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顏悅色的年輕人還在排隊,小而美的代價是什么?
茶顏悅色進武漢的第11天,排隊還在繼續(xù)。有中午時分路過武漢天地店的網友發(fā)現(xiàn),店員在門外提醒顧客,至少還要排隊兩個半小時,以及不要從舉著奶茶的黃牛手中購買任何飲品。而在每晚7時許,茶顏悅色官微上會固定發(fā)出提醒:茶品有限,今天停止排隊了。
相比開業(yè)當天喝杯奶茶要排隊8小時,或者每杯加價100元的極端狀況,茶顏悅色的“熱度”總算降了下來。但在備受質疑、虛實難辨的排隊盛況之外,茶顏悅色走出長沙的挑戰(zhàn)才剛剛開始。
性價比的勝利?
“如果喜茶賣15元一杯,你買不買?這就是茶顏悅色(以下簡稱“茶顏”)的優(yōu)勢——CoCo和一點點的價格,喜茶和奈雪的品質。”長沙人張凱旋不乏驕傲地評價。
12月1日,被長沙人捧在手心的茶顏悅色,在隔壁武漢開出第一家門店。開業(yè)第一天,新店就因街頭千米長隊、排隊8小時,以及炒到500塊一杯的天價,登上新聞頭條。要知道,武漢入冬氣溫低至0℃,寒風吹打下,茶顏不得不為“小主們”準備熱茶和暖寶寶驅寒,并不斷“勸退”:改天再來,我們又不會跑路。
武漢人李彤(化名)說,湖北湖南兩省一衣帶水,早在茶顏開店之前, 許多學校和小區(qū)就自發(fā)組織跨城代購群,代購乘車一個半小時到長沙,一次買一百多杯,每杯收10元代購費,即便口感有損,每個群也都有三百多人。
為什么火成這樣?拋開一點好奇跟風心理,業(yè)內普遍認可的更深層原因是性價比。
食品產業(yè)分析師朱丹蓬關注茶飲行業(yè)已久,他認為,相比CoCo這些傳統(tǒng)臺式奶茶,茶顏在品質和調性上堪稱降維打擊,但相比喜茶和奈雪,又顯得親民和接地氣許多,“整體性價比就非常高”。
2018年被稱為“新茶飲元年”,眼下,茶飲行業(yè)正處于新舊交替時期。喜茶和奈雪是新茶飲的代表,資本熱捧的“新貴”,產品、門店、運營、供應鏈等皆可圈可點。但30元上下的單價,對許多人來說還是貴的。美團財報顯示,美團外賣2019年平均客單價45元,一杯奶茶價格接近一份正餐。新鮮感一過,品牌復購率和客戶忠誠度總被打了問號。
而稱霸街頭、分店開遍全國的CoCo和一點點,又難以擺脫臺式奶茶廉價原料勾兌的刻板印象,被認為不夠健康和特別。“很多人對奶茶的印象還停留在幾年前、甚至十幾年前:成本兩三塊錢,沒茶沒奶,媒體曝光,家長禁止,小孩子偷偷喝。”茶顏悅色的公眾號這樣說。
茶顏則介于這兩者之間。
相比傳統(tǒng)臺式奶茶,這個開業(yè)7年的奶茶店品牌,開店之初便具有實驗色彩。外界傳言,老板呂良愛開腦洞,一心求顛覆,所以茶顏產品拋棄被傳統(tǒng)奶茶視為“靈魂”的珍珠,采用鮮茶和鮮奶,喝時先用吸管挑堅果和奶油吃,再攪拌,最后喝茶。菜單和門店裝潢也主打國風,自成一派。“當時業(yè)內最盛行的,還是臺式奶茶卡通或簡潔的裝潢,以及用配料DIY出來的豐富口感。”有業(yè)內人士稱,茶顏可以說“跳出了那個圈子”,“別人賣奶,他賣茶”。
而相比常見于購物中心,店鋪面積動輒上百平的茶飲新貴,客單價和用戶群體,決定了茶顏在街頭巷尾,密集開店的選址方式,一條街有時開四五家。其中有些是面積小、不起眼的“麻雀店”,柜臺內只有一平米多的地方落腳,吧臺小到轉不開身。一杯十元上下的價格,即使是學生,也沒有太大負擔。“我們還是走下沉市場,游擊隊打法。”呂良曾對媒體說。
“性價比”策略能取得效果,自有其廣泛的群眾基礎。
近年,以拼多多、閑魚走紅為標志,有關消費降級的話題越炒越熱,但翻看商業(yè)報道和企業(yè)戰(zhàn)略,消費升級似乎仍是趨勢。對于這一看似自相矛盾的現(xiàn)象,《三聯(lián)生活周刊》曾撰文分析,消費升級過的人,更容易接受物美價廉的產品。他們見過好東西,有判斷力,同時對市場營銷導致的溢價頗為反感。
對于這一策略的使用,名創(chuàng)優(yōu)品、小米、網易嚴選等,都是個中高手。就在今年10月,在全球開出4200家門店的名創(chuàng)優(yōu)品,以黑馬的姿態(tài)正式登陸紐交所,首日收漲4.40%,市值超過60億美元。當時有觀點稱,名創(chuàng)優(yōu)品的上市,即是性價比的勝利。
反映在茶顏上,據(jù)虎嗅披露的數(shù)據(jù),長沙約有800萬人,平均每人每年會買兩杯茶顏悅色。茶顏幾乎壟斷當?shù)夭栾嬍袌觯醮蛳膊琛oCo等強敵。而在武漢,武漢新店開業(yè)當天,茶顏的隊伍延伸到兩個拐角外的喜茶門口。以至有網友調侃:茶顏來了,大家對喜茶的愛就消失了嗎?
