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山東互保危局:19家民企債券違約327億元!
01
19家企業,327億債券違約
12月22日,有消息稱,西王集團和解協議原定于12月20日支付的首期利息,目前正陸續安排打款,部分持有人已收到利息,本期利息總規模約3億元。
這家身背百億債務的山東大型民企從2019年10月發生債券違約,到今年3月成功化解債務風險,創下國內涉及資產及債務規模最大的和解案。
西王集團的危機始于“互保”。民間互保在山東非常流行,即互相擔保以向銀行申請貸款。由于涉及互保,近年來山東多家規模以上民企相繼發生債務違約,引起外界關注。
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12月23日,山東省共有49只債券違約,發行人是19家民企,違約總金額(違約日債券余額+逾期利息)為327.27億元。
在上述19家企業中,西王集團的違約債券只數和違約余額最多。
截至目前,西王集團共有12只債券發生違約。其中,8只債券實質違約,違約債券余額54.9億元;還有4只債券觸發交叉保護條款,余額為23億元。違約債券總余額為77.9億元。
另一家山東大型民企——山水水泥的違約余額僅次于西王集團,違約債券余額為68億元,名下共有5只債券實質違約。
違約債券數量位居第二的是勝通集團,名下有9只債券發生實質違約,違約債券余額為55.5億元。
行業分布上,違約企業主要集中于基礎化工行業,數量是4家。此外,金屬非金屬、食品加工與肉類、農產品行業網各有2家,電氣部件與設備、多元化工、多領域控股、紡織品、建材、貿易公司與工業品經銷商、商業印刷和綜合類行業各有1家。
從地域分布來看,19家違約企業有5家來自東營,分別是方圓有色、勝通集團、東辰集團、金茂集團和大海集團。
除了違約企業密集的東營,濟寧和淄博各有3家,臨沂和濱州各有2家,濟南、萊蕪、煙臺和菏澤四個城市各有1家民企違約。
02
“互保”火燒連營
風險主要來源于“互保”。由于互保圈中企業互相依存,一旦其中一家公司出現債務問題,其它都會被拉入泥潭。
簡單來講,“互保”就是A公司為B公司擔保,B公司為C公司擔保,C公司為D公司擔保,D公司為E公司擔保……最后一家被擔保的公司可能是A公司的擔保人。
企業愿意加入互保圈,主要是為了獲取更多資金支持,但同時也承擔著一定的風險。由于互保關系鏈錯綜復雜,鏈條上的企業們往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表示:“保,人呆也。山東民企加入互保圈,大多數是實屬無奈。你不給別人擔保,你要貸款也沒人給你擔保。如果找擔保公司還要花一筆不菲的擔保費,所以有些企業傾向于找信的過的朋友互保。當然,不排除有些是面子上抹不開,上了賊船。在這種情況下,資金鏈沒斷就沒事,一旦有一家出事了就麻煩了。”
2017年3月,齊星集團陷入61.6億元債務危機,隨著事件發酵,“擔保圈”相關企業均被卷入。由于西王集團是齊星集團的擔保方,前者信用等級被下調,債券發行也被迫取消。
彼時,在相關部門的緊急干預下,雙方擔保關系被解除,危機暫時化解。但由于西王集團還與齊星集團另一個擔保方——鄒平縣供電公司存在擔保關系,最終沒能逃過債務危機。
在東營的民營企業中,互保現象更是普遍,內外相套,盤根錯節。
東營位于黃河入海口,依靠勝利油田的帶動崛起了一大批民營企業,是一方民營經濟重鎮。2017年,東營曾有18家民營企業同時入選500強,均為石化、紡織以及輪胎等上下游企業。
聯合資信研報指出,東營互保圈可以分為核心互保圈和外圍互保圈,其中核心互保圈包括山東萬達集團、勝通集團、東辰集團、大海集團、東營方圓、海科化工、富海集團、金茂集團及墾利石化等9家企業,外圍互保圈則包括萬通石化、齊成石化以及多家資質較弱、規模較小的石油化工企業。
圖片來源:聯合資信
2018年,東辰集團陷入債務危機,風險迅速傳導至擔保方勝通集團。頗為戲劇性的是,2019年3月15日,東營中院在同一天受理了二者的破產重整申請。
“一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在此之前,東營已有3家民企500強:天信集團、大海集團、金茂集團破產重整。曾位列全球輪胎行業75強的山東永泰集團也于2018年宣告破產清算。
互保圈中企業互相依存,一旦其中一家公司出現債務問題,其它企業都會被拉入泥潭。東辰集團與勝通集團一同倒下后,山東萬達、墾利石化一度也風聲鶴唳。
03
有的“浴火重生”,有的仍在掙扎
欣慰的是,熱衷互保的上述企業倒下后,并沒有一破到底,而是紛紛踏上了化債之路。有的企業已經走出破產重整程序,迎來“浴火重生”。
12月22日,有消息稱,西王集團和解協議原定于12月20日支付的首期利息,目前正陸續安排打款,部分持有人已收到利息,本期利息總規模約3億元。
西王集團從2019年10月發生債券違約到今年3月和解協議通過,創下國內涉及資產及債務規模最大和解案,該案例還入選山東省2020年度優化營商環境十大典型案例。
大海集團則通過招募產業投資人和債轉股等方式重獲新生。2019年12月4日,東營中院依法裁定批準重整計劃并終止重整程序。
當然,不是所有企業都已走出困境,有些仍在破產重整中,如玉皇化工、勝通集團等。
據《證券市場紅周刊》12月16日報道,玉皇化工債權人申報債權金額接近420億元。和解方案中,普通債權中10萬元以下的部分一次性現金清償,最終的現金清償比例不超過12%。
12月21日,勝通集團的“老鄉”——大業股份公告擬以17億元現金收購勝通集團旗下的4家子公司。這應該是后者自2019年5月被法院裁定實質合并重整以來,最好的消息了。
天信集團、齊星集團等企業,則由當地國資施以援手。
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9月17日,有山東東營國資背景的東營魯辰投資有限公司正式接手天信集團,共計完成85.75億元天信系債權收購,持股比例達100%。
齊星集團在經過了托管、自救等努力后,最終鄒平國資拿出61.6億元償債資金,解決了齊星集團的債務難題并100%持股齊星集團。
而山水水泥、如意集團、富宇化工這些沒有破產重整的企業,還在努力化解債務。
山水水泥債券首次違約日期是2015年11月12日,目前仍在逐步清償債券本金中。Wind數據顯示,山水水泥共有28筆兌付記錄,涉及5只債券,合計兌付本金達到52.11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如意集團12月15日違約的中票,是山東省最新的一只違約債。自今年3月債券展期后,如意集團的債務問題暴露于公眾視野,昔日“中國版LVMN”跌落神壇。
圖片來源:Wind
除了12月14日、15日連續兩天債券違約,12月22日,如意集團還收到深交所中小板關注函,被要求說明向控股股東支付10.99億元款項的相關信息,可謂麻煩不斷。
此外,有些企業的債券兌付進展隱秘。今年9月,有消息稱富宇化工名下“17富宇02”應于9月18日付息,但是卻無付息、無公告、無動靜。其債券目前未有相關信息公開披露。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山東省19家企業49只違約債券、涉及違約金額逾327億元的背后,“互保圈”是繞不開的關鍵詞,值得人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