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京尊達”駕車配送遭吐槽,客戶稱嚇得魂飛魄散
當你聽到門鈴響,打開門,門外的男子黑西裝、白手套,手中端著一個黑盒子,表情莊嚴,你會作何猜想?
近日,京東物流服務“京尊達”意外登上熱搜。有網友吐槽:看到西裝革履、手捧黑盒的快遞員,母親以為自己遭遇不測,嚇得魂飛魄散。畢竟,和人們印象中穿馬甲、騎三輪的快遞小哥相比,這項服務“實在過于莊嚴,堪稱葬禮級別了”。
11月30日晚間,京東物流官方回應:該服務意在營造儀式感,并表示“黑色的確略顯肅穆,京尊達還需要更多色彩”。

“京尊達”究竟是做什么的?
實際上,這項被官方描述為“高端且尊貴”的服務,2017年就已上線,起初只針對珠寶、手表、奢侈品等標注“尊”字頭高端商品,希望為購買奢侈品的消費者,提供近似實體店購買的尊貴體驗,也讓高端品牌更容易接受電商。
2019年,“京尊達”擴大服務范圍。除大件和生鮮外,京東自營全部品類商品,即使是一袋大米、一個燒水壺,只需49元,即可享受專人、專車、專線服務。京東數據顯示,目前已有超百萬人享受過京尊達配送。而使用最多的品類,分別是電腦數碼、奢品箱包和美妝護膚,還曾打飛的送去重要文件。
京東方面這樣解釋打造京尊達的初衷:隨著消費者成為零售供應鏈的權力中心,個性化服務將是物流的重點發力方向。京東有自己的物流,更要發揮優勢,在效率之外,提升服務品質。
為打造設想中的尊貴感受,京東也著實花了心思。運送車輛為專屬新能源電動車,快遞小哥也經過層層篩選,要求年齡在25-35歲之間,身高170-185cm,形象好、普通話流利,且都經過專業嚴格的商務禮儀培訓。
2018年,就連京東創始人劉強東也親自下場,戴上標志性白手套,駕駛新能源車,配送一款瑞士名表。

儀式感還是尷尬癌?
只是這番好意,不少網友卻并不領情,認為這樣的儀式感“沒什么用”,只會“讓人犯尷尬癌”。
這或許讓一心做好物流的京東感到委屈。畢竟相比其他電商,京東在物流方面的投入可謂十分堅決。劉強東曾多次宣講京東大物流戰略,寧愿虧損,也要打造全國性的倉儲和配送服務。
數據顯示:2017到2019年,京東履約成本分別約為259億、359億和370億。履約環節主要由京東物流完成。其中,倉儲和配送環節費用占比最高,對應員工為倉儲工人和配送員。
而據招股書,截至2019年年底,京東物流擁有13.22萬名配送人員、4.37萬名倉儲員工,基礎設施布局覆蓋中國幾乎所有的區縣,超過90%的自營訂單可24小時內送達。
但在拉開差距背后,物流投入帶來的巨額虧損,也曾令京東緊張。
2019年4月,劉強東發出內部信,稱京東物流2018年虧損超過28億元,已是第12年虧損。如果不加遏制,融來的錢只夠虧兩年。為走出虧損泥潭,京東提出取消快遞員底薪、取消新入職快遞員五險一金繳納、提高快遞員的攬件要求等措施。有快遞員表示,工資一下少了一千多塊。
所幸結果并未讓京東失望。據AI財經社此前報道,取消底薪后,京東物流節省出來的人力成本高達13.2億元,占到了2019年京東總利潤九分之一。再加上快遞員減少繳納的公積金,京東人力成本大幅減少。2019年,京東跨過上市以來的持續虧損,實現凈利潤118.9億元。而在2018年,京東持續性業務凈虧損高達28億元。
但也有觀點認為,京東此舉可能削弱其在配送服務方面積累的優勢,帶來用戶流失等風險。畢竟,相比黑西裝和白手套,快速精準、貨品完好無損,仍是消費者更為普遍的訴求。

猜你喜歡
京東京喜自營啟動618廠貨百補節 產業帶工廠白牌好貨優惠享不停
5月15日,京東京喜自營宣布開啟618廠貨百補節,持續對產業帶商家進行百億補貼,為消費者加碼帶來重磅驚喜。