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隔10天,同仁堂再曝嚴重違紀違法
3月4日,北京市紀委監委網站顯示,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同仁堂股份”)原總經理劉向光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劉向光生于1964年,現年57歲,曾任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等職務,2年前因“過期蜂蜜事件”,被降為普通職工。
3月4日下午,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同仁堂董秘辦,一位工作人員透露,并不清楚劉向光因何被查,“包括之前的高總(高振坤)”。
僅隔10天,曾經搭檔雙雙被查
僅隔10天,同仁堂再次曝出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消息,令這家老字號聲譽再次受損。
2021年2月22日,在劉向光之前,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簡稱“同仁堂集團”)總經理高振坤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紀律審查與監督調查。
公開資料顯示,高振坤落馬時為同仁堂董事長、法定代表人。2月22日晚間,同仁堂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將盡快召開董事會會議推舉一名董事代行董事長職務,代行法定代表人職責”。
3月4日,記者詢問同仁堂股份董秘辦目前是否已有代行董事長選出,前述董秘辦人士說:“正在走組織程序,等組織程序走完了,會第一時間公開。”追問本月(3月)是否會有消息,該人士說“不一定”。
在過期蜂蜜事件發生時,高振坤任同仁堂股份董事長,劉向光為總經理,是搭檔關系。
與高振坤被查同仁堂發布了公告不同,劉向光此次被查,同仁堂股份并未發布公告。“他不在公告事項里了,他不再擔任管理層的職務,”上述董秘辦人士對AI財經社說。至于劉向光被查是否與之前發生過的“同仁堂過期蜂蜜”事件有關,該人士表示“不太清楚,這個是相關部門在處理”。
曾陷出售過期蜂蜜重大丑聞
1982年即到同仁堂工作的劉向光,被撤銷黨內職務之時恰逢“同仁堂過期蜂蜜門”事件。
2013年5月,國家工商總局發布違法廣告公告,其中包括標注生產廠家為“同仁堂興安盟中藥材有限責任公司”的“中國足道降糖方(足浴養生方)”。隨后同仁堂發布澄清聲明表示沒有該產品,也從未委托任何單位和個人刊登該產品廣告。認為這是一起冒用“同仁堂”、“北京同仁堂”以及同仁堂集團下屬子公司名義發布的違法廣告,屬于“利用同仁堂名義欺騙消費者”。
在“足道降糖方”事件中聲稱被利用后,2018年12月,同仁堂沒能贏來澄清機會。一場“過期蜂蜜門”的大負面旋渦,直接將這個中國人都知道的百年老字號推向失去信任的邊緣。
大興區食藥局經調查認定,同仁堂蜂業2018年10月生產的涉事蜂蜜有2284瓶流入市場,按照食品安全法規定,沒收違法所得11.2萬元,沒收蜂蜜3300瓶。并吊銷同仁堂蜂業食品經營許可證,自處罰決定作出之日起5年內不得申請食品生產經營許可。
在“同仁堂過期蜂蜜門”事件中,北京市紀委市監委共問責處理14名個人,包括書面檢查1人,給予開除黨籍1人,撤銷黨內職務(政務撤職)1人,黨內嚴重警告處分4人,政務記大過處分1人,誡勉問責1人,其他5人分別給予降職、免職、解除勞動合同、調離崗位等相應處理。
其中,同仁堂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梅群被嚴肅批評,被責令向北京市委作出深刻書面檢查;同仁堂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同仁堂董事長高振坤被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同仁堂集團總工程師田瑞華被給予政務記大過處分。
北京市紀委在調查后認為,同仁堂集團沒有充分發揮在國有企業的政治核心和領導核心作用,直至同仁堂集團“內部管理混亂,對下屬企業監督管控不力”,對控股企業存在的生產經營和質量管理問題失察失責,相關企業質量管控制度虛化不落實,造成國有資產嚴重損失,對“同仁堂”品牌形象產生惡劣影響。
猜你喜歡
618調研:大促期間會選擇閃購下單的用戶不足一成
今年618,閃購平臺入局試圖從大促市場分一杯羹。當閃購“30分鐘送達”撞上“囤貨季”,這場速度與深度的對壘,究竟能對日趨成熟的年中大促帶來幾分震撼,備受矚目。京東京喜自營啟動618廠貨百補節 產業帶工廠白牌好貨優惠享不停
5月15日,京東京喜自營宣布開啟618廠貨百補節,持續對產業帶商家進行百億補貼,為消費者加碼帶來重磅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