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拖油瓶到護城河,13年里京東物流做對了什么?
京東旗下或將誕生第 5 家上市公司。
2020 年 11 月,外媒引述知情人士報道稱,京東物流預計在 2021 年海外上市,估值 400 億美元左右,交易可能涉及以 40~80 億美元的價格出售 10%-20% 的股份。
近日,IFR 更新了消息,京東物流已挑選了美國銀行和高盛作為承銷商,上市地確認為香港,上市時間預計在今年第二季度或第三季度,募資金額至少 40 億美元。
這是繼京東集團、達達集團、京東健康、京東數科之后又一家推進了 IPO 的京東系公司。
超前布局
一場突發的新冠疫情催化了物流行業的競爭、創新和演變。
被譽為 “管理圣經” 的《哈佛商業評論》曾發文稱,“隨著疫情席卷全球,京東物流在特殊時期表現出的快速反應能力和穩定物資供應能力為全球物流行業提供了指引。”
面對疫情帶來的配送困難,京東物流在此期間升級了智能物流技術,通過無人車、無人機協助配送,依托早期鋪就的供應鏈系統實現了高效運轉,成功將挑戰轉變成了機遇。
此外,擁有自己的快遞物流系統也讓京東在電商平臺的角逐中優勢明顯,京東物流與京東電商并駕齊驅,先占領市場再逐步拓展。
這一切都得益于京東超前的理念。早在 2007 年,京東就力排眾議開始自建物流;2012 年 8 月,注冊成立京東物流;2017 年,京東物流集團從京東集團獨立,從企業物流向物流企業轉換;2018 年 2 月,京東物流完成 25 億美元 A 輪融資,同一年發布了全球化戰略,推出京東供應鏈、京東快遞、京東快運、京東冷鏈、京東云倉、京東跨境六大產品,并上線個人快遞業務;2019 年二季度,虧損了 12 年的京東物流實現盈虧平衡;2020 年 10 月,京東物流正式發布 JDL 京東物流科技品牌,并將組織架構一并調整為全國 7 大區域、8 個前臺和 7 個中后臺。
歷經 13 年的發展,京東物流已形成了完整的倉儲生態。截至 2020 年 9 月 30 日,京東物流運營超過 800 個倉庫,包含京東物流管理的云倉面積在內,京東物流倉儲總面積約 2000 萬平方米,存儲運營超 600 萬個 SKU 的商品,累計運送了超 5000 萬噸物資。
同時,京東物流已建立了包含中小件、大件、冷鏈、B2B、跨境和眾包(達達)在內的強大物流網絡,該網絡已覆蓋大陸地區 100% 的區縣,全國只此一家。此外,通過大數據、云計算及智能設備的應用,京東物流也打造了一個從產品銷量分析預測到入庫出庫、再到運輸配送各個環節無所不包的高效智能供應鏈服務系統。
換將疑云
目前,京東集團培育出的 3 家獨角獸企業中,京東健康已于 2020 年 12 月在香港成功上市,更以 310 億港元位列港股年度 IPO 募資額第二。而即將在科創板上市的京東數科與預計登陸港交所的京東物流都在近期集中換帥,方式是從集團內抽調高管進行空降,外界一致認為這是進一步推進 IPO 的信號。
其中,京東數科現任 CEO 為原京東集團首席合規官李婭云,在國內金融科技嚴監管大勢下,這一舉動無疑是在向監管表明自身服從管理、主動合規的態度。
不同于京東數科的人事調動,京東物流原 CEO 王振輝是因 “個人原因” 離職,CEO 一職由京東集團 CHO 余睿接替。
公開報道顯示,王振輝最近一次以京東物流 CEO 身份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是在 2020 年 11 月的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上發表演講。會上,王振輝表示,JDL 京東物流將與合作伙伴一同推動物流供應鏈數智化變革。
公開資料顯示,2017 年 4 月,王振輝開始出任京東物流 CEO,在其帶領下,京東物流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全流程無人倉及 5G 智能園區。在之后的幾年里,王振輝多次獲得物流行業年度人物等稱號。
