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霸王涉非法集資,國民記憶如何走到慘淡收場?
一代人的青春可能要以一種不太體面的方式結束了。
2 月 27 日,廣東省中山市公安局發(fā)布公告稱,小霸王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集資正被立案偵查。
據了解,非法集資可能與小霸王 5 年前的上市計劃有關,具體事實還有待警方調查。而小霸王是如何從家長信賴孩子喜歡的爆款游戲機、品牌營銷的經典案例變成了如今賣貼牌山寨產品的情懷販子,還值得細細推敲。
山寨游戲機的春天
小霸王的成功起源于一款山寨產品,在版權意識尚未蘇醒的年代,這款山寨日本任天堂紅白機的產品憑借學習機游戲機一體的設計、出色的品牌營銷和明顯的價格優(yōu)勢做到了家喻戶曉、年銷量破百萬。
1993 年~1994 年,小霸王《拍手歌》廣告登上央視,并請來功夫巨星成龍代言。
1992 年~1995 年,小霸王的銷售額連年翻番,4 年間銷售額破 17 億,同時在國內占據著八成的市場份額。
但擅長模仿的小霸王品牌卻缺乏核心的技術壁壘,其山寨模式也被其他品牌套用。當后來的山寨機們給出了更低的價格后,小霸王的競爭力就不那么強了。
1995 年,正是小霸王發(fā)展如日中天的時候。有一天,傳奇的締造者原廠長段永平因股份制改革的建議未獲得上層同意,帶著六個中層領導與核心骨干出走。雖然臨走前簽下一年內不與集團在同行業(yè)競爭的協議,但不可否認的是,段永平的離開依然是小霸王由盛轉衰的起點。
1996 年被認為是世界游戲史上最值得紀念的年份,這一年,《生化危機》、《古墓麗影》、《暗黑破壞神》等重量級游戲的發(fā)售徹底改變了今后的游戲行業(yè)。也是在這一年,光盤游戲在國內開始流行,并以其遠超卡帶的存儲空間對小霸王游戲機造成降維打擊。
盡管小霸王也推出了自己的 VCD 產品反擊,但終因技術受限、經營不善僅兩年就以破產倒閉草草收場。
1996 年~1999 年近 40 億的銷售額,是小霸王最后的輝煌。
千禧年到來,小霸王接連遭遇接二連三的打擊:一是國務院發(fā)文禁止國內游戲機的生產、銷售,小霸王游戲機業(yè)務被迫關停;二是隨著好記星、文曲星等眾多專業(yè)級參與者的進入,小霸王在學習機市場的份額也被蠶食;三是隨著 PC 機的普及,功能有限的學習機已不再是家長添置學習工具的首選。
淪為品牌包租公
2004 年下半年,走下神壇的小霸王開始了構架改革,拆分為若干子公司。同時進行業(yè)務轉型,開始生產銷售電飯煲、電磁爐、手機、平板、復讀機、電子詞典、MP3 等產品。
與此同時,小霸王各種騷操作不斷:一方面,集團僅以知識產權對子公司控股,實際控制權旁落,甚至后期直接撤資并將品牌以加盟費對外出租,致使小霸王的品牌價值受損,和南極人一樣淪為各種山寨產品的品牌授權方。另一方面,小霸王前期賺得的利潤并未投入到后期的研發(fā)中而是被集團投向地產、酒店等項目上,以至于小霸王產品線雖多,卻并沒有做出第二個學習機級別的爆品。
做教育,小霸王比不過段永平后來創(chuàng)立的步步高;做家電,與有幾十年積淀的眾多老牌相比,小霸王更是個笑話。其推出的手機、平板均為當時爆火產品的高仿,部分貼牌生產的家電產品甚至因為質量不過關而被列入不合格產品黑名單。
2014 年,中國游戲產業(yè)的市場格局已歷經變遷。借著東風回到游戲市場的小霸王與阿里云合作發(fā)布體感游戲機新品 G20,多年前的情懷令不少消費者當即下單,但產品的實際質量卻讓用戶大呼上當。
沒有獨占游戲且沒有市面主流游戲的授權,依舊不妨礙小霸王做起了主機夢。2016 年,小霸王先是高調宣稱簽約美國芯片公司 AMD,共同投資 4 億元定制 VR 主機芯片,并自我標榜是中國第一家擁有高端主機芯片的公司。隨后,小霸王成立上海研發(fā)中心并獲得背后財團益華控股的注資。
造勢已畢,小霸王在 2016 年 8 月召開上市啟動大會,誓要成為 “市值超 500 億的游戲產業(yè)新霸主”。要知道,在 A 股上市 6 年多的游戲龍頭企業(yè)完美世界至今的市值才 470 億。
