元的供應鏈金融交易。
按照 2020 年供應鏈金融交易額統計,聯易融在中國供應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 20.6%。不過供應鏈金融 SaaS 領域尚未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緊隨其后的螞蟻集團市占率為 19.8%、京東科技為 15.9%,金融壹賬通為 6.9%,前五大市場參與者合計占 68.9%,市場集中度相對較高。
招股書顯示,2018 年、2019 年和 2020 年,聯易融總收入分別為 3.83 億元、7 億元、10.29 億元。同期,聯易融毛利潤與毛利率都在逐年提高。
目前,聯易融對外輸出的解決方案分為供應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包括核心企業云和金融機構云)與新興解決方案(包括跨境云與中小企業信用科技解決方案)。
2019 年、2020 年,聯易融供應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處理的交易額同比增速分別為 182% 和 98.3%;同期,公司核心企業云客戶數量連續實現翻倍增長。
幕后推手騰訊
豐厚的股東背景,是聯易融向資本市場遞出的一張閃亮名片。
企查查顯示,上市前聯易融共計完成 4 輪融資,歷任投資方包括正心谷創新資本、騰訊投資、中心資本、貝塔斯曼、招商局創投、泛海投資、微光創投,2020 年 1 月的 C+輪融資引入了渣打銀行。
聯易融是不折不扣的騰訊系公司,是騰訊金融 To B 戰略生態圈的核心成員之一。
招股書資料顯示,上市前,騰訊是聯易融第一大股東,持股 18.89%;中信資本和正心谷資本則分別持有 12.03% 和 11.92% 的股份;GIC、渣打銀行、BAI 和招商局創投分別持股 9.20%、3.61%、3.60% 和 3.04%。
近年來,騰訊頻頻落子 “金融科技”。
對內,金融科技已超越社交成為僅次于騰訊游戲業務的第二大收入來源。騰訊 2020 年三季報顯示,騰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 24% 至 332.55 億元。騰訊金融科技收入來源非常多樣化:有支付、借貸、理財管理業務,還有正在發展的保險業務。在去年國內金融科技政策發生調整、經營環境動蕩之際,騰訊表示其金融科技發展策略與當下的監管環境是契合的,將會穩健推進金融科技業務的發展。
對外,騰訊也積極布局金融科技生態。
去年 8 月發布的《2020 胡潤全球獨角獸榜》讓國內 18 家金融科技獨角獸浮出水面,其中,陸金所、微眾銀行、空中云匯、聯易融、水滴等 5 家公司均為騰訊投資企業,騰訊同時是微眾銀行和聯易融的大股東,并領投了水滴的多輪融資。
外媒報道,騰訊支持的水滴公司計劃開始為赴美 IPO 展開預路演,最新估值已達百億美金,該交易可能募集約 5 億美元。
在國內,騰訊還投資了中金公司、富途證券、眾安在線等金融科技公司。
自身強大的技術和業務場景、積極的外部投資共同構成了騰訊的金融科技業務的高速發展。
科技 or 金融之問
金融公司用改名的方式增加科技屬性已經是基本操作,聯易融也未能免俗。
2019 年 8 月,聯易融進行名稱變更,從 “深圳前海聯易融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更名為 “聯易融數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當年,聯易融新興解決方案收入及收益同比增長 483.2%,同期新興解決方案毛利率同比增長 81.8%。
招股書顯示,新興解決方案是為補充和豐富現有的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而生的,數據顯示,聯易融新興解決方案的毛利率已明顯高于金融科技解決方案。
據了解,聯易融的兩種新型解決方案均包含自有資金放貸業務。其中,跨境云業務包含為供應商等核心企業提供的融資服務;中小企業信用科技解決方案則為中小供應商和經銷商提供融資。
招股書顯示,2019 年、2020 年,跨境云促成的自有資金融資交易額分別為 3.04 億、15.59 億。2018 年~2020 年,中小企業信用科技促成的自有資金融資交易額分別為 3.55 億、14.99 億、10.1 億。
截至 2018 年、2019 年及 2020 年年底,聯易融自有資金放貸的代償余額分別為 1.85 億、6.67 億、5.82 億;同期放貸收益分別為 1680 萬、9030 萬、1.001 億。
作為一家 SaaS 系統服務商,聯易融一方面用放貸增收,另一方面卻沒有投入與同業相當的研發經費。
招股書顯示,2018 年~2020 年,聯易融研發費用分別為 0.41 億、0.60 億、1.03 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 10.78%、8.55%、10.58%。而用友、廣聯達等 A 股上市 SaaS 公司去年前 3 季度的研發費用在營收中占比均達兩成以上。
即使不能和用友這樣有 30 多年歷史的全球領先云服務商相比,作為供應鏈金融科技的前三強,聯易融的對手也是螞蟻與京東這樣級別的國內科技巨頭。目前,螞蟻在供應鏈金融領域有拳頭產品雙鏈通,京東的訂單融資、現貨融資和動產融資等供應鏈金融模式也日臻成熟。
完成 2.2 億美元 C 輪融資后,聯易融的投后估值約 10.5 億美元。市場對科技類公司和金融公司估值的差別顯而易見。作為一家科技公司來說,聯易融的估值還有很大上升空間。
2018 年以來,聯易融累計虧損了 32.07 億元,想用放貸提高盈利能力也情有可原。但兩大巨頭緊追不舍,聯易融在供應鏈金融 SaaS 領域仍缺乏絕對的領先優勢。若要提高估值和市場份額,聯易融還需明確自身科技公司的定位,切實加大技術研發投入。
猜你喜歡
騰訊:2024年總收入6603億元,同比增長8%
騰訊2024年研發投入高達706.9億元;年度資本開支突破767億元,同比增長221%,創下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