小而美的代價
但硬幣總有兩面。相比品控成熟的連鎖品牌、一路狂奔的茶飲新貴,堅持小而美的茶顏悅色承受了哪些代價?
一方面當然是直營模式損失的加盟費用。數(shù)據(jù)顯示:CoCo已將布點擴展至29個省份,共有近4000家門店;一點點則擴展到30個省份,有約3000家店;蜜雪冰城則擁有上萬家門店,加盟電話一周大約1.5萬到1.8萬通。
加盟費用上,據(jù)“蛋解創(chuàng)業(yè)”2019年3月統(tǒng)計:一點點加盟費約為單店40萬元,區(qū)代100萬元;CoCo則為單店10萬元,區(qū)代150萬元,且對加盟商茶飲經驗、流動資金等嚴格要求。即便如此,機會仍然僧多粥少,一店難求,甚至出現(xiàn)“一點點加盟申請表提交一兩年,也沒有得到回復”的現(xiàn)象。
為什么不開放加盟?從茶顏方面的回應看,非不為也,是不能也。其公眾號曾寫道,好的加盟能為加盟商提供持久、穩(wěn)定的后援,有一整套的流程體系,如果實力不夠強,做加盟一定特別糟糕。“茶顏也不是所有門店生意都好,也有開砸了的,自己都管不好,更管不好別人了。”
主張“小而美”“性價比”的茶顏,對自家品控一向緊張,受到贊譽的“一杯鮮茶的永償權”即來源于此,如果因原料或店員造作的不穩(wěn)定,導致飲品口感失準,可以無條件重做一杯。
但謹慎對待加盟,也給了山寨可乘之機。在百度搜索“茶顏悅色”,排在前五位的都是虛假加盟信息。
或許是茶顏不接受加盟的宣傳太到位,假茶顏的招商話術也十分獨特。在勸說AI財經社“加盟”時,項目經理用“合作”、“內部參股”代替“加盟”,反復強調“茶顏不加盟”,且“只在長沙、武漢和常德有門店”。接著對方話鋒一轉,“但這只針對外人”,內部員工則不同。如果加入“茶顏”,從基層員工做起,經過一年半左右的奮斗成為店長,就能在繳納50萬到70萬元啟動資金后,獲得獨立開店資格。“打工”期間,工資每月3000元左右。
已經小有名氣的山寨品牌“茶顏觀色”,店員還繪聲繪色地講述,兩個品牌的老板是至交好友,由于茶顏悅色商標注冊不下來,只能開在長沙,這才委托......