王振輝還曾給京東物流定下兩個小目標:一是到 2022 年,京東物流收入超過 1000 億元;二是京東物流外部收入占比超過 50%。
年報數據顯示,2019 年京東實現總收入 5769 億元,其中以物流業務為主的 “新業務” 收入為 239 億元;在 2020 年初的年會上,王振輝宣布京東物流外部收入已超過總收入的 40%。
如今,王振輝功未成身已退。對于王振輝的倉促離職,京東方面未做過多解釋。外界猜測,京東物流此次換帥還意在培養年輕高管。
據了解,2008 年以管培生身份加入京東的余睿是集團中唯一一位 80 后高管,其職業發展潛力巨大,2014 年 7 月就成為京東集團最年輕的副總裁。在 2020 年初的致員工信中,京東創始人劉強東也曾將余睿作為 “有能力、有擔當的領軍人才” 來舉例。
在被任命為集團首席人力資源官之前,余睿在京東還做過上海和北京分公司物流經理、全國大家電物流中心運營高級經理。京東官網稱,在此期間余睿 “曾幫助京東物流建立行業領先地位及加速發展”。可見,由他來擔任京東物流的 CEO 絕對算不上是外行領導內行。
從京東官方的回應 “我們希望余睿先生帶領京東物流持續提升客戶體驗,繼續推動社會化物流成本的下降和行業的健康發展。” 看得出,京東物流的確對這位新任 CEO 寄予厚望。
對標蘇寧
2020 年第三季度,京東集團實現凈收入 1742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29.2%,超出市場預期;其中包含了京東物流業務板塊營收同比增長 73%,是集團整體營收增速的 2.5 倍。物流業務已成為京東平臺的一大核心競爭力,推動了集團整體營收的增長。
2016 年底,圓通、中通、申通、韻達、順豐、百世等國內快遞企業掀起上市潮,隨著競爭加劇,行業格局也不斷變化。如今,物流行業的市場份額正逐漸向頭部企業傾斜,以四通一達、順豐、京東、EMS 為代表的快遞企業占據行業第一梯隊。
而資本的投向也從廣泛布局向重點企業聚集,京東拿下中國物流史上最大單筆融資也印證了這一點。這筆 25 億美元融資的資方囊括了知名投資機構、央企乃至金融機構,為京東物流的未來注入了更多想象力。巨額融資當然是需要回報的,據傳京東物流為此簽下了三年內上市的對賭協議,若 2021 年 3 月底未完成上市,京東就要以 9.4% 年利率從投資方手中回購股份。
對賭是壓力也是動力,而上市也將進一步拓寬京東物流的融資渠道,為其拓展京東電商之外的新業務增添勇氣。
數據顯示,截至 2020 年 4 月,順豐+通達系四家公司已占據了中國物流行業過半的市場份額。而據估算,京東物流的市場占有率可能不到 5%。可與成立了近 30 年的順豐相比,承接對外快遞業務還不到 3 年的京東物流跑馬圈地的速度并不算慢。
在 2019 年底版本的上市傳聞中,京東物流估值為 300 億美元,甚至超過了當時另一個快遞龍頭企業順豐 215 億美元的市值。而現在順豐的市值已暴漲至彼時的 3 倍,有人順勢提出有智能科技加持的京東物流 400 億美元的市值是否被低估了。
開放社會化物流業務之后,京東物流免不了要與已有頭部公司有所競爭。分析人士指出,因目前有限的市占率和以企業服務為主的業務模式,京東物流真正的競品可能并不是劉強東曾公開對標的順豐,而是同樣以電商平臺自營物流出身的蘇寧物流。
2020 年,蘇寧物流、韻達、圓通借道發行債券等方式融資幾十億元以支撐曠日持久的價格戰;在中通快遞回港二次上市后,百世也傳出了赴港二次上市的消息。
與連年虧損的百世和燒錢補貼的通達系相比,京東物流對用以持續經營的資金需求并沒有那么迫切,上市更多是為了成全開放物流和智慧供應鏈的布局。不同于順豐綜合物流服務商的定位,京東物流正向全球供應鏈基礎設施服務商轉型。與蘇寧打造 “中國最大的供應鏈基礎設施服務商” 的目標相比,京東物流的夢早已沖出中國,走向了世界。
猜你喜歡
京東京喜自營啟動618廠貨百補節 產業帶工廠白牌好貨優惠享不停
5月15日,京東京喜自營宣布開啟618廠貨百補節,持續對產業帶商家進行百億補貼,為消費者加碼帶來重磅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