2018 年 8 月,經歷艱苦開發(fā)的小霸王 Z+游戲主機亮相 ChinaJoy,但在媒體收到產品樣機的一年后,Z+也未實現量產。
和小霸王 VCD 一樣,折騰了 2 年多的小霸王上海游戲公司最終解散,期間還伴隨著拖欠供應商貨款、服務費等風波。
企查查數據顯示,小霸王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累計已有 63 條被執(zhí)行人信息,被執(zhí)行總金額 2695.33 萬元,累計 11 次被限制高消費,12 次成為失信被執(zhí)行人。
就在 2021 年 3 月 1 日,小霸王文化還新增一條標的為 221.9 萬元被執(zhí)行記錄。
游戲大餅破碎
僅僅是拖欠貨款本不足以讓小霸王成為非法集資的嫌疑人,問題出在上市這件事上。
在上市啟動大會上,小霸王進行了原始股首輪增發(fā),分為股權認購與現場訂貨送股權兩種形式,都承諾上市后升值 6-8 倍。這種宣傳話術已經符合國家對非法集資的定義:單位或者個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經有關部門批準,以發(fā)行股票、債券、彩票、投資基金證券或者其他債權憑證的方式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并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資人還本付息或給予回報的行為。
另有宣傳材料稱投資人隨時可退出,若上市失敗小霸王將以 4% 的年化收益進行回購。
后來小霸王游戲業(yè)務也未能盡如人意,畫下的大餅自然也無法兌現——上市計劃最終擱淺,之前與 AMD 合作的游戲主機芯片也一直處于調試暫停階段。
盡管小霸王員工表示,自 2019 年就已經在給認購股權的代理商退還款項,但仍有多個單位和個人上門要債,以及向法院提起訴訟。
企查查顯示,自 2019 年起,小霸王文化已牽涉多達 98 起司法案件,其中,涉及多起股權投資款的糾紛。據了解,小霸王發(fā)起的股權認購總額為 3000 萬元,目前尚無相關數據顯示小霸王已退還款項總額。
早在 2020 年小霸王文化破產時,益華集團就曾發(fā)聲明撇清關系:小霸王文化只是與小霸王合作開發(fā) VR 產品的第三方公司,雙方實際已在 2019 年初停止合作。
工商信息顯示,益華百貨在小霸王文化持股 49%,益華百貨董事長也曾任小霸王文化董事長,直到 2020 年 1 月才退出。益華百貨于 2015 年更名為益華控股,益華控股和小霸王文化之間可能并不僅僅是單純的品牌授權關系。而益華控股自身也因被債權人申請清盤,目前仍處于停牌狀態(tài)。
“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終究都需用寂寞來償還。”
雖然破產和非法集資的不是小霸王本體,但不論是小霸王文化還是小霸王,無疑都已經走過了最燦爛的時刻:在籍籍無名的年代里,靠模仿和營銷出圈;在品牌知名度提升后,依然無心提升技術實力,沿用早期的低價復刻策略賺快錢,最終也只會把消費者的情懷耗盡。早先在小霸王的陪伴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的青春已結束,“時代的眼淚” 終會流干。
猜你喜歡
年內四次加倉騰訊!段永平表示:即使馬化騰現在退居二線也不會賣騰訊
段永平轉載了網友的評論并表示,“騰訊對我來說確定性確實比蘋果小不少,這也是現階段一直下不了大決心多買的原因...不過,騰訊對我而言依然是非賣品”。“中國巴菲特”段永平出手,又大手筆抄底騰訊
8月2日,段永平在社交平臺發(fā)布動態(tài)稱,如果(騰訊ADR)能到$30以下,自己會再多買一些。他分析道:從目前大家的心情看,繼續(xù)跌是有可能的。蘋果股價跌幅創(chuàng)一年新低!
6月17日消息,針對如何看待蘋果股價下跌的問題,知名投資人段永平回答稱,“前面說過了,很高興蘋果股價能跌下來,最好時間能持續(xù)久一點,回購的成本就能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