至于茶顏和同樣不加盟的新茶飲頭部品牌的差別,還要從“喜茶們”正在講述的故事中尋找。
中國是茶葉的發(fā)源地,也是茶葉消費大國,擁有近五千年飲茶歷史。一次行業(yè)大會上,國茶實驗室創(chuàng)始人羅軍提到,茶在中國流行千年,一定是滿足了中國味蕾的切實需求。“我們吃慣咸食,吃甜食總是怕膩,推崇的也是甜而不膩。”近日發(fā)布的《2020新式茶飲白皮書》測算,2020年底,中國茶飲市場總規(guī)模將達到4420億元,是中國咖啡市場總規(guī)模的2倍以上。
新茶飲行業(yè)可以追趕甚至超過咖啡行業(yè)嗎?或者再具體些,茶飲行業(yè)會出現(xiàn)下一個瑞幸或星巴克嗎?這無疑是“喜茶們”的最大期盼。但落到現(xiàn)實層面,卻需要解決標準化和“第三空間”兩大難題。
和咖啡不同,茶葉并非工業(yè)文明的產物,有其更復雜、更不容撼動的品鑒門檻和文化內涵。2015年前后,陸續(xù)出現(xiàn)的新式茶飲一度令傳統(tǒng)茶葉界不恥。“在喝茶的人眼里,茶就是根深蒂固的那杯茶,加了這個,加了那個,有些人不接受,覺得不三不四。”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尹軍峰說。
茶飲標準化程度因而遠遜于咖啡。以供應鏈為例,農產品無疑是高度不穩(wěn)定的,水果、茶等原料都是非標品,即便在同一片山谷,不同山坡小氣候不同,也會影響口感。傳導至下游,茶飲行業(yè)對供應鏈依賴度高、議價權低,難以與星巴克強大的供應鏈相比較。不少品牌都經歷過原料供應不穩(wěn)定,產品緊急下架的慘劇。
怎樣才能向現(xiàn)代文明靠攏?從《2020新式茶飲白皮書》不難看出,“新貴們”不約而同將答案指向“數(shù)字化”。當下新式茶飲的數(shù)字化管理覆蓋“人貨場”,供應鏈涉及自建供應鏈、庫存管理一體化;渠道涵蓋小程序、APP;運營則涉及生產流程標準化。喜茶是大手筆投入數(shù)字化的代表之一,其團隊曾介紹,喜茶將制作一杯茶的流程,拆分成下單、貼杯、制茶、鏟冰、打杯、掛泡、加奶蓋等多個模塊,每個模塊由不同的人負責,保證產品品質穩(wěn)定。
對“第三空間”以及背后時尚生活方式的消費,更被視作新茶飲生意的精髓。在朱丹蓬看來,奶茶的甜味帶來的愉悅感只是基礎,能讓消費者為文化、氛圍等心理感受買單,更能體現(xiàn)一個品牌的屬性,進而實現(xiàn)忠誠度和高頻復購。
被推著走,會不會喪失機會?
把握這兩點對標方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融資和擴張了。
當前新茶飲行業(yè)仍在擴張期,動作不少。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奈雪新開門店的數(shù)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0%,喜茶新開門店的數(shù)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1%。這背后離不開資本的力量。2020年,有超過40億元資本進入新式茶飲市場:3月,喜茶完成D輪融資;6月,奈雪完成近億美元B輪融資。前兩名之外,古茗、蜜雪冰城、七分甜等品牌,也都受到資本青睞。
聽完“喜茶們”的故事,不難發(fā)現(xiàn),對于融資擴店、數(shù)字化和第三空間的熱鬧,茶顏悅色似乎參與不多。2018年1月,茶顏完成天使輪融資;2019年8月,完成A輪融資,此后再未對外明確具體融資金額,也極少打出“對標星巴克”“爭當業(yè)內巨頭”的口號。
此前同AI財經社交流時,奈雪創(chuàng)始人曾聊到,幾次勸呂良快點兒走出長沙。看得出,就連同行都在替茶顏著急。
雖然十分謹慎,但在茶飲業(yè),一邊是老品牌占據(jù)街邊優(yōu)勢點位的穩(wěn)扎穩(wěn)打,一邊是新品牌搶占購物中心、積累用戶數(shù)據(jù)的攻城略地,身處其間、策略保守的茶顏,或主動或被動都要做出改變。因為風口和消費者的口味有可能稍縱即逝,而對于線下門店而言,好的點位也不等人。過于保守是否真的合適?
除了引發(fā)轟動的進駐武漢,疫情期間,茶顏長沙市內門店正逐步上線外賣,以及采用小程序電子積點,被消費者評論為“總算來到了21世紀”。而對于這些改變,以往對茶顏無限憐惜的消費者,有些卻并不買賬。
“茶顏走紅和長沙走紅,是密不可分的,走出長沙反而沒有意思。”有消費者認為,茶顏悅色很難撕去區(qū)域性品牌,甚至長沙文化名片的標簽,走出長沙幾乎成為一種背叛,“如果不是長沙專屬奶茶,誰會每天必喝。”而新主顧也不見得都是捧場和歡迎。意外引發(fā)全網熱議后,有網友吐槽:一家破糖水機構有什么可吹的?網紅產品退潮崩盤的例子還少嗎?挺惹人嫌的。
風口之下,奶茶界“頂流”的未來仍不明朗。
猜你喜歡
半年三傳IPO,茶顏悅色能跳出“舒適圈”實現(xiàn)彎道超車嗎?
茶飲界“頂流”爭相上市已經不是新鮮事,但令外界沒想到的是,奶茶界“人淡如菊”的茶顏悅色也要IPO。茶顏南京店開業(yè)半小時就停業(yè),一個月開店13家!黃牛炒至200元/杯
茶顏悅色南京地區(qū)兩家店面首開業(yè),因大量顧客涌入排隊造成擁堵,大約開業(yè)半小時后便暫停營業(yè),商場內的其他店鋪仍正常營業(yè)。有網友表示, 4點半就已經有人開始排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