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乃德生物醫藥公司上市:市值65億,啟明創投、北極光等加持
2021年3月19日晚,康乃德生物醫藥(下稱康乃德)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截至發稿,康乃德股價為18.49美元,漲幅達8.76%,市值近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5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康乃德是一家全球臨床階段的生物制藥公司,專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癥治療新藥的開發,建立了基于T細胞免疫調節功能的高通量藥物篩選平臺,與傳統方法相比,該平臺可以快速、高效地鑒別和篩選出針對相關靶點的疾病治療分子。
IPO前,康乃德曾獲得6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啟明創投、尚珹資本、RA Capital Management、北極光創投、Lilly AsiaVentures(禮來亞洲基金)等。其中,啟明創投在A、B、C三輪融資中連續加碼,是IPO前康乃德股東中最大的專業投資機構。
“上市對于康乃德來說,是一個小小的里程碑,也是公司治理的一個提升。”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對投中網表示,“我們希望康乃德借此契機進入全球自免領域的領先公司行列,并在未來幾年完成高質量的臨床研究,及產品的全球上市。”
“近年來,自身免疫性疾病藥物研發雖進展不斷,但仍有多種適應癥目前尚無滿意的藥物。”北極光創投表示,“全球市場來看,超過百億美元的市場空間尚未被滿足。康乃德生物是難得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創新藥平臺型公司。本次公開市場募集的成功將加速公司多產品線全球臨床試驗,更進一步向商業化邁進,我們非常期待公司產品對全球患者創造巨大價值。”
手握四條產品管線,機構股東背景豪華
康乃德成立于2012年,其在境內的主要主體為蘇州康乃德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并于2012年及2014年分別在美國、澳大利亞注冊了Connect US、Connect AU公司。
2017年,康乃德拿到了由啟明創投領投,北極光創投、龍磐投資、凱風創投跟投的2000萬美元A輪融資。
對此,胡旭波回憶稱,“我們和創始人團隊認識已經超過10年,之所以在公司成立4年多后投資,有一個原因是我們希望看到一些臨床數據。毫無疑問,我們投資后的4年多時間的進展,進一步加強了我們對公司團隊和產品在全球市場擁有競爭力的信心。”
在啟明團隊初見康乃德時,并沒有將其看作一家中國公司,而是懷揣能夠投資到全球頂級科學家團隊的愿景,希望其能夠研發出全球范圍內有競爭力的產品。
“我們的項目團隊當時看到了CBP-307的臨床I期數據,感覺這個藥會有很好的安全性和藥效;另外,我們判斷CBP-201市場潛力會很大。”胡旭波提到。
正如康乃德聯合創始人、董事長潘武賓博士此前表示,“康乃德肩負‘持續專注創新藥的研發與推廣,為患者提高生活品質’的使命,全力解決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過敏性炎癥中尚未得到滿足的臨床需求,造福更多的患者貢獻。”
招股書顯示,IPO前,康乃德聯合創始人兼CEO鄭偉持股13.3%,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總裁潘武賓持股19.1%,全體董事和執行官共10人合計持股32.3%。
外部股東中,顧建平、顧振其通過上海旻薈企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有12.0%的股份,啟明創投持股10.9%,尚珹資本持股10.7%,RA Capital Management持股8.2%。
截圖來源:康乃德招股書
截至目前,康乃德建立了基于T細胞免疫調節功能的高通量藥物篩選平臺,與傳統方法相比,該平臺可以快速、高效地鑒別和篩選出針對相關靶點的疾病治療分子。
基于該平臺,康乃德搭建了四條產品管線,分別為治療多發性硬化癥、炎癥性腸病和銀屑病等的小分子S1P1抑制劑CBP-307;從海外引進、用于治療過敏性鼻炎(UC)和變應性皮炎(CD)的GPCR靶點小分子抑制劑CBP-174;用于治療哮喘和特應性皮炎(AD)的靶向IL-4R抗體藥物CBP-201,以及用于治療多種嚴重的炎癥性疾病的靶向IL-33抗體CBP-233。
截圖來源:康乃德招股書
然而,截至目前,康乃德尚未獲得來自于主營業務的營收。招股書顯示,其2019年和2020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06億元、1.51億元,對應的凈虧損分別為1.69億元、7.79億元。
本次赴美上市融資,康乃德預計將此次IPO募集所得資金主要用于為候選產品(包括 CBP-201、 CBP-307與CBP-174)的研發提供資金支持、為其他發展項目的研究、臨床開發等提供資金支持等。
500億大市場爆發在即,自身免疫企業如何破局?
在醫療大賽道中,“自身免疫”是不容忽視的一片藍海。
《2020-2024年自身免疫性疾病藥物行業深度市場調研及投資策略建議報告》顯示,2015-2019年,我國自身免疫性疾病藥物銷售額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3.4%;2019年,我國自身免疫性疾病藥物銷售額超過160億元,同比增長20.9%。
受國民收入水平提升、醫療技術進步的影響,我國自身免疫性疾病藥物市場需求增長速度加快,預計到2024年,自身免疫性疾病藥物銷售額將達到500億元以上。
據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種類多,會對人體各個部位產生影響,因此其藥物種類較多,主要有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生物制劑等。
然而,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使用抑制劑、激素等傳統化學,副作用較大。隨著生物制劑研發及生產技術不斷進步,療效確切、副作用較小的生物制劑開始廣泛應用到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領域,市場份額占比不斷擴大。
正如啟明創投執行董事陳侃博士提到,“未來,企業需要開發新一代的自身免疫藥物,既能夠治療自身免疫疾病,又不會影響人體對病毒和細菌的免疫力。”
IPO后,康乃德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完成高質量的全球臨床研究。
“過去的一年里,因為疫情的原因,我們的臨床運營遇到很大的挑戰,好在公司適時調整計劃,不斷提高自己的臨床能力,度過了最困難的時候。”胡旭波告訴投中網。
其中,最讓胡旭波受到鼓舞的是CBP-201臨床IIa的數據,其顯示了比再生元的Dupixent(公認的銷售高峰可超百億美元的重磅品種)療效更好的潛力。“我們很有信心 CBP-201可以成為全球范圍內極具競爭力的重磅產品。”胡旭波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